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彪西《版画集》 的分析与演奏(二)

时间:2022-04-20 08:13:43

德彪西《版画集》 的分析与演奏(二)

《格拉那达之夜》是《版画集》中的第二首曲子。描绘了西班牙格拉纳达夏天炎热的夜晚不可预见的所见所闻。

著名的西班牙作曲家德•法雅曾经表示,德彪西的这个作品提炼了安达路西亚的音乐精髓,是他听过的最具有西班牙风味的钢琴作品。令人惊叹的是,德彪西从没到过西班牙,在这首曲子里,也没有一个旋律是应用了西班牙的民间歌曲进行创作的。能令一位西班牙作曲家有这样的感想,其作品的过人之处便可想而知。

在曲中,我们仿佛听到佩戴在腰间和腕上的铃铛随着舞步而奏响的悦耳铃声,仿佛听见、看见了那迷人的舞蹈,华美的服饰以及摩尔人那委婉的歌声。曲子的主题是如此的繁多,但它们又是那么紧密的契合在一起,音乐带我们走进了格拉纳达,我们仿佛身临其境,见证了那里演绎着一个个美丽迷人的场景,它们就像一幅幅的梦幻,美轮美奂发生在一个故事里面……最后融化在漫漫的黑夜中。

贯穿全曲的哈巴涅拉节奏的脉动,是《格拉那达之夜》西班牙风格的一个象征性的标志。不管眼前展现了什么样的场景,这个节奏型把音乐始终统一在西班牙的国度里。创作上主要表现有以下三个特点,在弹奏时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写作的特色,理解乐曲所表现的内容。

1.德彪西采用“块状拼贴”的方法,这种方法与“流体运行”相并列作为德彪西在结构上创作的一些打破传统的新创作手法。 “块状拼贴”(与浪漫派作家的对比)强调不同材料、不同段落的直接转换,没有过渡,从而形成块状的“堆砌感”。一个个材料跳跃的闪现,信息的繁琐表现了瞬间意想的闪现,而不是原来音乐中追求的让人对作品的主题、发展和再现过程的过耳不忘的效果。在创作上不受任何传统结构框架的约束,即兴似地畅游在随心所欲的遐想中。

(1)曲中出现了主题与段落的挪位,这首曲子在开始的段落出现了多个主题的拼缀,当它在再现的时候一些主题出现的顺序已和前面展现主题的顺序不同了,作曲家的目的是不要给人留有再现的清楚痕迹,这样做也显示出德彪西别出心裁的一种巧妙打破常规的做法。

(2)作曲家为了造就场面和情节的转换,运用了在一段完整旋律的中途出现了毫不相干的旋律片段打断的手法,并且打断旋律与原来旋律的交替出现,例如在第109小节所发生的事情。

作品在结构上的创作手法强调了一个个场景的转换。这样的写法,首先对演奏者来说心里需要有一种情绪的准备,对不同场景要有自己的想象,为不同片段的情绪准备好弹奏的动作。如果演奏者对德彪西的良苦用心都不能理解,听众也就不会很好的明白作曲家的意图了。其次,这些段落间的瞬间变化要求演奏时在速度上除了谱子写出的两三段明确标记了慢速演奏的地方外,总体上还要统一,因为曲子中段落的变化已经是突然的出现,如果在速度上演奏者还不能把握住,那么也会丧失曲子的整体感。

2.和声、音阶色彩的语汇方面,大量使用属七、四六和弦。应用了全音阶和升c、升d、升e、升f、升g、a、升b的音阶,旋律中的a、升b和d、升e的增二度是西班牙摩尔人(Moorish)音调的特性音程,要刻画得清晰,让听众能清楚听到摩尔人音乐委婉动听的曲调。低音声部是稳定的固定音型,而上方的旋律调性游移不定,从而既有稳定的根音,又有丰富的色彩变化;既有严格固定的节奏感作为骨架,又有浪漫抒情的旋律作为装饰;虚幻与真实场景的转换,使曲子充满了神秘、迷人的美,德彪西还在钢琴上模拟出吉他、响板、三角铁的声响音色:

旋律和声的处理上,我们在弹奏时要很好地把这些具有标志型的音调刻画出来,强调增二度效果,七和弦的色彩,用耳朵仔细辨别弹奏时是否把这些特性音告诉了听众。

旋律的线条委婉、曲折,弹奏时应把这些音乐形象很好地勾勒出来。针对在钢琴上的音响是榔头敲击琴弦而发出的特性,我们应更多的利用手腕的柔软摆动,尽最大可能改变这种弹奏方向,从而避免敲击性的声音,使得整个音乐形象更为顺畅,游刃有余地表现乐曲。另外,在旋律中我们看见旋律音与音的连接上出现了许多长音,并不是说这些音保持着不再弹响,它就不重要了,正相反,这些长音的余音对于我们感受曲子的脉搏及向下进行的演奏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演奏时我们还应很好地倾听这些余音的倾向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旋律的表现更有西班牙风格的气息。

不同段落的创作反映了对在钢琴上去模仿其他乐器的要求。比如说对吉他的模仿,吉他是弹拨乐器,吉他的音响是拨奏琴弦而产生的,所以声音较富有弹性,这要求我们弹奏时体会手腕上既有准备而又放松的弹奏感觉,就好像用手指拨奏钢琴的琴弦一样;而三角铁这种乐器是用金属做成的,声音是亮的,有光泽的,在弹奏时更应该注意我们指尖的触感及下键速度等问题。练习时应该考虑好自己想要表现的音乐情绪及音响效果,这样才能使得曲子的效果更好,音乐内涵更加丰富。

