全国钢琴演奏考级作品集(新编第一版)曲目讲解第九级(下)

时间:2022-09-11 05:21:05

全国钢琴演奏考级作品集(新编第一版)曲目讲解第九级(下)

第二首《F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K494)莫扎特曲

首先要解释一下选用这首奏鸣曲的原因。在第三级至第七级中,复调性乐曲是作为单独的一个项目出现的,而从第八级开始,复调性乐曲不再是单独的一项,而是放在了“巴洛克――古典风格乐曲”的项目中了。复调性乐曲在钢琴演奏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在巴赫平均律的赋格中,有的乐曲达到了五个声部之多,这在其他乐器中是难以做到的。所以,钢琴演奏中练习复调思维和技能是很重要的,我们在考虑巴洛克时期作品的安排中也必须要考虑到复调乐曲的练习和比重。这首奏鸣曲复调性很强,是一首较特殊的奏鸣曲,其中运用了大量卡农式的手法,两只手错综交叉,模仿、问答、呼应,要弹清楚必须有复调思维,所以,在第九级中选用了这首奏鸣曲,既作复调又是大型乐曲,兼而有之。

要弹好这首奏鸣曲,有几个问题需要处理好。

首先是结构。到了九级的程度,对奏鸣曲式(呈示部、发展部、再现部等结构的划分)的认识应该是比较清楚了,在此就不再赘述。

其次,前面说到了这首奏鸣曲运用了复调性和卡农的手法,就应该把运用卡农手法――好像你一句我一句,两只手互相模仿、互相呼应的地方找出来,以便在练习的时候头脑能更加清楚,两只手弹得很均等。比如,在第28小节左手的第二拍开始和第29小节右手的第二拍开始,以及第30小节左手的第二拍开始和第31小节的右手第二拍开始等等,都是模仿和卡农的手法。类似的地方在乐谱中还有很多,到了这个级别,大家要能够有很好的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而不是简单把音符弹出来就可以的。

再次,在乐曲中还有一些很重要的地方不容易弹好。比如第83小节的右手,上行的音要颗粒性清楚而有动力感,不能拖泥带水弹成连奏了,第84小节的下行的音又要连贯一些,稍微舒缓一点的感觉。类似的第85小节至第88小节的地方也是一样的,要弹出区别来。

从第90小节开始的音流要注意把轮廓的音弹得很清楚,一般来说,每三个音的第一个音要弹出一点音头的感觉来,让呈示部动力性地结束。

最后,莫扎特的快板要不急不慌,因为并不是非常快。在曲首有速度标记二分音符:=80-84。速度方面需大家可按照提示来弹,弹奏出稳当潇洒并流畅优美的感觉。

第三首《c小调奏鸣曲第一乐章》(Op.10,No.1) 贝多芬曲

这首奏鸣曲是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中第五首的第一乐章。

c小调是贝多芬表现英雄主义的一种调性,比如他很多有名的作品―― 《“命运”交响曲》、《“悲怆”奏鸣曲》、最后一首奏鸣曲(第三十二首奏鸣曲,作品111)都是c小调的,非常英雄主义的作品。这首奏鸣曲同样表现了一种英雄主义的精神。不过,这首曲子是贝多芬二十多岁、比较年轻的时候写的,所以,表现出一种非常朝气蓬勃、奋勇向上的精神。

乐章开始的第一主题就是非常有活力、向上的。要想让音乐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来的话,和弦就要很有力。在开始的这个和弦中,除了要协调用力以外,还必须要有一个爆发力。紧接着的附点音型要从弱到强,声音干脆直率,不要加踏板。这里的附点节奏不管是在弱的时候还是强的时候都要弹得非常有棱角。手的架子很牢靠。弹奏的关键是;附点音符要强调并站稳,一定要弹够时值才行,十六分音符不要太强,只是经过即可。渐强要一气呵成,最强的降e音是非常亮的。第3小节的第三拍弱下来,是一种抒发性的对比,第4小节双手的小连线有一点叹息的语气,第5小节又突然的再爆发,到第7小节的第三拍开始又是弱奏对比,和前面一句相同的处理。

