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居民消费问题研究

时间:2022-09-11 11:49:27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问题研究

本文从消费倾向和消费弹性角度来探讨我国城镇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问题。

一、关于城镇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基本判断

从1990年至2005年,整体消费水平处于一个上升通道之中,并有一定的周期阶段性,这里的周期阶段性表现为“平缓上升――快速上升――平缓上升――快速上升”循环的过程。其中,从1990年到1996年,是第一个消费周期阶段,经历了前一个“平缓上升――快速上升”过程;从1996年至今,是第二个消费周期阶段,经历了后一个“平缓上升――快速上升”过程,而且从2001年开始正处于爬坡阶段,周期较长,连续5年还没有出现拐点。

从2001年开始,整体消费水平处于消费结构升级阶段,同时传统消费仍有较大增长空间。这次消费结构升级的主要特征是:(1)社会保障(医疗、养老、失业)初步建立解除了城镇居民即期消费和超前消费的后顾之忧。(2)教育(高等教育信贷、中小学义务教育力度加强)、高档商品(住房信贷、家用轿车降价和实际购买力增强)、耐用消费品(家电降价和实际购买力增强)、奢侈消费品(化妆品实际购买力增强)、闲暇消费品(旅游支付能力增强)已经启动,成为这次拉动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升级的龙头。(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加快,物价比较稳定略有增长,货物供给充足,各种消费品促消活动层出不穷,消费品买方市场明显,使这次即期消费和超前消费并重的消费结构升级成为现实可能。

从不同收入人群分细消费状况看,有的已经处于消费饱和阶段或基本饱和阶段;有的仍然处于扩大消费阶段或加速扩大消费阶段;有的正处于消费结构升级阶段或消费结构快速升级阶段。综合考虑城镇居民和城镇居民不同收入人群的总体的和分细的绝对消费水平、绝对消费水平的倍数差距、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弹性、消费的饱和程度、消费结构升级等方面因素,除粮食(从中等收入户至最高收入户)、肉禽及其制品(从高收入户至最高收入户)、蛋类(从困难户至最高收入户)存在基本饱和或饱和阶段外(这里的“基本饱和或饱和阶段”是统计意义上的,不排除少数个别地区的城镇居民或少数个别城镇居民家庭并不是处于某种消费的“基本饱和或饱和阶段”),其他包括:食品、(以及粮食从困难户至中等偏下户、肉禽及其制品从困难户至中等偏上户、水产品、奶及奶制品)、衣着(以及服装)、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以及耐用消费品)、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以及文娱用品)、居住(以及住房)、杂项商品与服务都是处于扩大阶段。其中,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同时还处于加速扩大阶段或消费结构升级阶段、消费结构快速升级阶段。因此,扩大消费的对象不仅是只关注低收入人群,关注高收入人群同等重要。对于中低收入人群来说,他们的消费主要体现在扩大消费阶段或加速扩大消费阶段,虽然消费倾向和弹性值相对较高,但消费水平和消费档次较低,消费品类较少;对于高收入人群来说,他们的消费主要体现在加速扩大消费阶段、消费结构升级阶段或消费结构快速升级阶段,虽然消费倾向和弹性值相对较低,但消费水平和档次相对较高,消费品类较多。他们的消费对于经济的拉动作用从对消费品的需求上看是不相同的,是互补的关系。

在城镇居民和城镇居民不同收入人群总的和分细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弹性中,并不总是服从严格的消费倾向或消费弹性递减规律,甚至于出现了严格的消费倾向递增现象。首先,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的发展趋势有三种情况。第一种,趋势严格递减(或总的趋势下降),此与消费递减规律一致或较一致,如: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食品(以及肉禽及其制品、奶及奶制品)、医疗保健、居住。第二种,总体趋势即不下降,也不增长,此与消费递减规律不一致,如:粮食边际消费倾向、蛋类边际消费倾向、水产品边际消费倾向、衣着平均消费倾向(以及服装平均消费倾向)、耐用消费品边际消费倾向、文娱用品边际消费倾向、杂项商品与服务边际消费倾向。第三种,趋势严格递增(或总体趋势增长),此与消费递减规律相对立,如: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平均消费倾向(以及耐用消费品平均消费倾向)、交通通信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文娱用品平均消费倾向、住房平均消费倾向、杂项商品与服务平均消费倾向。其次,边际消费弹性的发展趋势有两种情况。第一种,边际消费弹性呈现出严格递减趋势或总体上呈现出下降趋势,如: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食品(以及肉禽及其制品、水产品、奶及奶制品)、衣着(以及服装)、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以及耐用消费品)、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以及文娱用品)、居住(以及住房)、杂项商品与服务。第二种,总体趋势即不下降也不增长与消费递减规律不一致,如:粮食、蛋类。

