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若干思考

时间:2022-09-11 12:37:36

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若干思考

【摘要】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中国中小企业如何在大型跨国公司如林的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是一项诱人却又艰难的事。文章对中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优势、劣势逐一分析,进而提出具有竞争力、现实意义的行业选择、经营模式选择等,以期让中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分得一杯羹。

【关键词】中小企业 行业选择 经营模式

在加入WTO之后,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增长明显, 但是仍然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为我国的投资总额占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存量总额的比重较低。这种不平衡的现象主要表现在吸引到的外资很多,但是真正有实力在国际市场上一展身手的企业还是少之又少。自2001年后,世界上最大的500多家跨国公司已有近90%的公司在中国的土地上“安营扎寨”,中国企业面临的挑战体现在国内,但是更大的机遇表现在国外的市场上——更开放的市场以及平等的国民待遇。中小企业应该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遇,加快产业转移,进一步扩大市场。

一、我国中小企业跨国经营的优势

(一)价格上的绝对优势

首先,我国劳动力供给充足、价格低廉,这大大降低了产品的生产价格。其次,大企业一般都是采用机器化生产,虽然能降低单位产品的可变成本,但是对于采购机器的成本远大于人工劳动力的成本;而且大机器化生产在高度细分化的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优越性远没有在国内市场上那么大。最后,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所限,不能设立单独的研究开发机构、特聘研发人员,只能通过与科研机构合作,根据企业本身的需要,有目的性地进行投资,最好能致力于投资少、风险小、见效快的项目,这样我国企业掌握的主动性更多一些。

(二)经营机制的优势

一方面,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的不同需要企业在进入跨国经营模式时及时调整经济体制,在这个过程中,中小企业所要面临的阻力和困难较少。因为企业规模小,市场进退成本低,能更快地反映市场。另外,大企业更多的是选择规模经济——大批量投入生产,专业化分工以及社会化协作,此举造成的危害就是市场进入的时候要承担更大的风险、经营周期长。而国际市场的现状是小额、快捷、及时化,中小企业的经营机制能很好的达到这些要求。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的领导集团相对较小,不容易产生分歧,这样也就节省了花在解决分歧上的时间,其效率、灵活性正好能很好地符合国际市场瞬息千变的要求。相比较之下,大跨国企业就比较吃亏,结构的精细化使之必须层层传递信息,耗费的时间是一大损失,更容易导致信息的失真,不利于最终决策者作出准确抉择。

(三)特色产品的优势

中国特色经济、文化多年的积攒沉淀,使中小企业在最初开拓国际市场的时候,可以大打“中国特色牌”,经营一些有中国文化的特色产品如瓷器、茶叶、丝绸等。这些产品在国际上大受追捧,并且由于其鲜明的特色而难以被模仿,具有长足发展的潜力。

(四)产业集群的优势

中小企业集群就是指基于专业化分工和协作的众多中小企业集合起来的组织,该种组织结构介于纯市场组织和科层组织之间,它比市场稳定、比科层组织灵活,既具有跨国公司规模经济的优势又具有中小企业柔性生产的特点,最终形成了处于分散状态下单个中小企业所不能达到的高效率。目前我国浙江的块状经济、广东珠三角的专业镇,出现了大量的中小企业集群,这些集群都表现出巨大的经济活力和强大的竞争优势。企业集群的中小企业由于地理接近,产业专业化,在共同的产业文化和制度背景下,产业关联及其支撑企业、相应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形成区域的核心竞争力。我国中小企业规模较小,资金资源有限,其内部规模经济性并不明显。但各中小企业如果组成“企业群”,进行“集群式”对外投资,就可充分共享经营资源,形成规模优势。

二、中小企业跨国经营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国际管理经验

由于体制等惯性的原因,一直以来,中小企业主要是立足于国内市场,在尝试“走出去”的同时,不免畏畏缩缩,经营封闭且缺乏国际营销观念,造成在制定国际化发展战略的时候难以建立自己的国际化营销网络和稳定的消费者群体。

(二)抗风险能力低

中小企业规模较小,资本上无大的竞争优势,难以抵御经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特别是对一些社会原因造成的风险几乎没有任何防范承受的能力。一旦发生政府更迭、战乱、社会动荡等事件,中小企业无法采取措施避免,也无法得到当地有关部门的特殊照顾。

(三)专业人才匮乏

高薪以及明确的职业发展前景导致高素质人才更倾向于选择大型跨国企业,对比直线,我国中小企业在海外的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诸多弊端,最明显的一点是企业高素质人才的缺失,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不仅是因为平均薪资没有多大竞争力,主要原因还是管理层忽视人力资源规划,造成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这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跨国经营。

(四)国外政策制约

自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企业能在WTO成员国中取得国民待遇,但是有些国家地区的外资政策在限制最低出资额、开业年限等。此外,受固有管理、经营文化所限,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初步发展时会遇到一些突况,这些不确定因素主要集中表现在文化差异、市场需求的不同等方面。对于“资历尚浅”的中小企业还需要经历一个受阻-改变-适应的漫长过程。

三、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战略选择

(一)跨国经营的行业选择

日本一桥大学国际经济学教授小岛清在比较优势原理的基础上提出“边际产业扩张论”,该的核心是:“一国应该从已经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开始对外直接投资,并依次进行”。而国内市场的现状是,传统手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竞争激烈,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几乎达到举步维艰的地步。但是这些产业生产出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大受追捧,市场需求量极大。同时考虑到我国中小企业进行跨国经营的优势,在选择行业的时候,实行特色经营也将是一个胜算比较大的战略。我国中小企业采取特色经营战略可以充分发挥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以民族文化的吸引力占领国际市场。

(二)跨国经营的经营模式选择

上一篇:关于加强市级寿险公司保单保全管理的思考 下一篇: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煤炭运营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