第9小节开始是一个新的句子,前面是p的力度,这里延续下来,没有改变,还是p。第9至10小节和第11至12小节是两次一样的语气,先渐强再渐弱。这个语气经常出现,只不过第11至12小节较之第9至10小节的句子来说,在感情上是略高一层,音量和语气都要略微强调一些。

第13小节,英雄性的因素又出现。在乐谱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rinf.,意思为要加强每一个音,因此下键要非常直截了当。第13至16小节是一个句子,但是仔细看乐谱就可以看到,右手的八度中间是有一些连断的标记的。比如第13小节的f和降e是断开的,第14小节的d和c是断开的等等。断开可以很好地强调切分的效果,使语气加强。当然,大的句子也是要充分注意到整体刻画的。

第17、19、21小节中每小句都由三连音组成,时值要准确。尤其是休止符的时值,学生在弹奏时是比较容易忽略而出错的地方,要特别加以注意。另外,三次三个层次的三连音进行,力度、感情也一层一层深入,要体会并弹出来。除此之外,还可以对比三次进行的左手和弦,从和声进行来看都是从不协和到协和的解决,但是前两次是较柔和的,到最后一次,左手的两个音断开处理,果断有力的引出了后面的爆发性和弦。

爆发性的和弦后面依然出现了开头的附点节奏型,音乐一气呵成,到最后第28至30小节不能软下来,要很直率坚定的到此段的结束。

从前面的31个小节我们还可以看出,贝多芬的作品在英雄性的同时,更是有血有肉的,既有他的喜怒哀乐,也有内心感情的抒发。因此,在弹奏出英雄性的同时,还要把他其他的感情表达出来,表现出变化和对比。

从第32小节开始是副部,这个副部是以一种四声部合唱的形式出现的,是一种贝多芬性格中的很抒情、很人情味的部分。贝多芬之所以伟大,不是说他只是一个钢铁般的人,他更有非常细腻的感情、非常丰富的内心世界,他需要跟命运搏斗,但人性的本质中很温柔的、由此内心抒发性的东西要很好的体现。第32小节开头有一个fp的力度标记,意思是响后马上轻下来。第32小节的降e音延续了三个小节,属于第三个声部,此处四个声部都是柔和而感情细腻的,每一个小连线都要用心处理好。从大的句子来说,从第32小节开始到第47小节,是两短(各四、五个小节)一长(7个小节)共三个句子,句子中间根据音乐的走向和谱上的渐强渐弱要有一些表情起伏。

第48小节开始音乐逐渐活跃起来,从第48至52小节的以四分音符为主的乐句进行到第53至55小节的以八分音符为主的乐句,低音始终有一个降E大调的属音降b,延续出现在八个小节之中,终于在第56小节进行到降E大调主音,音乐也随之进入降E大调,开始积极的行进。

第64小节右手出现了积极的断奏,从弱一直渐强到sf的降e音,在第67小节解决到d音后,第68小节又出现了向上级进的断奏,只不过这一次没有很快解决,而是在长乐句中延续下去,并越来越激烈了。这种动力的推进要感觉一气呵成才能弹奏好。

第75小节右手的颤音可以按照第252小节右手颤音上方的标记,弹奏成三连音,也可以弹奏成自由的颤音,但不管你是选择弹奏哪种,两次一定要统一。

在第81小节右手最后一个sf音之后,双手是齐奏,整体渐强。除此之外,第82至85小节两只手都有很清楚的重音记号,要严格按照谱上弹奏,千万不能所有的音都弹奏成ff。

第86小节,附点的节奏性又出现,只不过这里动机更短了。和前面一样,要弹得很有棱角。

第95小节开始右手的和弦的高音是曲调,高音一定要突出,并且要连一点,把以强拍为中心的语气弹出来。整个呈示部到第105小节结束。

发展部的开始,作为呈示部主部的发展和变化,在C大调上开始,和呈示部的c小节相比,大调的色彩是很明朗的。

第108小节出现了新的因素,是一种很真诚的坦诉,右手八度的高音要突出,曲调性很强,整体来说是p的性质,要在p的范围内把曲调的起伏做出来。八度音可以用踏板帮忙连起来,但脚必须放松,此处踏板不用踩太深,听曲调能连就对了。

