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时间:2022-09-11 08:25:45

【摘 要】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与稳心颗粒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丹红注射液30ml,静滴3小时,qd和口服稳心颗粒,每次9g,tid;对照组32例,给予肠溶阿司匹林、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和(或)钙拮抗剂、他汀类降脂药等治疗,4周后两组对比疗效。结果:治疗组在临床改善和心电图改变方面总有效率分别为:89.9%、86.1%,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8.8%和62.5%,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丹红注射液与稳心颗粒联合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丹红注射液;稳心颗粒;联合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760-02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中西药治疗的方法较多,本文旨在观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利用丹红注射液和稳心颗粒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

1 一般资料

共收入68例患者均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关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标准[1],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男19例,女17例,平均年龄61.0±5.6岁;对照组32例,男17例,女15例,平均年龄59.0±3.5岁。68例患者,初发劳力型心绞痛17例,恶化劳力型心绞痛22例,静息型心绞痛29例。按照UAP危险度分层标准[2]:高危者13例属,中危者27例,低危者28例。

2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肠溶阿司匹林、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和(或)钙拮抗剂、他汀类降脂药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主要成分为丹参与红花)30 ml 加入生理盐水溶液250 ml,缓慢静脉滴注,1次/天;步长稳心颗粒,每次9g,每日3次。视病情调整药物剂量,疗程均为14天,观察各项指标,进行疗效判定。

3 观察指标

①心绞痛变化情况: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程度、发作次数、疼痛持续时间;②心电图监测:每2~3日查1次12导联心电图,如有心绞痛发作时随时记录心电图,密切观察st改变;③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药物不良反应,注意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4 疗效判定

显效:心绞痛症状消失或发作次数减少≥75%,ECG恢复正常;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75%,ECG:ST段改善≥50%或T波恢复正常;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无明显减少,ECG:ST-T无变化。

5 统计学方法

6 结果

6.1 两组疗效比较

6.1.1两组心绞痛疗效的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9% (32/3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8% (26/3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6.2 不良反应 药物不良反应两组治疗前后检测肝肾功能无异常变化,对照组出现2例轻微头晕、头痛,1例心动过缓,治疗组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7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指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3],其发病机制主要是易损斑块的破裂以及冠脉痉挛致血管内皮受损,从而导致血小板活化、黏附、聚集、血栓形成。因此UAP的现代治疗除了抗缺血(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钙拮抗剂等)治疗,还有充分抗栓(抗凝和血小板)治疗。而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丹红注射液可以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显著延长血管内皮细胞的寿命,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良好生长,抑制凝血酶活性并能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组织纤维溶酶激活物(tPA),具有阻止血栓形成和促进血栓溶解的作用。同时,UAP属中医的胸痹范畴,病位在心,与肝、脾、肾关系密切。致病因素与心肝脾肾虚、痰瘀阻滞、脉络不通有关,总属气血失调所致心血瘀阻为主症。稳心颗粒是根据临床上的验方制成,主要由党参、黄精、三七、琥珀、甘松等组成,具有益气养阴、定悸复脉、活血化瘀等功能。本文资料显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稳心颗粒针药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的特点,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资料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6):409-412.

[2] 钱学贤.不稳定冠状动脉疾病危险分层与治疗策略[J].中华内科学杂志,2002,40:293-295.

[3] 张泽灵主编.心脏内科1000问[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6:115.

上一篇:心律平复律和预防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下一篇:老年高血压采用贝那普利联合氨氯地平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