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印第安人美食

时间:2022-09-11 08:56:13

分享印第安人美食

从香港起飞经过长达36 h的航程,终于降落到地球的另一端――南美洲中部的内陆国家玻利维亚。政府所在地拉巴斯,海拔近3 700 m,走路带喘气。一下飞机,来接的人就提议去吃“吉加肉”,西班牙文是Chicharron――烤肉,说是又香又好吃能长劲。我以为烤肉是见了不少,诸如内蒙古锅片烤肉、长白山朝鲜烤牛肉、香港石头锅、日本铁板烧、泰国猪肉干……想来冒不出什么新颖之处,只愿尝尝什锦馅的烤饺子。稍后小居该国第二大城市科恰班巴,鼓噪“吉加肉”之声不绝于耳,终于跃跃一试。

科恰班巴海拔2 700 m,崇山环抱,四季如春,是一个盆地。烤肉大街小巷都有卖,但要想吃印第安式的,得开车到郊外去。原野公路边,每隔百来米则可见一座露天烤肉炉,那是几块鹅卵石堆垒的简易灶。一口大铁锅象卫星接收器般斜斜地架在灶上,直径足有一米长,迎向大道。剖净的光猪毫无章法地削割大块,心、肝、肺、肾、肠也一样扔进锅。柴火烧开,熬干水分,再改炭火,加盖慢慢细烘,从凌晨到晌午,足费功夫,只利用肉类本身的脂肪把肉煎烤成熟,外脆里绵,油润香口,除盐以外,未见任何调料,单纯自然,原汁原味涓滴无损,浓缩浓厚美味之极。这和我们制肉松的程序颇为一致。店主、侍役皆是棕色皮肤、大眼睛的印第安人:男者头戴织花护耳尖顶高帽,短腰马甲上五色绣画;女性都穿隆臂百百褶“大裙子”,梳粗辫子。他们一边卖,一边往嘴里塞,神态自若。在南美洲国家中,玻利维亚的土著占总人口比例的54%,科恰班巴市达70%,虽然经历了西班牙近300年的殖民统治,信奉天主教,并以西班牙语为国语,但仍然保留了较多的印加文化的生活习俗和粗旷烹饪,风格独特。

在棕榈树叶搭铺的凉棚下,清风习习,散桌数张。我们入席坐定,一人半盘烤肉配二根煮熟的玉米棒子和土豆,约折合人民币15元。进食概用手抓牙撕,不置刀叉。玻利维亚的苞米有乳白、灰黑、紫红、深黄若干种,乳白色的最甜,是驰名的甜玉米,颗粒特大,一粒足抵成年人的中指头,又嫩又软。马铃薯是印第安人的主食,意味深长地被称作Papa,和“爸爸”与“教皇”是同一名词,或者说一词多义,和中文的“爸爸”亦音同义。西班牙文中的Papa,专指马铃薯而言,当地还是习惯叫Papa。土豆啊,爸爸,教皇!土豆就是爸爸和教皇!足见土豆至高无上的地位,朴实、纯真、原始地体现了“民以食为天”这一全球共识的哲理。

我所领略的品种中,别致的数紫皮,美丽似彩球――表面密布桃红色的斑点,肉质金黄色,赏心悦目,口感细嫩,叫Papalisa,即“百合花土豆”,亦不妨美称为“百合花爸爸”。奇异的是Oka,长条生姜形状,有奶油、鹅黄、酱红之色别,味道介于山芋和土豆间,或谓两者兼而有之,妙处难言。饮品是印第安人最喜爱的“吉加”,Chicha――玉米酒。由此看来吃“吉加酒”是非喝玉米酒不可,连名字也早已配套了。这酒很像我们江南的酒酿,只需粗发酵,装放扁铁箍的巨硕木酒桶,本地男女拿高脚酒杯型的大木碗,满斟豪举直灌。酒色橘黄略浑,味儿淡淡微酸,很似啤酒,喝多了照醉,科恰班巴市星罗棋布的“吉加”酒馆旁,不乏蹒跚倒卧人。印第安人饮酒爱引吭高歌,怀抱十弦琴自弹自唱;南美洲的音乐旋律急骤热烈,有“吉加”酒一样火燎的激情;兴之所至便翩翩起舞,脚踝上更跳响铜铃。

餐余的尾食是新鲜红草莓和手制冰淇淋。浅盛果汁的金属桶浸在满是碎冰的木盆里,吊绳索不断地快速旋甩桶,摩擦冰凌哗哗响,果汁渐渐凝固成霜冻。这大概是冰淇淋的鼻祖了。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元朝宫廷里初次飨享到的冰淇淋,料想就是这样土法造出来的。

最后的节目是到草地上去躺一躺,按照陪客的说法是吃完烤肉的规矩是要舒舒服服地休闲休闲。凉棚外群山列屏,绿草如茵,树荫下枕倚圆石浮想连翩,恍惚瞬退时空几百年,置身于古老的印第安部落宴席间。

上一篇:经典海参菜(二) 下一篇:综观世界饺子“大拼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