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就业模式探索

时间:2022-10-24 09:24:27

基于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就业模式探索

摘要: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新形势下,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成为增加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只有加强职业素质的培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本文在阐述职业素质特点、作用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当前大学生职业素质缺失的原因,并提出如何通过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几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 职业素质 就业

在缺乏知识的时代,拥有知识会使人成功;在知识丰富的时代,具有较高素质会使人成功;在人的素质普遍提升的时代,拥有创造力会使人成功。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大学毛入学率已经达到24.2%,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应该说到了只有具备较高素质才能成功的时代。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且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人才,这就要求高校不仅要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教育,同时也要重视大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公布,2009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6%。但是,大学毕业生半年内离职率达到了38%,三年内平均工作单位数为2.0个。造成离职率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学生职业素质不能满足企业要求,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

一、职业素质在就业中的作用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所需要的高层次人才,应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包括政治理论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创造能力素质等。此外,面临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环境,当代大学生还应具备较高的职业素质。所谓职业素质是指劳动者在一定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培训、劳动实践和自我修养等途径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发挥作用的一种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主要表现在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精神等方面。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到了大众化教育阶段,社会更需要具备较高职业素质的员工,而不仅仅是一名实践经验少、职业技能较弱的大学毕业生。在职场中,如果一个人缺乏职业素质,是很难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可以说,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是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基本保证,也是其就业之后谋求发展的关键因素。大学生个人的职业素质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自己能否被社会所认可,将直接影响到其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近年来,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其实,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最大困难并不是专业知识的欠缺,而是职业素质的缺乏。大学生职业素质不足,在就业过程中就表现为就业困难、离职率较高等现象。因此,大学生很有必要在校学习期间了解职业生涯所需要具备的职业素质,有针对性地加强培养,日积月累,以便将来更好、更快地适应就业需要,最终获得职场成功。

二、职业素质的特点

通常来说,一个人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本人的职业素质,职业素质越高的人获得成功的机率就越高。职业素质是一个职业人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是企业选用人才的第一标准,也是求职者职场制胜、事业成功的第一法宝,职业素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可培养性。素质是一个人在先天禀赋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同样,职业素质并不是人与生俱来的,也不会自然形成,而是需要通过后天不断地培养才能获得,具有很强的可培养性。因此,我国的各大高校应该把对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有针对地对每个个体进行职业素质的培养,才能实现使大学生具备较高职业素质的培养目标。

第二,长期性。职业素质和人的其他素质一样,无法一蹴而就地获得,而是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培养过程的长期性也是职业素质一个突出的特点。职业素质的培养,应该贯穿整个职业人生,高等教育阶段正是大学生身份转变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进行职业素质的培养,更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就必须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

第三,关联性。一个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不能独立于其他素质单独存在,而是与其他素质之间存在很强的关联性。职业素质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关联性强,一个人的职业素质高,不仅指他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好,而且还包括他的科学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好,甚至还包括身体心理素质好。因此,要想让职业人能够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就必须要加强身体素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专业素质和能力素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培养。

第四,专业性。职业素质是人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综合素质,对职业素质的培养必须表现出一定的专业性。职业素质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和提高,大学期间的培养能促使人的职业能力向高度专业化发展。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与其他的素质教育活动相比,也应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因此,对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应该由专业的培训机构、企业或职业经理参与。只有与真实的企业相链接,才能够提高大学生在职场中所要具备的职业素质,为今后的就业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大学生职业素质缺失的原因

