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论语》的温暖与力量

时间:2022-09-11 04:16:50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对孔子言行的追记,也有一些是对孔子弟子言行的记录,就是这样一本言行录,穿越二千五百多年的时空,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成为经典著作。初中的时候,学习了寥寥几条《论语》中的语录,我当时并没有非常深厚的感受,相反却让我从时空和语言上产生敬畏,认为《论语》是那样的高不可及。

真正感受到《论语》的温暖力量,还是我十五岁初中毕业,上高中开始住校生活之后。当得知高中需要住校的那一刻,我是那么地欢心雀跃,终于可以远离父母的视线了,――不必整日服从于父母亲的管教,不必整日聆听父母亲的嗦,不必整日饱受父母亲的指责……。这所高中坐落在山脚下,校园里很特别,教学楼、宿舍楼、食堂之间的小路,都冠以中国著名学府的名字,路的两旁是世界伟人的半身塑像。这让我感到非常新奇与兴奋,要知道来这里上高中,不就是为了三年后能考进一所中国著名的学府吗?每天在宿舍、食堂、教室的三点一线中的“清华路”、“北大路”、“人大路”上行走,和身边的牛顿、高尔基、居里夫人这些伟人打打招呼,看着他们微笑的脸庞,很惬意,觉得名校与我不过如此几步而已。

然而随着住校新鲜劲的一天天消退,让我始料不及的事情接踵而来。那间不大的宿舍里,住着八个“九零后”的独生女孩儿,不必说相处起来有多难,每天有多少矛盾,单说一个睡觉就没有在家舒适,不到一米宽的上下铺,翻个身都担心会掉下床去;吃的更没有在家可口,每每到了食堂,我在各个窗口前徘徊,希望能够寻找到自己满意的食物,却总是失望;高一开设了九门功课,课本、辅导书、练习册堆积起来比我的个子还高,为了高考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用初中那种简单背记的方法,显得力不从心了,每门课都想学好,又不肯多下功夫,――患得患失、心浮气躁,成了我高一第一学期的真实写照。

父母没有同情我,非常坚决地拒绝我想要回家住的要求,从没有的孤独、沮丧久久萦绕着我。一次下了晚自习,我又走在“清华路”上,看着两旁的一个个伟人,想着我那一再下滑的成绩,突然鼻子一酸,泪珠滚落下来。――现实让我明白,这“清华路”并非通往清华大学,它仅仅通往我的宿舍;黑夜里,伟人们那半身的塑像,让我倍感冰冷,我的梦想和目标,难道就真的遥不可及吗?学习的终点在哪里?我的路在何方?

孤独、沮丧中,打开《论语》,有一眼没一眼地翻看着,心不在焉中还是读到了一些耳熟能详的、原以为是成语、格言,甚至日常用语的词与句,这才知道,《论语》其实一直就在我身边,甚至早已融入我的生活。――“温故而知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些语句我很早就能脱口而出,原来都出自《论语》啊!因为好奇《论语》中的成语和格言,我开始认真地读起《论语》来。

《论语》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只言片语和简单对话,只要你认真诵读,你就会恍然以为自己置身于孔门弟子中,正聆听着孔子的教诲,感受着孔子的人格魅力。穿越时光隧道,孔子从《论语》中走来,――他是一位言笑晏晏、充满睿智、鲜活的老者,有着许多身份,但决不是被封建统治者圣化了的“至圣”,也不是背负了一身罪状的“孔老二”。――孔子是位学生,“十有五而志于学”,崇尚“三人行,必有我师”,一生“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学习起来“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他“朝闻道,夕死可矣”,从容淡定之间、以自己的行动诠释“活到老学到老”;孔子是私人开坛设教的第一人,是位老师,他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他主张“有教无类”,提倡全民接受教育、同归于善,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学儿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他因材施教,“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对不同性格、不同天资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教育;孔子注重个人修养,“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是他的人格理想,他追求内心的完满和富足,不苛责外在的世界,强调人重要的是踏实地学习,而无须太在乎所谓的名声和遭遇,“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些语录都彰显出孔子发自内心的力量和从容的气度;孔子是位积极入世、追求理想的人,他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不论遇到怎样的困厄也不退缩,但他更是一位人格独立自由的人,他“道不同,不相为谋”,“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终因“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行”,这一个“行”字,即表现出孔子积极入世思想的原则,那就是“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论语》言简意赅,哲理深蕴,以伦理教育为主,包括政治、哲学、艺术、宗教等方面的内容,从中可以窥见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对政治的见解、对社会的理想、对教育的主张,也可以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处世方法。我作为一名高中生,感受最深的是《论语》的温暖与力量,这温暖与力量来自孔子与他弟子们的言传身教,让我明白一个人的发展最重要的不在于终极的理想有多么高远,而在于眼前拥有一个什么样的起点,更让我明白患得患失的人是因为缺少内心的淡定与坦然,当然也就不会有开阔的心胸和满满的自信。“吾尝中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使我意识到不能只做一个有远大理想的空想家,而要在当下就静下心来,投入到学习中去;“唯上知与下愚不可移也”,让我领悟到除了天才与弱智是改变不了的,而像我一样的普普通通的人,只要后天努力,就能有所提高、有所改变;“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使我茅塞顿开,无论哪门功课的学习,都要从问题的正反、始终、本末两个方面去探究和考虑,答案自然也就出来了。

回首成长的过程,我们从小到大从来不缺少远大的理想,却总是梦想着找到一条便捷的路,轻松而不费力气就能抵达理想,现在面对为高考而准备的各门功课尤其如此,可以想象每次考试的成绩也就不尽人意,――是《论语》让我明白用行动去梦想,梦想才会与现实越来越近;是《论语》让我从最初心浮气躁地渴望一步抵达终极目标的状态中走出来;是《论语》让我成为一个每天勤奋学习,内心快乐而阳光的人;是《论语》让我把握与人交往的尺度,友善地对待我的同学和室友,使他们和我一起快乐、一起感受阳光的温暖。

现在我习惯早早起来,一个人从宿舍出来,对着小鸟说声早,对着世界伟人说声早,对着食堂的师傅们说声早,最后对着空荡荡的教室说声早,之后便开始我一天的学习生活。如今于我而言,就是每天保持内心的快乐,在当下踏踏实实地完成每天的具体学习任务,让自己一点点地接近梦想。偶尔走在“清华路”上,我会哑然失笑,笑自己刚入校时是那么幼稚,总固执地认为这条路通往“清华大学”,其实这不过是一条小路,一条连接教室与宿舍的一条小路而已;世界伟人的塑像依然矗立于此,而在我心中却又多了一尊更高更大的塑像,那就是圣贤的孔子,他会在我需要的任何时候,出现在我的面前,像黑夜里的一盏明灯,给我温暖与力量,照亮我前进的路。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三年的高中生活很快就要过去了,明年的六月,我将参加高考,最终我会走进哪一所高等学府已经不再重要了。在《论语》的温暖下,在圣人的光芒下,我已懂得珍惜每一个过程,享受每一个过程,懂得“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这是《论语》传递出的力量,它让我有勇气审视自己、面对自己、最终战胜自己,从容而坦然地面对我的现在与未来。

上一篇:关于文学雅俗的一些思考 下一篇:魂牵梦萦 语淡味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