第135小节开始两只手好像复调一样,很有表情。开始是两个小节一个句子,再后面就是四个小节或更长的句子了。这里的呼吸不要有很大的间歇,手腕轻轻一带,有一点似断非断的感觉,一个句子连着一个句子,环环相扣。

第142小节有一个渐强的标记,这个渐强很长,而且不仅是音量的渐强,而是感情的发展,这一段,两只手的距离越来越大,右手的双音慢慢变为和弦,使得感情越来越深。中间有的双音和和弦有sf的标记,说明该音要特别加强地弹出来。

第158小节最后一个音开始是连接段,断奏的声音要很有弹性。右手的和弦高音应相对突出些。此段一直渐弱到第167小节,忽然爆发出第168小节第一拍的和弦。这里一定要轻到第167小节的最后一个音,突发的强音要到第168小节才可以出来,不可提前有渐强或过渡性的重音出现。

第168小节开始是再现部。很多材料都是前面见到过的,只不过有些是在不同的调性上出现。弹奏方法可以对比前面类似的地方。弹奏时可以体会不同调性、不同和声进行带来的不同感觉。同时,虽然尽管有不少相似,但音乐还是在向前进行,是有很多的变化和发展的。

第四项内容是浪漫――近现代风格乐曲 一共三首,自选一首。

第一首《二月――狂欢节》(选自《四季》)柴科夫斯基曲

柴科夫斯基的《四季》(作品37)中一共有12首乐曲,从一月到十二月,每个月有一首,而且都有各自的标题。这首《二月――狂欢节》是第二首,描写俄罗斯狂欢节时的欢庆场面,以及人们相聚时的欣喜和亲切。

狂欢节是俄罗斯很盛大的节日,在每年二月份举行。有人也把“狂欢节”翻译为“谢肉祭”,因为在二月的时候,人们摆上大桌子在一起吃喝庆祝,感谢大自然赐予人们的美味佳肴,使人们的生活非常美满、富足。在俄罗斯的版本上,这首作品有一首诗中有这样的句子―― “在欢腾的狂欢节,丰盛的酒宴摆满席”。

作品的开始要表示节日非常欢庆的热烈场面,因为俄罗斯农民是非常粗犷豪放的,他们唱歌跳舞,热火朝天。同时,在狂欢节上也有许多非常愉快、逗趣的片段,在全曲中是有各种各样的人物和场景交替出现的。

在乐曲开始时,双手和弦要弹得非常丰满,好像穿着大皮靴子热烈舞蹈场面。要注意的是,这些和弦是要突出曲调,右手符干向上的四分音符高音就是曲调,要突出,左手符干向下的四分音符是低音。右手符干向下的,以及左手符干向上的八分音符都是伴奏,相对轻一些。

第3、4小节,音乐变得非常的俏皮、高兴。这时,弹奏跳音的指尖要非常集中。右手一句跳音,左手一句跳音,有一种互相呼应的感觉。第4小节左手跳音时,右手是两个声部的小连线,连和跳要明确区分。

第5、6小节重复第1、2小节的和弦。第7、8小节的跳音是一种伴随着渐强的夸张表情的句尾。

从第9小节开始了一个长达14小节的渐强,因此,这里的渐强必定要从很轻开始,有安排的逐步推进,而且要一种波浪式的渐强。也就是说,开始的四个小节有第一个渐强,到第5个小节(即第13小节)又从弱些开始作第二轮渐强,不过这里的起点要比第1个小节(即第9小节)强一些。从第17小节开始以两小节为单位渐强,一直到达这个段落的最高点――第23小节。

另外,这个段落的曲调部分大多用右手1指弹出,在渐强渐弱的波浪起伏并逐步上升中,大指曲调始终要突出并且明显主动地弹奏出强弱起伏。

第23小节两只手交替的十六分音符跳音从上而下,这里的跳音要用灵活手腕动作和坚挺的手指触键结合来完成。第一大部分的a段在第26小节以干脆的和弦结束。

从第27小节开始是第一部分的b段。这个段落虽然也是f的力度,但音乐变得非常的诙谐生动。富有弹性的跳音交织着很多加重音的小连线,变化较多,读谱要很仔细。比如,第27、28小节以诙谐为主,到第29、30小节,变成每拍换一个踏板的连奏乐句,由右手1指弹出乐句和起伏。到第31、32小节开始又是诙谐的性格,而第33、34小节是与第29、30小节类似。虽每两小节有对比变化,但又明显可感到是由四个小节构成一个乐句。