二、主要对策措施建议

(一)总体视角

首先,增加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继续增加城镇居民工薪收入和转移性收入,1990―2005年,城镇居民工薪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3.61%和14.94%。(2)继续加快增加城镇居民经营净收入和财产性收入,1990―2005年,城镇居民经营净收入和财产性收入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25.51%和18.25%。

其次,宏观经济社会综合调控办法。(1)保障扩张内需,保持投资的增长速度即不能过快也不能放慢,调整投资结构,注重投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2)保持较低的银行存贷利息率,保证货币供应量,维持物价指数并略有增长,即防止通货紧缩又防止通货膨胀。(3)保持对外进出口贸易增长速度,但注重进出口贸易的平衡关系。(4)适当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严格落实个人所得税税收政策,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增加低收入人群个人所得。(5)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解除城镇居民即期消费和信贷消费的后顾之忧。

第三,促使消费结构继续升级。(1)增强城镇居民各不同收入人群对食品、衣着基本生活的消费能力,他们对基本生活的消费性支出仍有很高的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并且边际消费弹性却比较低或很低。(2)巩固和发展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社会保险(医疗、养老、失业、生育)成果,为城镇居民即期消费和超前信贷消费解除后顾之忧。(3)发展高等教育信货、中小学义务教育事业,加强文化娱乐卫生服务;提升医疗保健服务;增强个人信贷,提高衣着、住房、家用轿车、家电、家庭设备用品等高档商品和耐用消费品实际购买力;增加化妆品和美容服务等消费;扩大旅游、交通通信闲暇消费,把这些作为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4)保障充足货源供给畅通,提倡各种消费品促消活动,构建消费品买方市场。

(二)分细消费的视角

第一,增强城镇居民各不同收入人群对食品基本生活的消费能力。目前,城镇居民各不同收入人群对食品基本生活的消费性支出仍有很高的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并且边际消费弹性低收入人群却比较低,高收入人群很低。(1)粮食支出。重点是在增加困难户至中等偏下收入户人群的可支配收入中,增加他们的粮食支出。(2)肉禽及其制品支出。重点是在增加困难户至中等偏上户可支配收入的中,增加他们的肉禽及其制品支出。(3)蛋类支出。需求基本饱满,无需新的措施。(4)水产品支出。重点是在增加各不同收入人群的可支配收入的中,增加他们的水产品支出,水产品支出仍有较大的空间。(5)奶及奶制品支出。重点是在增加各不同收入人群的可支配收入的中,增加他们的奶及奶制品支出,奶及奶制品支出仍有较大的空间。

第二,增强城镇居民各不同收入人群对衣着的消费能力,城镇居民各不同收入人群对衣着的消费仍有一定的空间。其中,服装支出重点是在增加各不同收入人群的可支配收入的中,增加他们的服装支出,服装支出仍有较大的空间。

第三,增强城镇居民各不同收入人群对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的消费能力,城镇居民各不同收入人群对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的消费仍有一定的空间。其中,耐用消费品支出重点是在增加各不同收入人群的可支配收入的中,增加他们的耐用消费品支出,耐用消费品支出仍有较大的空间。

第四,增强城镇居民各不同收入人群对医疗保健的消费能力,重点是在增加从困难户到高收入户各不同收入人群的可支配收入的中,增加他们的医疗保健支出,特别是增加从困难户到低收入户的医疗保健支出。

第五,增强城镇居民各不同收入人群对交通通信的消费能力,城镇居民各不同收入人群对交通通信的消费仍有很大的空间,特别是从中等偏上收入户到最高收入户对交通通信的消费有更大的空间。

第六,增强城镇居民各不同收入人群对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的消费能力,城镇居民各不同收入人群对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的消费仍有较大的空间,特别是从高收入户到最高收入户对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的消费有更大的空间。其中,文娱用品支出重点是在增加各不同收入人群的可支配收入的中,增加他们的文娱用品支出,文娱用品支出仍有一些空间。

第七,增强城镇居民各不同收入人群对居住的消费能力,城镇居民各不同收入人群对居住的消费仍有较大的空间,特别是从困难户到中等收入户对居住的消费有更大的增长空间。当然,仅从增强消费的角度看,从高收入户到最高收入户居住的消费也有更大的增长空间。其中,住房支出重点是在增加各不同收入人群的可支配收入的中,增加他们的住房支出,住房支出仍有一定的空间。

第八,增强城镇居民各不同收入人群对杂项商品与服务的消费能力,城镇居民各不同收入人群对杂项商品与服务的消费仍有一些空间,而且是是收入越高的人群,增长空间越大。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所)

上一篇:雄强老辣 气势奔涌 清秀隽永 淋漓如泉 下一篇:我国投资走势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