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时间:2022-09-11 08:04:33

会计教学中的情景创设

【摘 要】在现实的会计教学中,如果把学校比作一所工厂,刚入校的学生就是原材料,那老师就是车间一线的工人。如何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质量好的产品,这是我们学校管理者和教师应该深思的问题。要使产品能适应市场的需求,除产品质量过硬外,更多要看学校专业的设置。当然如果产品有较好的市场,那就看车间工人加工的技巧以及加工厂的整体环境。传统的会计课堂教学,可以说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背"的比较呆板的公式化的教学模式,存在费时费力,知识输出量少;重理论,轻实践;不能全面启发学生的思维,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不能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难以培养出发展后劲足、开拓创新型的会计人才等弊端,我作为高职校一名普通的会计教师,通过十多年的实践教学,谈谈我的一些感悟和见解。

【关键词】会计教学;创新;探究意识;实践

一、教学对象缺乏主动性

中职学生来源于经过几次筛选后的初中毕业生,基础相对薄弱;会计对学生来讲,相对比较抽象,不大好理解。加之,中职校的学习环境与中学习惯于在高压下、被动学习的学习环境相比,学生缺少学习的主动性,不少学生存在考试前一周突击复习,以达到通过考试的目的,而考试结束以后,没过几天就忘了一大半了。学生对这种枯燥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没有兴趣,更不善于去作积极的思考。

二、教学过程中缺乏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先天条件

中职教育不像普通高等教育那样培养设计型和研究型人才,它所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对这种人才的要求是:不仅必须具有应用现代技术的能力,而且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际课程中更加突出的是应试教育的一种变相方式,更突出学生对于公式熟练程度和考试的成绩的教育,而实际目的应该是让学生在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获得较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他们将来投身知识经济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缺乏实践的操作平台和机会

现实教育的过程中,就会计本身而言,更突出的是一种实践应用能力,这种能力在学生毕业初期体现的淋漓致敬,没有经验的学生没有任何实际接触的机会,对于用人单位来说着实很头疼,所以我们应该更看中日常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这样的实践机会。

对于此,我根据实际教育情况结合自身的经验和体会和教学对象的自身情况提出一些观点

四、适时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参与型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具有很强的学习动机,会主动进行交流并积极进行自我评价。只有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学生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课堂主体。1.会计工作原则性很强,格外强调真实可靠,不允许存在假账与错账。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组织以“谈谈假账的危害”、“诚信是会计人员安身立命之本”等为主题的系列讨论,在教学中列举社会上因贪污造假入狱的反面案例,引导学生踏实学习、诚实做人,树立讲信誉、守信用的职业道德观念。2.利用实物或多媒体制作的图像展示情境进行教学。在开课前要求学生注意搜集日常生活中的购物凭证、付款发票或单据等,适时带到课堂上,以便在介绍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专用笔和个人印章时展示实物。可借助多媒体制作的图像向学生介绍当前国内常见的几种会计核算组织形式。比如设计一套完整的会计核算实例贯穿始终,模拟一个公司某月发生的经济业务,会计人员如何运用会计方法全面、准确地将其反映出来。这样能使学生对会计核算组织形式形成整体认识。如果有条件,可以选择实际会计工作有代表性的内容进行录像,然后在课堂上播放,便于学生更直接地了解会计工作。3.会计工作离不开会计平衡等式。我们可以用日常生活来解释会计等式,如在解释“资产=权益”时就举例学生日常生活经费的来源及具体开支。在学生学习基础会计的同时,要求学生首先为自己制定开支计划并记录实际情况,月终通过记录对比一下,然后进行财务分析:哪些该花?哪些不该花?收支是否平衡?开支是否合理?能否节省?让会计学习生活化。利用这些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物作为学习资料,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实效性,并真正意识到学习会计知识是为了运用于实际,进而从新的角度去认识和理解生活和工作。

五、创设情境,给学生插上想象翅膀,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会计的专业语言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意义性和交流性。当我们说会计是一种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时,主要是立足于会计的交流性而言。而通常会计语言主要在会计、审计等内部场所使用,外界很少接触,这就需要教师对会计概念或术语联系实际进行描述,把抽象概念变得生动形象,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例如在解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时候,可以列举有两个人在购买住房,一个是负债购房,另一个是等攒够了钱才购房,不同的付款方式导致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产生了会计等式的两种具体情况。

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新课一开始或临下课前提问设疑常常能起到较好的效果。比如在学生学会了填制会计凭证后提出下一章问题:为什么要设置会计账簿?如何设置会计账簿才能满足企业对外编制会计报表的要求呢?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师生相互讨论,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针对教材的关键处、疑难点精心设疑,提供学生讨论的机会。通过讨论,在相互启发与争辩中诱发学生思辨的潜能,能从正、反两方面深化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讨论应自然地融入教学过程。可在新旧知识衔接时组织讨论,如学生已学会了填审凭证和登记会计账簿后,提出为什么要编制会计报表以及如何编制会计报表等问题;在辨别易混淆的知识点时组织讨论,如在会计科目的教学中,讲到“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时,创设一个商品交易场景,通过让学生讨论、总结,明白其核算内容;在总结核心问题时组织讨论,从而摩擦出智慧的火花。

总之,要让学生在生活实际情境中体验会计问题,自觉地运用会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把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始终如一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享受到会计这一职业带来的乐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上一篇:提高《钳工工艺学》课程教学的几点措施 下一篇:探讨如何将英语文化渗入高中英语教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