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高考政治复习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时间:2022-09-11 08:13:59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一种内在动力,它促使学生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自觉努力去探索,去攀登,向着认知的目标前进的欲望。这...

浅谈新课程高考政治复习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就是在课堂上,学生进行充分地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实践,以达到学会新知、运用新知的一种教育思想。学生如何发挥主体作用?老师的积极引导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学生自身意识的培养,特别是问题意识的培养。问题是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的一条红线。正是在问题的搜寻、发现、确立、探索、解决的过程中,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服从者、执行者变成了主动的探究者、研究者、发现者。

历代教育家都很重视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孔子要求自己和学生“每事问”,苏格拉底曾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学贵有疑”,问题是思考的产物,是思维的起点,是创新发明的先导,具有问题意识是一个人有所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没有问题意识,一切创造性的活动将无从谈起。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是思想政治课在学生心目中“假、大、空”,更多的被认为是一种升学的工具。学生在课堂上思维只会跟着老师转,没有独立思考的余地,不懂得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由此,在新课程改革的春风下,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寻找对策,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问”、“想问”、“有问”、“会问”。

要发挥问题在高考政治复习中的作用,要求政治教师要以问题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过程,变传统的政治复习课教学传授接受过程为以问题为纽带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产生新问题的引导发现过程。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善于提出问题,以教材为依托,以背景为衬托,增强问题的探索性、扩展性、现实性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自学、合作、讨论、辩论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如何培养这种问题意识呢?

一、教师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索、培养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教育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一种内在动力,它促使学生萌发出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自觉努力去探索,去攀登,向着认知的目标前进的欲望。这就要求教师应努力增强教学过程的生动性、趣味性和价值性,以此来促进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学习的趣味性,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教学中最常见的教学方法。在高考政治复习中通过了解和分析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及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可选用一些典型的、能激发学生共鸣的时政热点、焦点问题配合知识点讲解,引发他们表达观点的好奇心和兴趣。

二、教师要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地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首先,要指导学生从丰富的背景资料中获取和演绎问题、激发学生思维的活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想办法尽可能地让学生获得存疑质疑的丰富的背景资料,先要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收集、查阅、调查、咨询、整理背景材料,为挖掘、发现和提出问题提供相关条件,然后再引导学生从已理解的问题上延伸或演绎出新问题,让学生讨论和分析知识点相关问题。

其次,帮助学生将国内外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等领域中的现象提炼问题,让他们“寂然凝虑,思接干载”,提高发散思维能力。这也是高考政治教学中的题中之义,现代社会发展迅速,传媒手段快捷,各种信息纷至沓来,学生每天从各种信息渠道获得的新闻较多,若能把学生经常遇到的遭遇又暂时无法理解的现象用问题形式提出来,然后再试着用己学过的知识对这些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论证,就不仅对政治课的学习有特殊意义,而且对提高学生运用理论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的能力更有积极作用。如学生在不同的信息渠道看到了我们党和政府的领导同志讲“坚持和平崛起的道路”,一些学生就要求对“和平崛起”的战略予以了解。在高三年级的综合复习中围绕这一理论问题,我指出把握这一问题必须从经济、哲学、政治三大块内容对“是什么、怎么办、表现方式“等方面进行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思考,然后进行理论分析。

最后,帮助学生认识和解决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矛盾冲突,解除思想上的困惑,增强理论学习的思辩力和分析力。当已知的科学理论知识与所发现的问题之间产生了矛盾和冲突,就成了触发“问题意识“的最佳切入点。一般来说,学生遇到了这些矛盾和冲突,思想上就产生了许多困惑和疑虑,但学生很难把这些矛盾和冲突用问题描述出来,或把这些矛盾和困惑当作问题探究,这里就要求教师帮助学生解决矛盾和冲突,这必须把矛盾回归为问题,并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思考。

三、不断提高学生自觉提问意识,使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勤于质疑,产生更高层次的问题

在政治课课堂上要让学生敢问,需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感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这是学生问题意识产生及能力培养的适宜气候与土壤,否则学生就不会多想,更不敢多问,难以挖掘和发挥出他们最大的潜能。第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敢说。“亲其师,信其道”,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情绪的触发器,是搞好政治课教学、提高思想教育效果的重要保障。所以,教师要主动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拉家常、交朋友,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从感情上缩短与他们的距离。第二,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反复宣传“言者无罪”的思想,明确告诉学生盲目相信书本不好,老师喜欢学生“善疑”,从而鼓励学生大胆提问。第三,在学生提出问题和观点时,教师应尽量做到表情专注,态度和蔼,对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认真对待,耐心解答,哪怕所提问题十分幼稚和肤浅,甚至是错误的,都要尽量给予肯定和鼓励,防止在言行上伤害他们的自尊,挫伤其积极性。第四,对大胆发问的同学,特别是创造性的问题要给予中肯评价,让他们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热情高涨,思维活跃,积极主动思考和提出更多学习中的问题。

正如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问题意识的培养是适应新形势高考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上一篇:新课标高中英语词汇教学初探 下一篇:浅谈教师怎样备好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