3.本曲贯穿地运用了哈巴涅拉节奏,这种节奏型是具有附点和切分的舞蹈节奏,来源于Havana-style Contredanse对舞,这是一种交际的双人类型的舞蹈,综合了欧洲和非洲的因素。舞者的脚几乎不离开地面,伴随着舞者性感的胯部左右摆动,使得舞蹈更具有动感。曲子分成两个部分共32小节,一个小部分又有16小节,并且后8个小节要比前8个小节要活跃些,两拍的拍子,平滑而具有轻快的摇摆风格。以至于后来有许多作曲家都被这样的异国情调所吸引,用哈巴涅拉节奏创作。

在这首曲子里,德彪西明确地在一开始的地方、中间的第67小节和结尾处标上了Mouvement De Habanera,而后面出现的材料比较活跃,也可能是反映了对这种曲式结构的沿用。

因为全曲贯穿的哈巴涅拉节奏这个脉动,在不同时间和曲子的不同部位怎样处理这一节奏,对这首曲子的西班牙风味是否地道起着决定性作用。

这种节奏总的特点是:

首先,要一拍切分的后十六有很强的走到第二拍的期待感,次强拍在第二拍的后半拍,向下一小节第一拍的进行,也就是说对这两个动力节奏演奏的把握至关重要;其次,要处理好不同时间和曲子的不同部位怎样表现音乐的变化。在整个曲子里,德彪西发掘了哈巴捏拉节奏变化的一切可能性,运用了多种组合并做了细微的调整,几乎没有一段节奏的奏法是一样的。变化的种类达到十几种之多,演奏时只有把握好这个脉动的韵律与不同效果的区别,才能把整个曲子弹得生动。其中出现了犹豫的有连线的跳音节奏写法,有表现强有力氛围的中间两音连,后面重音的形式,还有俏皮的后三个音连在一起、并且最后一个音是跳音的写法,都很好地反映了作曲家为表现不一样情绪的创作理念。

再则,右手通常有两个声部,旋律声部要明显突出和连贯。例如第42小节旋律最强的地方,应该尽可能地把旋律保持住,手指不能离键,下面的两个内声部用左手去完成,这样就能更好地保证连贯性(见下例)。另外,除了旋律要清楚连贯外,伴奏的内声部也要清楚地听到,只有在内声部和外声部都能被感觉到时才能让人更完整地理解曲子的全貌和体会到和声变化力量的美。例如第45至49小节,要给人听见内声部和声进行的色彩感。另外,第69至73小节,内声部的连贯还有助于外声部八度旋律的更好连接。不论是从效果上来看,还是从演奏的角度来看,内声部的作用都显得十分重要。

经过节奏和旋律这前两个阶段的分手练习后,最后要达到两个手很默契的配合在一起。既能把节奏感很好地表现出来,又能自由的体现旋律的迷人。

4.旋律的刻画,弹奏时不管演奏轻还是重,内心总要有种弱拍向强拍进行的倾向性感受。

另外,德彪西本人在卷纸钢琴上录过这个作品,他并没有按照谱子上写出来的旋律节奏去演奏,而是加进了很多三连音倾向的节奏,他把第33小节的节奏:。

这表现了很强的西班牙风格,表明旋律的弹奏要自由,但应该还在稳定的哈巴涅拉节奏里。因为如果他以这种方式记谱会使得谱面十分复杂,而那时这种舞蹈非常流行,他认为他的意图能够通过Mouvt. De Habanera的表述来传达。

远距离的和弦与旋律声部的连贯性,在指法上可以做出调整。在结尾第122小节左右手交替弹奏处,和声背景与旋律之间的跨度很大,这时既要听见和声的背景又要注意保持旋律的连贯性,可以考虑在指法和旋律的表达处进行调整,达到连贯的效果。指法上可以左手多弹一些音来减轻右手的负担,让旋律更自如,在左右手交替处可以突出或弱化一些个别的音来适应手的转换动作,协调手的自然动作形态,并使得旋律更富有走向性。

另外,在踏板的使用上,开始处右手一直在一个相同的长音上保持着,踏板不需要多用,在第33小节处,延迟左手离开琴键的时间,尽量保留低音的F音,抬起踏板时,不要把所有的和声完全放掉,这样既能保持低音的持续又能听见右手旋律和色彩性的和声。

总而言之,在弹奏《格拉纳达之夜》时,我们要注意聆听、了解或想象西班牙音乐及舞蹈等艺术特点,把曲子神秘及热情的氛围很好地表现出来。(待续)

参考文献

1.德彪西:《论音乐与音乐创作》,姜志高摘译《音乐艺术》1980年刊。

2.陈国权:《论印象结构――德彪西的曲式思维及其结构形态》,《音乐艺术》1990年刊。

3.钟子林:《西方现代音乐概述》,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出版。

4.江晨:《如何学习和演奏印象派作品――德彪西的《版画集》(一)》,《钢琴艺术》2004年刊。

5.江晨:《如何学习和演奏印象派作品――德彪西的《版画集》(二)》,《钢琴艺术》2004年刊。

6.江晨:《如何学习和演奏印象派作品――德彪西的《版画集》(三)》,《钢琴艺术》2005年刊。

7.E.Robert Schmitz,The piano works of Claude Debussy,1950, Dover Publications, New York.

8.RoyHowat, Debussy in proportion,A musical analysis,1983,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9.RoyHowat,Debussy’s piano music:sourcesandperformance.

10.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 Musician

上一篇:肖邦之“绝” 下一篇:浅谈钢琴改编曲《平湖秋月》的民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