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多,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要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大学毕业生数量增加,但国家新增的就业岗位数量不足;二是我国目前的人才市场上存在着结构性矛盾。求职者天天求职,用人单位也天天招聘,但企业总是在为招不到合适的人才而忧愁,政府和家庭花了大量财力、物力培养大学生,可结果还是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这种矛盾是新时期的特点。大学生就业难除了岗位供需失衡以及结构性的矛盾外,跟大学生自身的职业素质缺失也有一定的关系。从用人单位角度来说,最看重的是大学生所具备的职业素质,而当前的大学生普遍存在职业观念不强、职业技能欠缺和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造成大学生职业素质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应试教育导向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应试教育导向使家庭和教育机构形成了“一切为了考试”的教育目标,“学而优则仕”的传统教育思想,也一直影响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方方面面。导致家庭、教育机构及社会都存在着以“应试”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模式,从而忽视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通过大学期间的学习,大学生虽然能够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毕业生的技能掌握和企业所需要的人才的实际能力存在明显的差距。在职业技能方面,用人单位对于应届毕业生的认同程度低,认为他们身上存在工作经验欠缺,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薄弱以及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不能很好地胜任工作。因此,在新形势下如何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质,已经成为我国高等院校所要共同面对的紧迫任务了。第二,受独生子女政策及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稳步提升,相比以往,现在各个家庭具有更强的经济能力,从而使得他们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可以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自主选择。同时,由于我国长期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形成了特定的家庭结构,这也使各个家庭对独生子女的成长表现为一种非理性的关注。这些都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方面,身为独生子女的优越感进一步强化了孩子们的攀比心理,不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另一方面,在传统教育思维的影响下,学生承受了过重的课业负担,家庭和学校容易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第三,封闭的教育模式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以高考为终极目标的教育导向,在高等教育之前就形成了一种封闭的教育模式。将学生的思维封闭于书本;将学生的生活封闭于学校;将学生的社会交往封闭于家庭。受这种教育模式的影响,导致一些大学生很难适应大学的独立生活。表现为集体观念淡薄、奉献精神不强、沟通协调能力较差、心理脆弱。大学生正处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期,由不自主走向自主,如果这些大学生在校期间不能积极主动改变现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毕业之后将很难适应新的社会环境,很难得到企业的认同。

四、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的有效途径

培养大学生的职业素质是使其尽快融入社会的有效手段。在新的形势下,大学生只有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职业岗位的要求,增强择业和就业的核心竞争力,从根本上改变就业难的局面。通过以上的分析,笔者认为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应该是社会、家庭及教育机构共同努力的一个过程。因此,各方面应该共同发挥作用,肩负起培养大学生职业素质的重任。

第一,发挥家庭教育在职业素质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家庭是孩子与社会接触的第一站,是各种综合能力培养的基地,家庭教育在造就现代人才的启蒙教育中更有着突出而独特的作用,这是学校教育所无法替代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对孩子奉献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尊老爱幼等品德培养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近年来,在功利性思想的影响下,许多家长只注重孩子卷面上的分数,忽视了学生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导致了大学生基本素质欠缺,特别是学生进入高等教育阶段以后仍习惯于围绕考试去掌握专业知识,使大学生的职业素质缺乏了必要的根基。因此,要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首先应该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对学生的职业观念进行启蒙教育。

第二,加强大学阶段的职业素质教育。学校是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团队精神、集体荣誉感以及爱国主义思想的主要阵地,大学阶段更是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所以,应充分发挥好学校教育在学生职业素质培养方面的作用,加强大学阶段的职业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高校如何正确引导、启发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规划,是教学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实践中,应通过规范管理,提高学生规则意识;丰富校园文化,增加学生锻炼机会;开展素质拓展训练,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奉献精神及集体荣誉感等,力求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大学生在校期间,可以通过开展多方面的职业技能培训来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学校也可以邀请专业课教师或各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与学校联合举办相关的训练活动,如举行大学生职业技能大赛,等等,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第三,重视实习和社会实践,加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当前社会对大学毕业生职业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职业素质的培养目标必须在职业训练和实践中才能得以实现。大学生就业的根本问题是要培养他们的职业素质,而职业素质的提高,必须通过社会实践这个途径来实现。因为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的各项能力才能够在职场上进行检验;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才能够真正学习到职场中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大学生应该深入到企业中,以企业员工的身份去体验职业素质的基本要求和具体内涵。同时,在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企业也应该积极为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教育。

在大学教育中,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专业实习、实训等环节都较为缺乏,造成许多大学生到企业后,实际操作能力差,无法适应岗位的需要。因此,增加他们走向社会的机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能够与企业深入开展合作,学校与企业必须建立一种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形成企业与学校在学生社会实践的中的双赢。企业通过对大学生的培训能够获得与企业文化相适应的符合要求的大学毕业生,从而提高员工素质,降低企业员工的流动率,降低企业招聘成本。学校也通过这种校企合作来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

总之,大学生职业素质高低,是决定大学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决定学生今后发展的根本原因。重视对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不仅是大学生求职就业的现实需要,也是大学生将来职场成功的坚实基础。为了达到提高学生就业率、提高学生就业质量的目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构建以提高大学生职业素质为目标的培养模式,应该成为一种就业模式新的探索。只有这样,从高校走出来的大学生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成为真正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麦可思研究院.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2]徐双荣.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6,(5):100.

[3]周其洪.大学生职业生涯[M].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8,6.

[4]张进.提升就业能力: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07.

上一篇:浅谈青海牧区中小学的德育教育 下一篇:为师德为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