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体育精神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影响

时间:2022-09-11 12:27:57

浅析体育精神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影响

摘要:体育精神是指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着的对人的发展具有启迪和影响作用的有价值的思想作风和意识。教师应明确认识体育精神教育的重要意义,通过体育教学活动,使体育精神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体育精神;健全人格;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01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5A-0040-01

在人类的教育活动中,当一种活动与现象仅仅体现在技术层面时,它是低层次的,但是当这种活动与现象通过其实现的途径和所达到的目标,进而影响到人的精神层面、人的意识层面,并且对于人的人格、心理、意识及人生观有所裨益的时候,那它就升华到了成熟的科学理论阶段。体育就是一种覆盖了技术层面和科学理论层面的教育活动。中外的教育学家都很重视体育的教育功能,皆会把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作为衡量人才的重要尺度。这里学者们所强调的,不仅是体育能完成一个人才的健全体格的塑造,重要的是体育所特有的教育功能,在体质培养的同时,体育所包含的体育精神对于人的身心的教育和影响,是其他的学科所无法替代的。

那么,什么是体育精神呢?体育精神都包括了哪些内容,以及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健全人格发挥影响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体育教学经验,拟从以下几点对上述问题作简要地阐述。

一、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是指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着的对人的发展具有启迪和影响作用的有价值的思想作风和意识。在丰富多彩的体育运动中,尽管其技术手段,比赛方法,胜负的形式各不相同,但其基本的体育精神是相通的。学生投入到体育运动中就已经开始接受体育精神的影响和教育,受到体育精神的熏陶,改变和塑造着自己的人格精神。中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和深化,是一个高层次的战略目标,我们体育教师应当在体育精神的挖掘、提炼上,在体育精神教育的内容上善于钻研和发挥。体育精神对学生的全面教育、全面发展,对学生人格精神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中所包含的教育内容有:培养学生愉快的生活态度,较强的身心适应能力,良好的个性,个人行为的规范化,责任感,与同伴的合作精神,竞争、拼搏、信心、荣誉的信念,公正地看待问题,遵守规则和规定,遵从社会法规。

二、体育精神教育的重要意义

教师应明确认识体育精神教育的重要意义,通过体育教学活动,使体育精神能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发挥作用。

首先,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和审美观念

体育教学以身体活动为主要形式,而身体活动并不仅仅是生理上的作用,它还伴随着知识的信息、心理的活动、情感的体验等一系列因素的同时出现。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直接参与、身体力行这一特点,刻意安排艰苦的环境,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如体操、球类等);或者通过营造紧张的气氛,培养学生沉着冷静、机智果断、结构健全的个性心理;也可以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伴以优美动听的旋律,让学生通过充分展示外形的动作来表达内在的情感,从而发展个性,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气质,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如韵律操、体育舞蹈等);还可以通过体育实践体验后的“成功感”和“收益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和保健素养,形成科学用脑、讲究规律的现代生活模式;又可以通过复杂技术动作的教学和实践,使学生既了解内部结构,又能感知外部形态,促进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协调发展。体育运动与思维训练的巧妙结合,不仅有利于诱发和促进学生想像力和创造的灵感,而且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改善。

其次,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成就感

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思想、能力、意志、情绪、态度等特征会表现得尤为突出。比如跳高,面对一个新的高度,支撑跳跃面对一个新的难度动作,能否超越,一目了然,立即显露。但是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心理特征却各有不同。成功者的喜悦与得意会溢于言表;失败者的气馁与沮丧、急躁与冲动、紧张的焦虑、胆怯与自卑等表现也会现于言行。作为教育者,应迅速抓住学生思想行为充分流露的有利时机,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成功与失败、顺利与挫折、长处与短处,激励他们勇于战胜困难,克服不健康的心理障碍,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良好的意识、认识、情绪,行为及性格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促使学生经过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的不断体验,增强耐挫能力,保持稳定的情绪、乐观的心境,这样,对于学生将来的社会适应能力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最后、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体育教学具有形态化的特征,学生以个体或群体的形式参与各种身体活动。在活动中通过互相接触、切磋、合作、对抗等等,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集体之间,人际关系的交流更直接、更广泛,形成了一个特定的课堂社会,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学生进入启蒙社会的心理需要。作为教育者要充分利用这模拟社会环境,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正确地交友,正确地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增强其社会的适应能力,从而培养文明的行为规范和高尚的道德修养。人与人之间要注意团结友爱、关心与支持、鼓励与帮助、尊重与信任、理解与体谅。个人作为集体中的一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荣誉感。能热爱祖国、关心集体,和大家协同配合,增强凝聚力。在对学校、班级、老师、同学充分体现爱心的同时,也自然会得到社会给予的信任与友谊等相应的回报。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在坚持教给学生体育技能,增强其体质的同时,还应注意用独特的体育精神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只有使学生的精神素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为

社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⑤①

参考文献:

[1]周西宽.《体育基本理论》.人民体育出版社

[2]于素梅.《中学体育与健康课教学指导》.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提高教师素质搞好培训教育 下一篇:从醉酒犯罪的刑事责任谈原因自由行为兼论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