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

时间:2022-09-11 07:41:22

湖北省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

【摘要】 人口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研究经济问题所不可忽视的问题。文章就湖北省1978-2006年人口结构与湖北省国内生产总值的主成份分析,并对人口结构中各个因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进行计量分析,最后提出一些政策来建议如何运用政策性手段对这些因素进行干预调节,从而促进湖北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人口结构 主成份分析 教育投资 经济发展

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历来是人类社会最基础的问题。而且也引起了经济学家的极大兴趣,从古典经济学派到凯恩斯学派,经济学家们提出了许多人口与经济理论,包括人口增长促进经济增长理论,人口增长阻碍经济增长理论和经济适度人口理论等。这些理论都说明人口数量是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自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在控制人口数量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果。然而随着人口生育率的急剧下降,新的人口问题即人口结构极不寻常的蜕变显现出来。如果说数量问题是20世纪中国人口的核心问题的话,那么结构问题就是21世纪中国人口的核心问题。目前,国内外学者对关于人口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做了一定的研究。有研究表明,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高素质人才,但是,人口数量的不断膨胀,人口素质偏低,人口结构不稳定,会造成人口与地方经济发展不协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地方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何楠,2007)。在本文的分析过程中,湖北经济发展中人口知识水平偏低对经济具有较大的负作用也体现了这一点。

一、湖北省人口结构构成与影响经济发展的因子分析

人口结构包括的因素很多:性别比、城镇化水平、产业人口结构、科技人员及人口受教育水平等,而这些方面与经济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在此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和数据的可得性,确定以下解释变量代表人口结构的各种因素:X1:男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X2: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X3:第一产业从业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X4: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X5:自然科技人员数占总人口的比例(%);X6:残疾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X7:高等学校在校生数占总人口的比例(%);X8:中等学校在校生数占总人口的比例(%);X9:初等学校在校生数占总人口的比例(%)。9个解释变量全部为比例数值。由于以上考虑到的影响因素比较广泛,而且每一个因子都是占总人口的比例数值。所以要考虑对湖北省经济发展的影响,本文选择湖北省的GDP作为反映经济发展的被解释变量Y。所引用的数据为湖北省1978-2006年共29年的年度资料。数据来源为湖北省统计年鉴1978-2006年的相关项目。

运用SAS软件对Xi与Y进行因子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因子,提取因子的依据是Xi(i=1,2,…,9)的相关系数矩阵R,经过试算得出,提取5个因子合适,以方差最大法做因子旋转,回归方法计算因子得分,利用SAS软件得到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5个因子方差贡献累计达到1.0139,说明5个因子完全可以解释9个变量的信息。

由前5个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得到的因子载荷矩阵实行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得到正交因子旋转结果,如表2所示,旋转后的因子得分矩阵如表3所示。

由表2可知,可以命名第一因子F1为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X4)和自然科技人员数占总人口的比例(X5)的综合因子即服务产业人口因子;第二个因子F2为高等学校在校生数占总人口的比例(X7)和中等学校在校生数占总人口的比例(X8)的综合因子即较高的受教育水平因子;第三个因子F3为残疾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X6)即残疾人口因子;第四个因子F4为男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X1)即性别因子;第五个因子F5为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X2),第一产业从业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X3)和初等学校在校生数占总人口的比例(X9)即低知识水平劳动者因子。由表3可以得到5个因子变量的值,从而方便后面的模型建立与分析。

二、计量模型的建立及分析

根据所做的人口结构与经济发展的研究需要,设定Y与Fi(i=1,2,…,5)之间的回归模型为:

最后得到的回归方程的R2=0.9830,调整后的R2=0.9810,方程的拟合程度较高。F值为482.92,P值

从以上的定量分析中,可以得出如下三个结论:湖北省人口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可以归结为3类。第一类是有较高的受教育水平因子(为F2中的高等学校在校生数占总人口的比例X7);第二类是性别因子(为F4中的男性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X1);第三类为具有较低知识水平劳动者因子(为F5中的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X2,第一产业从业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X3和初等学校在校生数占总人口的比例X9)。F1和F3因子由于没有通过检验,故剔除。其中由因子回归方程可以看出,第一类和第三类因子对经济的影响最大,而且教育水平呈两极化对经济进行影响,一方面较高的受教育水平人口因子对经济的贡献率为8.5388,另一方面较低受教育水平的劳动者这里主要指一产业从业人口因子对经济的贡献率为-3.0546,两个因子都极显著,第二类因子对经济的贡献率也较大。总之,这三类因子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对模型有较好的解释作用。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湖北省人口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较高受教育水平因子是影响湖北省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舒尔茨在其理论著作中早就提出了人口质量的概念,认为经济发展的程度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一国的人口素质的高低。舒尔茨的论断不仅为许多经济学家认同,而且也为各国现实所证实。人口素质越高,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也越高。在本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较高水平受教育程度对湖北省经济发展由较大的正影响,这一点是与舒尔茨的论断相符合的。一个地区的整体受教育水平是影响该地区GDP的一个重要因素,地区人口受教育的程度与GDP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性别因素是促进经济发展的第二大因素,目前,湖北省仍然是男多女少,男性人口约占总人口的51%左右。而由于男性人口占主要,因此主要的劳动力就比较充足,因而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从而保证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从而说明湖北省经济发展主要还是靠劳动密集型来促进的。低知识水平劳动者因子对湖北省经济发展有明显的负作用,关于低知识水平劳动者也是与舒尔茨的人口质量学说相印证的,而湖北省的低知识水平劳动力对经济的显著负作用也从侧面说明了劳动者素质不高是制约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在湖北省现阶段,提高劳动者素质对经济的正影响会大于低水平劳动者对经济的负作用。

三、优化人口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的对策

根据以上对湖北省人口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的分析,为促进湖北省经济的良好发展,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加大教育投资,教育投资始终是经济增长的源泉。这一点在蔡增正《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分析――科教兴国战略的实证依据》中重点提及过:继续贯彻科教兴国战略,与人口政策相结合。要将解决人口文化教育素质不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矛盾放在重要位置,将人口政策的重点逐步转移到提高人口素质上,周宏春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现状与政策建议》一文中说到提高人口素质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第二,发展多种层次教育,适应不同劳动者对知识的需求。并且根据国家要求,鼓励促进职业教育,从而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大量合格的具有较高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第三,提高人口质量,改革企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企业自动化,控制人口增长,平衡男女比例,继续坚定不移的执行计划生育的相关政策,维持社会男女人口结构,保证社会的稳定。

【参考文献】

[1] 何楠:郑州市人口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经济经纬,2007(2).

[2] 珊丹:深圳市人口结构分析与经济发展[J].西北人口,2002(4).

[3] 刘毅、张建梅、程慧: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分析――对广东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证检验[J].经济问题探索,2007(10).

[4] 西多・W・舒尔茨: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

[5] 汪长江:沿海地区人口结构对经济水平影响的分析[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7(2).

[6] 蔡增正: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分析――科教兴国战略的实证依据[J].经济研究,1999(2).

[7] 周宏春: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现状与政策建议[J].经济研究参考,2003(2).

上一篇:货币时间价值在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运用 下一篇:供应链管理概念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