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诊疗中心理护理的应用价值分析

时间:2022-09-11 11:36:49

慢性胃炎诊疗中心理护理的应用价值分析

【摘要】目的 通过了解慢性胃炎诊疗中的心理护理应用,研究其应用价值,根据患者的年龄层次和病因,制定相关心理分析和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4例慢性胃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每一名患者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并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护理。所有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后辅以不同的心理护理,运用SDS与SAS对慢性胃炎患者心理护理前后作调查。结果 在对80例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后,效果很好,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 Zung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相较于治疗前有所减少(P

【关键词】心理护理;慢性胃炎;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54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4-0247-02

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疾病,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其发病率越来越高,一般门诊胃镜检查中有百分之九十属于慢性胃炎,现代人生活压力大,作息饮食不规律,患该病几率逐年增加,是常见疾病之一[1] 。此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其中又以男性居多,青年大多为浅表性胃炎,老年大多为萎缩性胃炎,引起慢性胃炎的因素有很多,例如长期饮食不节、作息不规律、劳累、压力等,致使胃黏膜发生弥漫性、局限性炎症病变,通常表现为胃部无黏膜糜烂,因此又叫做非糜烂性胃炎。经相关研究表明慢性胃炎随着心理变化,会逐渐由消化道症状表现为伴有精神症状同时存在,加剧病情的发展,延长治疗时间与效果[2],因此,在治疗慢性胃炎患者时进行心理干预是很有必要的。本组选于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84例慢性胃炎患者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在一般药物治疗中辅以心理干预护理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更多地了解该疾病的相关内容,更好地实现临床作用,为慢性胃炎患者的妥善治疗打下基础,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选择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共84例,同时每位患者都排除了心脏、肝脏和肾脏疾病,其中男性占有56例,平均年龄65.45±6.4岁,女性有28例,平均年龄63.2±5.7岁,将其分为观察组42例,对照组42例。这些患者均为单纯性慢性胃炎,无其他合并疾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均存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观察。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对该组患者采用保护胃黏膜、抗酸、抗幽门螺杆菌、帮助胃肠

蠕动治疗等治疗与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心理护理干预,对每位患者病情、症状进行了解,注意仔细聆听,营造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的心理负担有所减轻,缓解其心理情绪,使其树立对抗疾病的信心。做好患者及其家属是心理健康教育,使其保持健康良好的心理,愿意配合治疗,感受到家人的关怀与温暖。

运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开展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价并记录。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治疗进行数据的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检验标准为α=0.05,P

2 结果

3 结论

影响治疗慢性胃炎的因素有很多,例如心理状况、身体状况、精神等,若患者存在较多不良情绪的干扰,易于引发神经功能失调,进一步导致胃肠神经功能出现紊乱,致使加重病情,延长治疗时间,因此,治疗慢性胃炎患者除了常规的治疗护理以外,还需对其进行心理护理。经有关数据表明,极大多数慢性胃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人格矛盾,容易依赖容易激动,行为大多比较保守[3],本次对慢性胃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后,对其作心理疏导和教育,使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 Zung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相较于治疗前明显下降,患者心理情绪得到有效改善,有助于其更快的恢复健康,早日出院。

参考文献

[1]刘学芝.心理护理对慢性胃炎负性情绪的影响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6):296-297

[2]吕慧娇.心理护理干预在慢性胃炎患者治疗中的疗效作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5):104-105

[3]周立红,黄月凤.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胃炎患者心理状态影响的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3(32):122-123

上一篇:阿奇霉素联合干扰素治疗非淋菌性宫颈炎的疗效... 下一篇:急性脑血管病的急诊预见性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