到第35小节,好像是两个人的互相逗趣,非常俏皮。第35、36这两小节是左手的旋律,其中是在敏锐的跳音中加上有重音的小连线,此处的重音要很好的强调出来。第37、38小节转为右手的旋律,连断法和前两小节的左手是一样的。在右手弹旋律时,注意左手伴奏有一个低音曲调线要连好。

第43小节是双手的跳音齐奏,第二拍后半拍上的和弦加了重音,要特别突出,很豪爽且有爆发力。两个小节为一个单位的音型一直重复进行了四次,一直到第50小节。

第51小节虽然看上去和第50小节是一样的,但从乐句的划分来说,却是不同的,因此,弹奏时不可简单的重复,而是要和后面的几个小节(第52、53、54小节)在大句子的感觉上一直连贯下去。

紧接着的四个小节是两只手交替的连接句,音流从下至上,一气呵成,直接引出从第59小节开始的a段重现。

乐曲的第二部分从第83小节开始,我们把它称为C段。C段的材料和前面是不一样的,学生一般不太容易理解。我们可以想象是表现节日中的亲人和朋友高兴、亲切的相会,表达一种体贴、细致的感情。从前面开放式的高兴转入这里较感性的亲切、愉悦。

这个段落由于有很多一个小节之内的连线,所以特别容易把小节之间处理得太断。实际弹奏时要把高音的曲调突出,把四个小连线(第85至88小节)感觉为一个乐句,即四小节为一句。

第89、90小节和第91、92小节是右手旋律和左手旋律的呼应,这四个小节又与前面四个小节有强弱对比,好像是很高兴见面后的深情对白。

第93小节到第96小节是四个小节从弱至强的连接句,左手的跨度比较大,要做好每小节的连线。

第97小节,情绪又是十分豪爽的,有浓厚的俄罗斯风味。第97小节到第112小节的句法和前面的处理是类似的。第113小节有一个animato的标记,表示要比前面活跃一些。这个地方还有一个特殊的踏板要注意,在第113、115小节的第二拍有踏板记号,应在音后踩下,为了把左手的曲调音延长一些,使左手高音有两个小节一句的曲调感。

第117小节开始是很灵活的。左手是很活跃的跳音,需跳进准确。右手是愉快灵巧的十六分音符,每拍四个音为一个节奏律动单位,但并不需断开,一直流畅进行到第131小节a段的再现。

从第131小节开始回到A段,与前相仿。

从第157小节开始,a段后面接着一个尾声。第159、163、165小节右手是九度,可以用1指弹下方D、E两个音。此段力度层次从ff一层一层的下来直到第165小节的pp。在一小节的休止之后,双手和弦的齐奏非常热闹地结束全曲。

第二首《玛拉甘尼亚舞曲》阿尔贝尼兹曲

《玛拉甘尼亚舞曲》是一首西班牙的作品,也是阿尔贝尼兹最著名的作品之一。阿尔贝尼兹曾经到西班牙的南部去旅游,后来他根据去时的印象写了一套组曲《旅行的回忆》作品71。其中有七首曲子,这首《玛拉甘尼亚舞曲》就是这个组曲中的第六首,也是阿尔贝尼兹最有名的作品之一。这首作品西班牙味很浓,也被改编为吉他曲,有好几种吉他演奏的版本。

玛拉甘尼亚在西班牙的南部,靠近地中海的海边,被称为阳光海岸。有着大片阳光沙滩,而且一年里大多时候都是阳光普照。现在,那里有世界上最高级的别墅,各国的明星贵族等都在那里度假。但是,在这阳光明媚的地方,也曾经发生过很多爱情的悲剧故事。最富特色的西班牙弗拉明戈舞,也就是盛行在西班牙南部,在弗拉明戈舞的表演中,有很多内容是爱情悲剧故事,其感情非常浓郁。

