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茅谷斯舞

时间:2022-09-11 01:19:34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歌舞表演中,作为湖南省唯一入选的节目,来自湘西永顺县的土家族茅谷斯舞,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粗犷、古朴的动作,令人耳目一新,印象深刻。

茅谷斯舞是世世代代居住在武陵山区的土家人在一年一度的正月调年活动中,穿插在摆手舞之间进行的一种古老的,既具有舞蹈的特征、又具有故事情节的原始戏剧表演。由于它具有相对完整的情节、人物对话和固定的场次,因此被民俗文化界誉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

茅谷斯舞和摆手舞一样,是通过艺术的形式来表现土家先民渔猎、农耕及生产生活的内容。所不同的是,摆手舞是从具体的劳动、生活形态中,抽象出许许多多细腻而具有象征意义的、定型的舞蹈语汇来表现土家先民的生产生活。茅谷斯舞则是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的编排、人物对话、场景设置等戏剧手法来再现土家先民的生产生活场景。

茅谷斯舞最明显的特征是表演者结草为服。草服多用稻草或棕树叶编成,每套由五块组成:一块围在腰间成裙状;一块从腋下绕过,前遮胸后遮背;两块搭在左右两手膀上;最后一块作头套状蒙住脸面。头套上扎有两条或三条朝天辫子。也有扎二至五条辫子的。以辫子象征犄角,偶数代表兽,奇数代表人。人角多于兽角是为了吓唬兽、战胜兽。茅谷斯舞最奇特、最惊世骇俗的特征是它使用的基本道具――一根三尺来长、一握粗的木棍,代表男性阳物,人们称之为“神棍”。根据剧情的需要,“神棍”有时又可作为刀、棍、锄来使用。每当一件农事或生活情节表演完毕,茅谷斯(舞者)都要双手握住“神棍”,并把它夹在胯下,做出“甩摆”、“挺腹送胯”、“左右抖摆”等十分夸张、狂野的动作,显示一番男性的雄风。在“示雄”的过程中,茅谷斯们情绪亢奋,动作粗犷,言词鄙俚。

这种对男性生殖器不加掩饰的、裸的展示,以及高度夸张的表演,是古代先民“生殖崇拜”的遗迹,它真实地记录了在蛮荒时代,土家先民对“种群繁衍”的渴望与祈求。

在表演顺序上,茅谷斯舞被安排在每一场小摆手舞结束时进场。这样匠心独具的安排,是为了在小摆手舞中抒发了劳动及生活的欢乐之后,有意识地让人们一睹先祖们的音容。记住他们披荆斩棘的艰辛创业历程,让人们在祭祀和娱乐活动中了解并传承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

茅谷斯舞一般分为六个剧目,按顺序分别为“生产”“围猎”、“捉鱼”、“接亲”、“读书”、“接客”等。内容除了反映远古时期土家先民的渔猎、农耕等生活情景和文明开化的历程,还有阶级社会开始后,统治者对土家人的压迫与剥削,其动作拙朴,滑稽有趣。

参加茅谷斯舞表演的人数从十几人到几十人均可,只是其中的一个老茅谷斯不可或缺。其余的茅谷斯都称之为“拔普”,即祖父。参加茅谷斯舞表演的人不参加摆手舞活动。他们事先在外候场,到时候,他们在老茅谷斯的带领下从四周钻出来。此时,摆手舞停止,演员们纷纷散至四周,高喊“祖先爷爷来了!”

表演开始,老茅谷斯手舞足蹈,率先登场,亢声喊“龙白查西呔,翁巴者,普鲁多!”(土家语:今年好得很啊,后生家,跳起来呀!)随着“呀嗬嗬,呜呼呼”的吆喝声,小茅谷斯们纷纷拥上来。他们先在坪中央举行祭祀仪式,烧香纸、奠酒。祭祀毕,场上就响起了“当!当!当!”的锣鼓声。这时在老茅谷斯的带领下,众多小茅谷斯迈开古朴、粗犷的舞步,开始按剧情表演。在表演中,茅谷斯们始终双膝微屈,臀部下沉,摇头抖肩蝎踏而行。恰如《诗经・小雅・正月》所谓“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的先民形象。

茅谷斯舞以再现的手法来表现土家先民的生活场景。如《围猎》这一场,由“报信”、“开山”、“查脚迹”、“围山”、“倒仗”“分肉”、“祭梅山”等一系列生动的情节组成。真实地再现了古代先民互相协作,平均分配的狩猎情景。直到今天,土家猎人依然遵循“上山赶肉,见者有份”的古老原则。他们在上山围猎前仍旧会举行神秘的“开山”仪式。所谓“开山”。就是告之猎神,他们要上山围猎去,祈求猎神的帮助和保护。

《接亲》一场,新娘子由男茅谷斯反串。两个茅谷斯双手交叉组成一顶花轿,抬着新娘子一路吆喝着颠跑。到了拜堂时,众茅谷斯争先恐后地抢着要与新娘子拜堂。在互不相让的情况下发生打斗,谁打胜了谁就当新郎。这种争婚的“闹剧”,真实地反映了远古社会从群婚制到偶婚制演变的过程。

表演中,茅谷斯们之间的对话全部使用古老的土家语。他们的腔调、音色刻意变得似人非人,似兽非兽,突高突低又若明若暗,引人遐想。

茅谷斯舞中那些粗犷、夸张的动作与造型,自然、真诚,充盈着生命的激情。它是土家人的文化心理构成、审美情趣的展示,是他们丰富情感的升华。他们保持着对天地神祗的敬畏和对祖先无比虔诚的崇拜与感恩之心。他们强悍、淳朴、达观,极富艺术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他们赞美劳动,热爱生活,张扬并享受着生与爱的欢悦。茅谷斯舞是对人类历史演变进程史诗般的叙述,是土家人远古生活的活化石,也是全人类的文化艺术瑰宝。

上一篇:去海南,遥想东坡当年 下一篇:泰国的泼水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