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师德为先

时间:2022-09-11 07:59:52

摘要:教育离不开教师,作为教师,首要的是加强品德修养,即“为师德为先”,教师要用自己强大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教育学生。本文从教师是教学中的重要角色入手,论述了教师加强自身品德修养的重要性,以及在素质教育中教师如何用自己的良好品德影响学生的问题。

关键词:教师 道德品质 学生 幸福

教师伴随着学生的学习生活,没有教师的课堂会如何呢?现在的墨西哥越来越多的学校用电视“取代”了老师。该国有近130万的中学生在看电视上课。比起传统的教学方式,“电视中学”大大降低了成本。据悉,一个接受传统教育的墨西哥中学生一年花费约1000美元,而上“电视中学”的花费仅为525美元。结果如何呢?在2003年,40%的“电视中学”考生未能通过全国性的毕业考试,而传统的中学生不及格率仅为25%。农村地区九年级的“电视生”在阅读测试时,成绩还不如城里的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更是大大不如以前,道德品质下降和犯罪率上升。这一切都说明了什么呢?教学中,教师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教育离不开教师。墨西哥的教育仅从知识的角度去教育学生,很显然这是不够的,而且它会导致一系列学生问题的出现。教师在传授知识上的作用不容忽视,同时,在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上更不能缺少。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所谓身正,在教师的职业上,体现在对教学的高度责任心、对科研的严谨、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关切。从道德的角度来看,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尤其是道德品质方面的影响。所以,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即“为师德为先”。

实施素质教育实质上是社会发展对教育、人才的要求,由于教师岗位的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讲实施素质教育也就成为是对教师的要求。在素质教育进行得如火如荼的今天,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今天,我们教师必须加强师德修养,树立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并且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做高尚道德的实践者,努力以高尚道德来提高自己的素养,来提升自己的境界,然后再以道德的创生力量给学校建设、学生成长注入新的高品位的道德理念,使道德观积淀为人格,使知识转化为智慧。

一、教人者先教己

我们要努力成为学生最喜爱的教师,我们必须以教人者先教己的精神为人师表,以身作则。骄傲一些,可以说我们是社会大家庭中的优秀一员,我们是塑造灵魂的特种工程师,那么我们首先是榜样,首先是教己,然后才是教人。一个有良好师德的教师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首先做到,要用自己的信念、理想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感染,并且在学生的心灵之中撒播下理想、信念的种子,使他们充满自信、力量,为他们以后的人生之路导航。

二、用师德带领学生体味教育中的幸福

传统教育理论把教育视为学生未来“完满生活的准备”,也往往用这种心态去面对教育,所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统治了一个教育时代。其实教育中的幸福同样需要教师带领学生一同去体味。“心理的愉悦,幸福的体验是个体成长不可缺少的主体状态,也正是在这种状态中才能发挥教育的功能及价值”。德国的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写道:“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种精神成长的过程,然后才成为知识获得的一部分。”所以在教育过程中作为领头羊的教师要不时提醒自己,也提醒学生,去发现教育中的幸福。让学生的身心在一次次愉悦的享受中更好的成长,并且让这种幸福尽可能地向未来延伸,让学生不论现在还是将来能以更完美的人格“诗意地栖居在这个大地上”,这也是教育的落脚点。

三、用良好的人格力量指引学生正确前进

塞林格的名作《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是一个被学校开除的学生,他貌似玩世不恭,厌倦现在平庸的一切,但并非没有理想。他想象悬崖边有一大块麦田,一大群孩子在麦田里玩,而他的理想就是站在悬崖边做一个守望者,专门捕捉朝悬崖边上跑的孩子,防止他们掉下悬崖。其实,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也就相当于麦田里的守望者,守护麦田里的那片纯真与自然,守护着爱心、希望和人类的未来。可是每一位守望的教师都要当心,因为麦田旁边就是悬崖,充满危险的悬崖。

我们是教育灵魂的人,十六七岁的年轻灵魂将会走向何方,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设计它的色彩。一个有良好师德的教师应站在学生和家长的立场及处境上思考问题,把学生和家长的意愿与发展需要摆在第一位,这种无形的方法能教会学生学会如何去理解他人,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与他人交流思想,教师也只有用自己平等、尊重、信任等良好的人格力量,才能培养学生的美好人格。

四、在教学中和学生一起完成品德的升华

教育的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分享人类千百年来创造的精彩财富的过程。在分享中,学生才能有效地完成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形成社会需要的道德品质,继承前人留下的知识和经验,获得继续发展的能力。我们的课堂就如同是带领学生一起去欣赏一片精彩的世界,又如同是展示一件件自己的稀世珍品。自然溢于言表的欣赏之情与沉醉之状是引领学生接受教育的强大磁场。我们应当自豪地宣布:我要与学生共同接受教育,幸福一生;我要用良善品性去感染学生,快乐一生。对学生的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自己的再教育,因为德育课堂上人人都受到了教育。比如,在讲《难报三春晖》一课时,我想到了我的父母,我被父母无私博大的爱感动了,同时,我也尽自己的努力来报答他们的恩情,我把这种感动讲给学生们听,去感染他们,感动他们!

学校是传播先进思想的阵地和培养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人才的摇篮。作为教育战线的每一名教师都要像忠于自己的祖国一样忠于教育事业,全身心地去圆一个教师的梦。就让我们用自己温润的气质,高雅的举止和高质量的素养去精心打造那些花朵般的灵魂;身正为范,以人为本,提高自身修养,用己德之芬芳,浇灌学生的灵魂!

参考文献:

[1][德]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2]塞林格,著.施咸荣,译.麦田里的守望者.译林出版社,1983.

上一篇:基于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就业模式探索 下一篇:刘兰芝不该为焦仲卿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