全曲开始第1小节是引子,用A大调的主和弦琶音,给人带来一种景色非常开阔的感觉。

弹这首曲子要首先抓住吉他演奏的风味,尤其在伴奏部分。从第2小节开始,舞曲忧郁、轻轻的开始奏起来,完全是一种吉他的感觉。这里的节奏不是很刻板的,而是有一些自由,带着张力的。第2小节和第4小节相对来说节奏要规范一些,而第3小节和第5小节两只手完全是断奏,要像拨吉他的弦一样拨出来,拨弦的声音要靠指尖敏锐地抓取,很有弹性。节奏上有一点伸缩空间,大概千分之几秒的自由,之后就得回原速了。这样才能把味道弹出来。

第11至13小节左手是十六分音符三连音的流利音流,非常流畅,一点都不能慢下来。作曲家特别在每一组上面都加上的渐强渐弱,要在短时间内把每一次起伏都表现出来。右手的三度双音在每小节第二拍的时候准确地切入进去,也是拨奏似的抓取。

第14小节开始和第2小节有些类似,但节奏较自由,第15、17小节可以把第二拍和第三拍中间的节奏拉开一些,会更有吉他演奏的感觉与效果。

第19小节的渐强渐弱,也要想象是吉他在演奏,就会有弹拨的节奏张力。

前面的段落在技术上并不难,但关键是要掌握吉他弹奏的感觉,要弹出味道来并不容易,需要熟悉一下吉他的弹奏,再琢磨和体会。

第26小节右手部分出现了优美的安达路西亚的民谣。

安达路西亚辖区的八个省分布于西班牙南部,是西班牙南部最有特色的一片地方,那里的民谣非常好听。这个旋律可以速度稍微慢一点,把曲调的歌唱性表现出来,节奏稍自由,撑开一点点,好像明媚的阳光、蓝天白云下的动人景色和故事。

接下来,第32小节到第69小节都是与前面相仿的材料。直到第70、71小节进入A段的尾声,变成了慢板(lento),视野忽然很开阔了。

第72小节开始进入了乐曲的中段,是慢板(lento)。开始的几个音要用全部手臂的重量来弹,音色需要嘹亮、深远。

第75小节开始的旋律,使用了西班牙的方丹戈(fandango)民谣,音乐上更明媚了,辽阔而奔放。速度要回到TempoⅠ,也就是指与A段开始时的舞曲速度,不再是慢板了。这一个段落的节奏是不太好掌握的,几乎每三四个小节就有一个渐慢,渐慢后回原速,然后又渐慢……所以,要始终记得原速!并且一定要能够前后一致,渐慢和自由才都会有意义。另外,这里也有右手曲调和伴奏的主次比例问题。比如,第75小节右手的曲调音f,延续了两个小节,要保持这个音一直延续,而且中声部和低声部是伴奏音型,必须要轻。

从第95小节开始又进入了慢板(Adagio),右手是一段华彩(Cadenza),速度比较自由,可尽情发挥,之后又回到A段。

第96小节开始的A段和前面是完全一样的。在原来的谱子上,并没有印出来,这个版本的乐谱为了让考级的学生更清楚曲式结构,所以再写了一遍。和前面的区别主要是在于最后的两个小节结尾。第一次的A段因为紧接着要进入B段,所以,延长的时间不要太长。而乐曲最后结束时,延长时间应该适当长一点,慢慢撤下来,给人以回味无穷的感觉。

第三首 《在阳光下》汪立三曲

浪漫――近现代风格乐曲的第三首作品是我国作曲家汪立三写的《在阳光下》。这首曲子在原来的“跨世纪新版”里是十级,现在调整为第九级。因为这首作品在技术上并不难,但节奏上有一定难度,但熟悉以后就不难了,九级考生完全能够胜任。现在,“新编第一版”的十级中有一首朱践耳的《童嬉》,这首作品的风格更加现代,而且织体手法更加多样,弹起来比《在阳光下》难度大,所以放在十级更为合适。

