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物学教学更贴近生活

时间:2022-09-11 09:22:42

让生物学教学更贴近生活

新课程的实施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生物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新课程在内容上强调联系生活、社会、学生实际,在方法上强调探索、实践活动,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用生活化的内容充实课堂教学。教学需融入生活中,才具有生命活力。生活本身就是一个五彩斑斓的大课堂,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中的素材又是重要的教学资源。

1 从生活情景引入,增添课堂活力

日常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生物学知识,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入新课,可以使他们对生物学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在学习“动物的激素调节”时,可从这个问题入手:当你吃的面包不小心掉到地上,如果有一只蚂蚁发现了,接着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马上会争先恐后地举手回答:“会有一群蚂蚁出现……”这个既简单又生活化的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紧扣了课题,使得学生能紧跟教师的思路思考下面的问题:后面的蚂蚁是怎么得知食物的地点的?这样从而成功引入新课。不断地培养,学生就会习惯地去留意观察身边的生活,甚至常提出一些似乎可笑的问题,教师不能否定或者取笑他们,而应下意识地把它们当作学生探究科学奥秘、学好生物学的“引子”,以此培养学生的科学嗅觉。

2 利用诗词谚语,引导学生知识迁移

在生物学教学中,有时巧借一句俗语,就会增加几分诙谐,学生倍感轻松;妙用一句诗词,课堂会变得更加形象生动、趣味无穷。如“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分别说明了温度和光照对生物的影响;“有意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展示了无性繁殖的魅力;“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演绎着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谚语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结晶,教师将其引入教学可唤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促使他们更好地理解生物学知识。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是讲解食物链的最好素材。在生物学教学中适时引用诗词和谚语,成为学生津津乐道,久久难忘之事,也能使学生深刻理解其中蕴含的生物学道理,促使生物学知识的迁移。

3 利用生活现象来说明生物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学习生物的一个目的就是能够理解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同样生活现象也能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学概念。例如:在“物质跨膜运输”一节教学中,笔者问:“为什么萎蔫的青菜放到水里能重新变的坚挺?”学生回答:“因为萎蔫的青菜吸水了。”笔者再问:“为什么水会进入到萎蔫青菜细胞内?”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后得出:萎蔫青菜细胞内的浓度高于外界环境。笔者继续追问:“为什么凉拌黄瓜却有大量水分流出?”学生通过讨论后回答:“外界溶液浓度高于黄瓜细胞细胞液浓度。”通过这样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就能得出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水分子由低浓度溶液流向高浓度溶液。

又如:在“细胞膜”一节教学中,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可以借助小时候常吃的红苋菜,学生都知道把红苋菜摘下来放到清水中,清水是不会变红的,但如果煮熟,汤就变红了常用来拌饭吃。通过这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4 利用家庭生活资源,合理安排实验

实验是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但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实验的开设存在着一些障碍。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家庭生活资源的巨大潜力开设一些丰富多彩的实验。

在“酶的特性”一节教学中,可以在上课前一天布置学生一个任务“帮妈妈洗衣服”,洗的时候要求将同样的脏衣服分成3份,分别加等量的加酶洗衣粉和水,一份用冷水,一份用温水,一份用开水,分别比较洗衣粉的去污效果。在第二天上课时请学生汇报情况:温水洗衣服去污效果最好。从而得出结论:酶发挥活性需要适宜的温度。

在“发酵技术的实践”中,可以提前10 d查阅资料后家庭酿制葡萄酒,上课时请学生把各自的作品带来,一起交流讨论分析实验中发生的一切现象,最后总结实验成败的原因。这样一方面增加了他们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在自我总结经验教训中对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到的结论记忆尤其深刻,轻松习得知识。

5 反馈于生活,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更要用于生活。如果学生不会将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合理应用于生活实际,而只会“纸上谈兵”,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是失败的。因此,让生物学教学向社会和生活实践延伸,拉近学生的“知识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距离。

在学习稳态中关于人体的“水和无机盐的调节”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教室里的现象:同学们的课桌上有矿泉水、白开水、可乐、果汁等饮品,那种选择更有利于健康呢?

在学习完人体免疫时,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婴幼儿的计划免疫问题,一类疫苗(免费)、二类疫苗(自费)是全部选择接种还是部分接种?还有植物生长调节剂与人体健康、基因工程的安全性、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等等知识都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理念。

总之,只要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不断摸索,寓教于乐,在教学中时时处处融入浓郁的生活气息,就会使生物课堂教学独具魅力,焕发出生命的光彩和活力。

上一篇:浅析同课异构对生物学开放性教学的助推作用 下一篇:充分进行“信息”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