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摆手舞”研究

时间:2022-08-26 10:55:45

土家族“摆手舞”研究

摘要:“摆手舞”是土家族中的一种古老而神秘的民间艺术形态,是以摆手为主要动作的舞蹈。为了传承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笔者对土家族的标志性文化――“摆手舞”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土家族 “摆手舞” 成因 特征

一、“摆手舞”的起源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共由56个民族组成。在众多民族中土家族是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少数民族。因此,关于土家族“摆手舞”的起源众说纷纭。据史料记载,“摆手舞”起源于古代军队歌舞。随着时代的变迁,此歌舞在民间广泛流传,逐渐演变成为土家族的“摆手舞”。

“摆手舞”在土家族人中代代相传,并被土家人称之为“舍巴日”。这种舞蹈是由几个人,甚至几十人围成一个圈进行跳动,他们总是边歌边舞,营造热情的氛围。“摆手舞”可分为大摆手与小摆手。整个舞蹈是以土家族的巫师为主导,并负责引领舞蹈,在锣鼓敲击的节奏中,人们手中拿着树枝共舞并合唱,舞蹈姿势丰富多彩。有的模仿劳动中的各种动作,有的模仿演战,有的模仿各种各样的动物姿态。舞蹈动作古朴自然,性情热烈奔放。

二、土家族“摆手舞”的风格成因

在古老的发源时期,语言没有产生,人们仅仅是通过手势、体态进行相互的交流。人类一直保存着这种特别的表达方式,然后演变成为舞蹈。舞蹈就是通过神态、形态等方式进行传情达意的一种艺术表达手法。“摆手舞”作为土家族的传统文化活动,它拥有独特的风格特征。根据土家族人们的生产、生活经历分析,形成其风格特征的原因有以下三种因素:

(一)特定的生活地理环境与劳动方式

一种文化的形成是由其固定条件造就,地理环境是不可或缺的生成基础。首先,明确人类是大自然的产物,人们的生存与发展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然后,人类的生产都是取之于大自然。因此,人类的活动与文化都是在大自然环境中进行的。

土家族人们主要居住于我国湘、鄂、渝、黔的交界区域,属于中国的西南地区,是中原和西南交往的重要交通要道。这就增进土家人民与其他少数民族频繁交流。这里的地理环境多为崇山峻岭,并且河流纵横。这就决定土家族文化既有山地文化特质又有农耕文化特点。

在“摆手舞”中,我们可以观察出其农耕文化特征,例如:种棉花、插秧、割谷、挖土、积肥等动作。这些舞蹈动作与生产劳动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不仅是土家族人民生活动作的总结,而且是一种提炼与升华。

总而言之,在土家族的“摆手舞”中,我们既可以看见平原的农耕,也看到了高山风貌的劳动姿态。

(二)土家族的传统文化

中国历史上的中原文化与巴文化对土家族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摆手舞”中始终保存着古代“巴渝舞”的歌号、鼓乐等方面的特色。同时也有“大摆”一节,就是用长矛和木棍进行舞蹈。这些传统文化都受“摆手舞”的深远影响。

(三)

当人类在生产水平能力比较欠缺的时期,并对于大自然环境的现象无法进行解释时就产生了宗教。这种宗教信念是出自于自己创造具有超自然、神秘力量的“神”。并将此作为自己的信仰,相信“神”可以左右一切,甚至包含人的生死,自然界一切事物的变化。土家族的是随着一代又一代新生命的诞生而诞生,并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摆手舞”在整个过程始末都无处不在地显现出来,主要内容有信鬼尚巫、崇拜自然、万物有灵等。

三、“摆手舞”形态特征分析

(一)摆手与颤膝

土家族的“摆手舞”主要特征是由双手手臂摆动和双膝颤动组合而成。摆手的舞姿主要是以肩为轴,由手臂力量带动双手或单手在身体周围摇摆。有部分动作可以以肘为轴,手直接进行摆动。无论是哪种摆动方式,双手都是在一个自由的空间中运动,同时两腿膝部也进行颤动。摆手与颤膝使得整个身体上下起伏,由此产生一种律动美和生机感,让人感受到优美与柔和。

土家族人们在生活劳动中,常常会本能的使用手臂与膝盖结合活动,这就为“摆手舞”创造了基本的舞蹈动律。虽然很多民族舞蹈都会具有其相似特征,但土家族的“摆手舞”的“颤膝”并不是主拍,他们的主拍是出脚与摆手,颤膝只不过是附随摆手,起到转换、修饰的作用。

(二)同边与顺拐

土家族人们世代都居住在大山中,每当身体背负重物行走在山路中时,他们为了减轻重物的压力,只能侧身行走。因此,土家人出现了“同边”与“顺拐”的姿态。这为“摆手舞”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形态。“同边”就是指摆手方向一致,“甩同边手”。“顺拐”就是人们常说的“同手同脚”,即左手出左脚,右手出右脚。脚与手如影相随,同进同出。其动作主要是一个圆圈中进行顺时或逆时针运动,也就是领“摆手舞”的人与压摆手舞的人互换方向,虽然显得有些机械、生硬,但是给人们带来一种美的停顿感。

(三)直立跳摆

进行表演“摆手舞”时,身体躯干部位必须保持自然直立,不能曲身、含胸、弯腰等系列变化,即使舞蹈需要向前前倾或后仰,身体躯干也要保持直立。这种直立姿态给人们一种自然、松弛的感觉,不含也不“放”,展现出拙朴之美,将人类生命的生存状态自然的显现。这种身体躯干保持单一、无变化的直立形式,深刻反映了土家族人们的朴质内涵与原始风貌。

(四)环圈而舞

在原始社会时期,各民族都会出现人与人围成一个圈,进行载歌载舞的庆祝方式。集体环圈而舞是土家族“摆手舞”的第四种形态特征。

“摆手舞”与其它民族的手牵手,围圈而舞的形式不同。土家族的“摆手舞”中环圈而舞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领摆人”、“压摆人”和“随摆人”。“领摆人”主要是由德高望重的老者担任,并成为整个“摆手舞”的主导者。“领摆人”根据表演程序的进程与鼓点节奏进行变化动作,“压摆人”与“随摆人”必须与“领摆人”的动作保持一致。

土家族的民族文化一直潜藏于他们民族的歌舞艺术中,随着每一代的传承与发展,一直生长于当今社会。那些原始的文化因素在当今文明社会中若隐若现,散发出一束束邈远的文化幽光,让人感到神秘而又韵味悠长。

基金项目:

本论文为四川省教育厅课题:《秦巴山区舞蹈传承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3SB0021)的研究成果,也是西华师范大学“秦巴山区音乐舞蹈研究”创新团队(项目编号:CXTD2012-12)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巫瑞书.“摆手歌”与“古老话”比较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2007,(01).

[2]刘楠楠.试论土家族摆手舞形态流传与发展[D].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3]刘彦,袁革.土家族摆手舞的综合保护与开发[J].湖南社会科学,2007,(06).

[4]曹毅.土家族民间文化散论[M].北京: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2.

上一篇:埃里奥特音乐教育哲学思想对高校音乐通识课程... 下一篇:论歌唱中的调息与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