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在“三维动画”课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时间:2022-09-11 05:54:49

谈在“三维动画”课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文章编号:1672-5913(2008)12-0100-02

摘要:“三维动画”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通过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行探究、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实践活动等手段,可以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本文介绍了我院在这方面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三维动画”课堂教学;民主氛围;创新实践;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三维动画的设计和制作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已经在许多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三维动画的创作具有挑战性与趣味性,可以锻炼人的空间构想能力,开发思维,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另一方面三维动画制作软件的强大制作功能,满足了人们进行发明创造的愿望。三维动画制广泛的应用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因此提高“三维动画”课程的教学质量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性和提高就业率的关键问题。

在“三维动画”课程的教学中知识的传授变得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知识的选择、整合、转换和操作。学生最需要掌握的是那些包括面广、迁移性强、概括程度高的“核心”知识,而这些知识并非是靠言语所能“传授”的,它只能通过学生主动地“构建”和“再创造”而获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就需要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其中主动的发挥作用。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获得知识的必备能力,没有这种能力就不能把握所学知识的精髓,得到只能是书本上的死的知识,而不能灵活地将知识运用到实践过程中去。

1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现代的课堂教学不再是知识传递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融、人际交往、思想共鸣的过程,创设一种师生心理相融、民主交往良好的课堂气氛是促进学生自主创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方式。

在“三维动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利用互联网技术在网上搜索使用三维动画作品,并邀请学生一起参与搜索,看谁能搜索到更好更精彩的动画及特效与大家一起分享,这样就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引起了学生对动画技术的强烈好奇心,并让学生们了解了该课程的重要性和广泛的应用领域,这就比老师直接介绍更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加深学生对这门课的认识。

在宽松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活跃起来,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不再扮演知识的传授者高高在上,而是课堂的组织者与大家一起探讨。

2引导学生自行探究

现代教学认为,教学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最终获得,还要重视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更要重视学生获到知识的探究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注重的不再是采用的最便捷、最简单的方法把自己了解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令学生得到暂时的满足,而是注重指导学生如何去自行探索知识,这样不但会使学生学习的方式更灵活,还会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锻炼中培养创新精神。

在讲授“loft(放样)造型的基本概念”时,教师不急于介绍课程主题,而是先通过计算机课件播放出各种通过loft操作面得到的各种精彩造型,营造一种绚丽多彩,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并提出问题:“大家能否通过原有知识创建出这些模型?”。学生纷纷动手实践,结果当然是以失败告终。这时让学生自己分析失败的原因,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原先所掌握的修改工具只适合将简单的二维图形转变为三维模型。当制作较简单模型时,这些功能非常有用,但对于复杂的造型就不够用了。这时播放教学课件“造船动画”,通过在不同截面处放入木板,构造出复杂的船体模型,此时提出问题:“船体是通过怎样的方法造出来的?”引导学生发挥探索精神分析造船的过程,最终得到loft放样原理:使用一系列截面形状(二维圆形)和一条路径(特定走向)组合出三维模型。

教学课件提供的生动活泼的多媒体反馈信息不断刺激学生对新信息的搜索,使学生始终处于兴致勃勃的创造活动中。师生间的互动使教师的教学过程不是教“书”,而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将教学设计方案转化为学生活动的一个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3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可以说一个人的想象力决定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现在的学生十分缺乏创新欲望。这些学生习惯于顺其自然,从来不多想,也从来不敢标新立异,只愿模仿,依葫芦画瓢,不会另辟蹊径。如何在课程中改善这种现象呢?

一是以人为本,尊重、关心、理解每一个学生。二是通过启发、诱导、激励来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三是充分发挥他们自身的特点,最大限度的开发他们的潜能与特长,激励他们勇于探索、开拓、发现、创造。

在“三维动画”授课过程中,每个人对学习内容都有不同的体验和独立思考后的不同见解,设计的出发点和思路都不一样,“我认为”,“我可以这样”,“我还可以这样”……与他人不同的即是创新的“闪光点”。这就要求教师采用注意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帮助他们捕捉这些闪光点并加以引导。例如,在学生掌握了编辑器的使用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发挥自行创新,然后要求每个同学展示自己的创新作品,只要是自己的创新作品不论好坏都是优。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这样可帮助学生开拓自己的思路,往往这个时候能激起很多灵感,对教师的成长也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4开展创新实践活动

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最终都将通过实践活动进行检验。任何实践活动都是技能和智能(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的密切结合。复杂的活动是这样,简单的活动也是这样。因此,实践活动,特别是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造技能及实现创造目标的手段和桥梁,是培养创造能力的重要环节。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和学生同时收集大量的3D动画片、3D特技、装修装饰图等素材,扩展和丰富教学资源库,通过这种方式拓展学生的思路,开阔他们的眼界,另一方面提出鼓励机制,根据学生兴趣的不同,分组开展三维动画设计,定期举行作品展示会,看看哪个小组的创意更精彩,对获得第一的小组给予加分奖励,五次获得优胜的小组可以获得期末免考的奖励。

除了平时的小组设计外,“三维动画”课程配有专门的实训教学,在实训教学中引入一些公司正在设计的真实项目,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积极参与。同时要求学生时刻关注身边正在发生的事,积极融入社会,比如创建自己心目中的校园、奥运场馆或模拟奥运会的开幕仪式,这样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增强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群体合作能力、交往能力、适应能力、捕捉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5重视对学生的评价

创新,既需要智力的参与,也离不开情感的支持,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情感的培养。学生的情感十分丰富,如热爱、美感、羡慕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创新的动机。人的活动都是有目的的,而目的都是为了需要的满足。常常说,需要是人的活动总动力、总根源(也称内在驱力)。学生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如求知的需要、理解的需要、美的需要、创造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多给学生一些鼓励,一些支持,对学生的正确行为或好的成绩表示赞许,少一些打击和嘲讽,“好学生是夸出来的”,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学生更是如此。

在平时的探究性练习中,我都会邀请第一个做出作品的和作品最有创新性的学生给大家做演讲,告诉大家他的思考过程和设计方法以及灵感的来源,将这些与大家进行交流,看看他门所使用的方法是不是最快捷、最简单的,对他们给予肯定的赞美。同时请他们协助老师帮助碰到困难的学生,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当老师,很自豪地帮助未完成作品的学生。通过这种方法刺激每一学生的表现欲,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过程。

总之,现在社会知识的无限膨胀,陈旧周期快速缩短,人们对大学生的要求不仅仅是“基础扎实”、“专业对口”,更重要的是能否适应这种千变万化的世界。因此要求大学生从学校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指引下,大学生才有能力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根据所从事的工作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更好地达到完善自我和适应社会的目的。这对教师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要在不断的摸索中寻求答案。

参考文献

[1] 郭长椹. 心理学专题[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3:80-83.

[2] 易进 译. 学生作为研究者[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 沈湘秦 译. 自主课堂[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上一篇: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与学习环境构... 下一篇:浙江大学计算机教育进入快速发展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