这首作品是描写少年儿童在阳光下的嬉戏玩耍,音乐是非常生动活泼和兴高采烈的。

乐曲一开始就非常的活泼欢快。右手的触键,有连有跳有保持音,整体的音量是p,要弹得十分可爱而有弹性。左手的伴奏在以前考级时听到过一些不同的处理,有的是连的、有的是断的。我认为连的比较好,因为右手的曲调已经是十分活泼跳跃了,左手若也是全断奏的话会显得很嘈杂。弹连奏能保持一个平稳的背景,好像在阳光照耀下有平坦舒展的草地,在平静的水面上微风吹过波光粼粼,因此,轻轻的,连而流动的更好听。

另外,大家可以看到,这首作品的拍子是变化比较多的,开始的时候每一个小节都在变化,――――……如以八分音符算一小拍的话,有6拍―5拍―6拍―4拍―5拍―4拍―4拍的不同节拍感觉。在弹奏的时候,特别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把拍子弹反了,左右手就会错乱,而且一旦一个音错,整个一片都易错下去。所以,一定要根据谱子上的连跳要求,首先把右手的拍子数清楚,左手很简单两个双音来回反复,弹熟了会很顺。

从第13小节起,右手的旋律钻到左手下面去弹了。但是,不管右手怎么钻、怎么变,左手的伴奏都要一直平顺。虽然手的位置在不断变化,但一直要保持节奏的稳定和统一。

第23小节开始的要求和开头一样,直到第39开始到第44小节,这五小节乐句的最后三拍,左手整个提高了半个音,此时力度上做一个很大的渐强进入了第44小节的第二主题。

第44小节是非常舒展的歌唱。可以看到,在第44小节和第49小节中都写着f的记号,和开头的p相对比,前面好像是在草地上、小河边、树荫下,这里则是到了很宽阔的地方,阳光普照,心情舒畅。演奏时要感觉声音充满空间,非常的放开并尽心地歌唱。

第49小节开始的乐句和第44小节开始很像,但要特别注意第49小节是拍,而第44小节是拍,差别在左手休止符的长短不同,因此伴奏进来的早晚不同,此处比较容易错,总之,两次不能弹成一样的。

第54小节左手的位置比前降低了一度,是降e和降b的双音,色彩上比前略微暗淡一些,要稍微轻一点。

第65小节至第76小节在左手平稳的背景下,右手在高低音两边来回跨越,像锣鼓点效果,都弹奏重音,充分运用手臂自然重量,以使声音浑厚而有共鸣。此段的节奏也是常有变化,要仔细读谱。

第77小节在第76小节的音响戛然而止后,要准确的空出休止符的时值,随后开始新的段落。此段是f,主要是把右手的那些标有强音记号的音(比如:第79、82、85、88、91、94、97、100小节都有保持音、重音或跳音)有力地强调出来,所以连奏的句子只要饱满,中等强度就行,留一些余地使强调音更能突出。这一段,音乐要弹得生动活泼、积极而有动力。

第101至107小节的这七个小节作为前后的连接,本曲的主题从第108小节又出现了,不同的是,力度记号变为f。但不必拼命使劲弹,主要是情绪振奋更生动活跃。

第128小节左手的和弦前有一个倚音,但与和弦连了起来,其意思就是左手和弦只弹一次,可是要在右手之前弹奏,引出并加强右手高音后,左手保留在琴键上,加上右踏板让其声音延长。

第138小节忽然变成很轻,气氛很温馨的感觉。左手触键要浅一些并非常小心,手臂重量要减到最少。节奏因为有时三拍有时两拍,必须计数非常明确,同时,在长时间保持的升c音下面,有的时候还有轻轻的一个a音,要很仔细注意何时该弹,何时为延长,不能弹。

第149小节的主题动机在很高音区很轻的出现,之后休止两小节又出现了模仿斑鸠的叫声,类似的还有第155小节和第158、159小节的高音。弹时指尖都要十分精细敏锐,以做到声音轻而透亮。

到了第160小节之后,作曲家用音符的不同时值的减慢达到了自动渐慢的效果, calando意为消失掉,处理要适当,不用太多。作品的最后有一种远去或隐去的效果,给人以意犹未尽之感。(待续)

上一篇:全国钢琴演奏考级作品集(新编第一版)曲目讲解... 下一篇:鼓励学生是为师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