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担保公司发展模式探索

时间:2022-09-11 02:19:25

商业担保公司发展模式探索

摘要:近年来,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始终没有很好解决,担保公司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但是担保公司自身发展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分析了担保公司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从担保公司自身素质、业务领域和保障监管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担保;发展模式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8-0064-02

根据企业融资理论,在资本市场完全有效的前提下,考虑到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企业外源融资应首选债权融资,从发达国家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看,一般与该理论相吻合。但从目前中国大多数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选择看,却与该理论相悖。尽管金融监管当局近年来试图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但其实际效果却未能尽如人意。内源性融资或直接融资仍然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最主要基础性资金来源。中国私营公司的发展资金,绝大部分来自于业主资本和内部留存收益,近年来一直保持在50%~60%以上,而公司债和外部股权融资等直接融资则不到1%,银行贷款大约在20%左右。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差、融资难问题。本文认为,讨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银行发放中小企业贷款的风险与收益是否能够平衡。在市场化的经营机制下,任何一家银行选择融资对象时,必须也只能以贷款的效益性和风险性为标准。很多中小企业为获得资金往往采用民间自发的相互担保,自发互保的优点是门槛低、操作简单、适应广,但自发互保由于其自发性、无序性,风险很大。政策性的设立,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政策担保以政府信用为支持,公信力强,但是行政色彩浓、操作过程复杂、进入门槛高,并以促进特定产业为首要目标,主要投入于一些公益性、基础性、导向性项目或回收期长的项目。因此,还需要大力发展商业。

商业担保由于其机制灵活,可以满足不同层面不同需求企业的要求,具有极大的生命力。在看到商业发展前景的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国内良莠不齐,有些自身实力太弱,注册资本过小,风险管理能力无法让银行信服。银行对于看不准的担保,会要求存入一定的保证金。收取保证金越高,担保的效率就越低。在与银行的合作关系中,担保公司还处于被动地位:一是风险分担,大多数担保公司不能与银行达成风险分担协议;二是贷款利率,银行对受保企业没有给予利率优惠,增大了受保企业的融资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担保公司的业务;三是信息查询,人民银行贷款查询系统不对担保公司开放,影响了担保公司对协作银行信用贷款的掌握;四是随意收贷,从而导致担保公司代偿的发生。目前,商业的主要收入来源是担保费收入。依据财政部相关规定,为减轻中小企业负担,担保公司收取担保费一般控制在同期银行贷款利率的50%以内,同时需提取相应额度的风险准备金用于担保赔付,因此正规的利润极低。对多数来说,仅依靠1%~3%的保费收入无法承担公司的正常运作经费,更谈不上赢利,进一步发展受到制约。盈利模式不创新,不解决,就难以实现健康持续发展。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瓶颈,开拓创新。

一、提升自身素质

作为连接企业与银行的信用桥梁,担保公司主要经营的是商业银行所不愿或无力涉及的风险业务,同时也是中小企业所急需支持的业务。担保公司作为资金供需双方的服务商,应该最大限度地挖掘市场的潜力,通过介入前期调查、细化风险控制方案等方式,依靠市场手段将看似不可行的业务变为可行,将企业的各种资源转化为有效的反担保能力,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

要成为优秀的专业风险管理和服务机构,首先,应有信息收集上的优势,应有自己独特的低成本信息渠道。这种优势应超过银行,获取产业信息、司法信息,展开商业调查,信息收集上的优势是存在的基本前提;其次,应有良好的风险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具有对信息处理加工的能力,能够有效地识别风险、恰当地管理风险,并且创造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大凡需要担保的企业都是这样或那样不符合相应条件的企业,需要超常的创新能力;最后,一流的人才,由于担保业务本身的难度,要求具有比银行信贷员更高的一流人才。这些人才能够得心应手地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并设计解决方案。

二、拓展业务领域,创新盈利能力

目前,担保公司的盈利能力普遍较差,利润水平较低,大部分以担保业务为主业,担保业务收入比重达75%以上, 担保业务收益率仅为1.98%左右,而存款利息收入和投资收益也是收入的重要补充。多数担保公司要向银行缴存担保保证金,缴存保证金对担保公司的收入有一定影响,一定程度地减少了获得更高投资收益的机会。因此,要提高盈利能力必须创新经营模式,保持适当盈利,才能提取充分的风险准备以充实资本金,同时在发展过程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一)证券市场投资

