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

时间:2022-10-22 02:58:18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

文章编号:1672-5913(2008)12-0039-02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数据库教学过程中积累的一些经验,给出了教学的重点,实验和课程设计的安排,以及课程的考核方式。

关键词:数据库;教学实践;教学安排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 前言

中原工学院属于二类本科院校,计算机学院目前开设三个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工程专业和软件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是能够从事计算机软硬件以及网络设计、运行及维护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数据库课程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通过多年的办学实践以及参考兄弟院校的培养计划,将三个专业的数据库课程要求安排的一样,我们对数据库课程的安排如下:将数据库原理和数据库应用合为一门课程,课程名为“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开课学期为第6学期,5学分,75学时(55理论+20实践)。

2 课程的教学要求

2.1课程内容安排

对于专业核心课程,任课教师一直选用国内或者国际流行的主流教材。对于数据库课程,我们目前使用的是王珊、萨师煊老师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数据库系统概论》第四版。该课程各章节安排如表1所示。

数据库课程是一门知识体系结构比较完整、知识的整体性和连贯性非常强的一门学课,因此在教学中随着概念的引入和知识的加深,应逐步向学生介绍知识的连贯性,通过实例向学生介绍如何进行需求分析、在进行需求分析的过程中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以及注意事项。进行数据库设计时特别应该强调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的重要性,因为这是数据库非常重要的一步,是数据库设计的基础,如果这一步设计出现错误,以后的设计都会出错。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完成以后进行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将ER图转换为逻辑模型,然后进行优化,并用规范化理论进行分析。这些步骤要使每一位同学都有深刻的认识,改变一些同学只注重编程而忽视数据库设计的错误思想。通过例子使学生认识到数据库课程的知识是一环扣一环,是一门体系结构非常完整的课程,该课程中没有孤立存在的知识。例如,在讲到SQL语言时,根据题意写出SQL脚本后,向学生提出如何用关系代数实现。在复习关系代数时让学生根据内容将关系代数转换为相应的SQL语言脚本,体现了关系数据库是建立在严格的数学理论基础之上。在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进行关系代数和SQL语言之间转换。

数据库课程也是一门与实际结合非常紧密、实用性非常强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由浅入深进行系统的介绍。结合SQL语言在SQL Server 2000的查询分析器进行讲解,并指出SQL Server 2000与标准SQL的区别,适当介绍SQL Server 2000中的SQL-Transact SQL。

2.2理论教学的重点

根据培养目标,数据库课程教学就应仅仅围绕应用,并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起来,理论教学的重点:①基本概念,如概念模型、逻辑模型、数据库数据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并发控制等;②基本理论,如关系代数、规范化理论;③基本技能,如数据库设计、SQL语言等。

加强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由原来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加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在讲解的过程中,将知识点展开并与实际工程相结合,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后先由学生回答,对回答正确的同学给予鼓励,对错误回答进行简单的分析。对于课程涉及较深的内容时只给予简单的介绍并列出参考书,让那些有能力和感兴趣的同学课外进行学习。例如,讲到索引时涉及到数据库文件的物理结构,而数据库文件的物理结构涉及的知识和内容又较多,可以让学生参考由复旦大学施伯乐等老师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数据库系统教程 第二版》。

3 实验和课程设计

3.1实验和课程设计的构建

由于数据库课程是应用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因此在教学中加强实践环节非常重要,我们在课程中安排20学时的实验,学期末有1.5周的课程设计。实验内容安排如表2所示。

课程实验要求学生规范书写代码,在实验中用软件工程的思想和技术要求学生,实验指导书提前上传到网上。对于写过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同学,让他们学习扩展SQL。个别能力强的同学可以提出申请不做实验指导书上的内容,而由老师安排具有一定难度的几个题目进行选作,要求3~5人为一个小组完成一个题目,期末进行代码和文档验收。例如,其中一个题目要求学生写出标准SQL解释器。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一个应用程序开发平台,如Delphi、PowerBuilder、Java或者C#等,熟练掌握一种数据库,主要是SQL Server或者Oracle。在进行实验时重点强调一些技术的应用,例如OO技术、触发器技术、存储过程等,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技术是数据库的基本技术。

理论课程上完后在学期末安排1.5周的数据库课程设计,1.5学分。课程设计的题目在新学期上课时就在网上进行公布,一般都公布3个以上的题目,根据以往的情况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确实在做,个别同学做的还非常好。在教学中对于能力不同的同学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提高同学们的兴趣,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也会打消一些同学的浮躁情绪。例如,我出了一个课程设计题目是关于图书馆管理信息的题目,在课程设计任务书中分为必做项和选做项。这个题目对于每一位同学都不生疏,一般程度的同学都能够做出必做项,对于动手能力强的同学会很快做出必做项,完成必做项只能得到70~80分,但不到课程设计结束不验收成绩,因此这部分动手能力强的同学要想拿高分就必须做选做项。此时教师要引导这部分学生使用高级的技术,例如自己写组件,做3层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对借书情况的统计与决策、动态查询和动态报表等,使学生认识到数据库应用程序不是简单的数据录入和静态查询。通过这种形式的考核对程度高的同学是促进,对动手能力不强的同学也是一种鞭策。

3.2实验和课程设计的考核方式

对于实验和课程设计,尤其是课程设计,平时耐心辅导,验收时认真考核,防止一个人做出来,其他同学拷贝的情况发生,对课程设计进行严格的代码验收,验收代码时不仅仅看程序的运行,更重要的是听学生讲解代码,或者询问代码逻辑,这种方法有效地防止了抄袭现象的发生。

数据库课程是必修课,期末考试占80%,实验占10%,作业和课堂各占5%。

参考文献

[1] 向琳,左德承,罗丹彦等. “计算机设计与实践”课程创新性实践教学探索[J]. 计算机教育,2007,(3):16-18.

[2] 周家地. 数据库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的时间与思考[J]. 计算机教育,2007,(3):27-29.

[3] 王珊,萨师煊. 数据库系统概论 第四版[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4] 施伯乐,丁宝康,汪卫. 数据库系统教程 第二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上一篇:计算机专业软件开发能力的培养策略 下一篇: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与学习环境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