近年来,中国证券市场快速发展,给投资者带来了很多机会,其中不乏盈利能力长期保持高速增长的公司,参与证券市场有利于增强盈利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增加资产的流动性。

(二)担保(风险)投资

担保公司将保费的一部分或全部作为风险投资转换为企业或项目的股权、认股权、期权、分红权和可转换债权的一种或几种投向企业。与风险投资一样,担保公司可通过公开上市、偿付协议、收购和兼并等方式退出,实现投资收益。担保是一种百分位的大数定理,它是靠大面积的收取保费,以弥补小面积的代偿赔付。但风险投资却正好相反,它是一种小数定理,它是以小面积的投资成功所取得的巨额回报,来弥补大面积的投资失败。正因为有了大数定理和小数定理的有机结合,相对担保公司的整体业务来说,担保投资使风险得到了有效地控制和降低。对担保公司来说,担保投资解决了其盈利模式的难题,增强了抗风险能力,推动了其快速健康的发展;对中小企业来说,担保投资解决了其融资的难题,降低了融资成本,加速了其快速发展壮大;对贷款银行来说,担保投资降低了其放贷成本,化解了放贷风险,保障了其业务收入;对整个社会来说,担保投资加速了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促进了科技资源向经济效益的转化,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增长。担保投资是目前解决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有效途径和希望之路。

三、完善保障和监管体系

(一)完善信用体系与信用文化

作为银行信贷补充文化的担保其职能是增强信用,也就是对中小企业有更深入的评价手段,通过第三方信用增强使其达到银行的放贷要求。如果不具备一个信息透明及诚信体系完善的经济环境,为增信而发生的管理成本是极其昂贵的。这种成本特别表现在软信息的获取及中小企业因不诚信而产生的成本。因此,需要不断建立和完善信用体系和信用文化。

(二)担保费率的市场化

在年担保费率上最高的是美国为4%左右(每年0.5%的费用和2%~3.8%的安排费,加拿大为3.25%,最低的是法国0.6%)。目前,国内担保公司的担保费率却依然采用了带有浓郁计划经济的政府定价原则。担保是一种市场资源,同样存在着供需矛盾,同样需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将资源配置到最有效的环节中去。如果费率不进行市场化,供需矛盾将失衡。如果担保费率过低,担保费收入很难弥补担保的正常损失,风险向担保公司过度集中,收益水平下降,丧失对其他社会资本进入担保领域的吸引力。反过来,如果过高,将会把发展前景好,急需资金的一批中小企业拒之门外。因此担保费率的高低与运用是否正确与合理,直接关系着担保公司能否履行担保责任,关系着担保经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在于担保费率的市场化。

(三)与银行建立风险分担机制

在担保业务中,银行向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公司为企业提供担保,应该是在担保公司与银行之间形成分工协作的关系。担保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的担保业务,相对降低了银行的信贷管理成本,提高了信贷资金的安全;同时,担保公司也通过为企业提供担保服务,实现了自身的社会价值,贯彻了国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因此,担保公司与银行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发展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现行金融体系的主体架构并非针对中小企业而设计,担保业在中国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监管体系,需要政府拿出更多创新的智慧,建立适合中国市场特征的行业监管体系。

参考文献:

[1]李志.银行结构与中小企业融资[J].经济研究,2002,(6):38-45.

[2]杨凤娟.发达国家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举措及借鉴[J].经济问题,2004,(3):20-21.

[3]郭田勇.中小企业融资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国际金融研究,2003,(11):44-48.

[4]王晓燕,郑光明,潘功胜.商业银行产品定价研究[J].金融论坛,2005,(5):24-31.

[5]林平,袁中红.信用担保机构研究[J].金融研究,2005,(2):133-144.

[6]梁冰.中国中小企业发展及融资状况调查[J].金融研究,2005,(5):120-138.

[7]徐洪水.金融缺口和交易成本最小化: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成因研究与政策路径――理论分析与宁波个案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1,(11):47-53.

上一篇:商业银行防范中小企业信贷风险探析 下一篇:论纳税服务绩效评估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