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言与现实的关系

时间:2022-09-11 12:18:39

谈语言与现实的关系

摘要 语言现实的区分,不同于机械分割,也不同于化合物的分解。语言决定事物、规范事物。每一种、每一类事物都受一种或者一类语言支配。语言反映现实,反映可以分成两个层面:一是在语词的层面上反映;一是在语句的层面上反映。因此,语言区分现实,语言也反映现实。

关键词 语言 现实 信号

一、引言

语言这个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在广义上,我们说到动物的语言,甚至说到草木的语言,行星的语言。狭义的语言专指人的语言,或字词语言。布隆菲尔德称动物的语言为信号,一个信号是囫囵的,不由更小的意义单位组成,语句则具有内部结构,由更小的意义单位组成。(布隆菲尔德:《语言论》,1997年)信号都指事不指物,因为在信号水平上,物还没有独立的存在。词是从信号等已经存在的交流形式中独立出来的,信号里的某些部分相继取得独立的意义,即不断形成一个一个的词,信号变成了句子,分散的信号变成了语言系统。我们把世界分解成一些元素,这些元素是我们用以谈论世界的最小单位。一种语言把世界大致分解成特定数量的基本物体和基本活动,而把其他的物体和活动描述为这些基本要素的组合。世界上的事情形形,花样无穷,怎样分解,才能使有限的成分适当地把它们表达出来,这不是一项容易的工作。语言的本质就是使我们能用有限的语词表达无限多样的可能性。语言是自为的,它自足性地存在。语言也是开放的,它被人类能动地存在,它有着自身的生成、发育与成长的功能。实在是固定不变的,语言的改变导致现实的改变,呈现出的意义也就相应发生改变。从语言作用实在呈现的现实同人发生的关系上讲,人们是通过语言去认识实在,而后成为现实,语言与现实的关系类似于物体与其成像的关系。语言呈现实体性的性质,而现实往往成为语言的映象。实在自然化的,现实是人化的。语言是人化的语言,但它沟通自然的实在而使其成为人化的现实,所以,语言既是一种自然话语,又是一种社会话语,它是所有话语的总和。

二、语言区分现实

语言对现实的区分,不同于机械分割,也不同于化合物的分解。这是形式上的区分,与分析一样,这不一定是把一个大东西分成一些小东西。语言不是用来和现实对应的,语言不是在引起反应的意义上有意义,语词在语言系统里有意义。人们总在寻找词与物的关系,然而,词就是关系,词是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并非一个词和一个物对应,不是词与物有某种神秘的对应关系,语言是事物的区别和勾连。逻辑形式不是在语词和事物之间,仿佛一边是语词一边是事物,共同的逻辑形式作为两者的关系,把两者联系起来。语言就是事物的逻辑形式,语言之所以和现实有同样的逻辑形式,因为思想就是现实的逻辑形式,语言是事物能够被说出来的形式。语言和心灵、精神的关系十分密切。洪堡说:“语言是世界观,语言是一个民族人民的精神,一个民族人民的精神就是其语言。”心智的成长离不开语言,培根说:“人们以为心智指挥语言,但[,!]经常有这样的情况:语言控制着人们的心智。”自古以来,喜欢反省、思辨的人鲜有不被丰富而有趣的语言现象吸引的。

语言决定事物、规范事物。每一种、每一类事物都受一种或者一类语言支配。没有语言,就没有事物,或者说,没有语言的事物存在状态是混沌的,尽管“存在”但不被人类感知、认知,没有人类的介入,从而不具备社会意义或文化意义。没有语言的事物存在不具有意识化的存在特性,也就不具有意识化的事物构成与属性。当然,没有语言的事物,一旦被人类开启、命名,被人类赋予语言,它就不再混沌,而成为了有意义的事物。通过语言的机制,事境被分析为物与物、物与属性的、物与动作的关系。语法告诉我们某种东西是哪一类对象,形状是依附在物体上的,行为举止是由一个主体做出的,这不是某个哲学家设计出来的本体论,这是我们在语言水平上看到的世界。并非先有主体才有行动,是我们把事件区分为主体和它的行为举止。这是在我们的语言之中的人类理解。区分现实不是完全任意的,区分现实需要形式指引,有些区分是现实给定的。例如一个球滚到石头向我们的这一面,这时球在石头前面还是在石头后面?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言说方式,也就是说,各种语言都有它特殊的约定。我们不能直接而单纯地从世界学会语言,语言学习可以被视作一种特殊的活动,因为每一种语言中都包含特别的约定。这些约定内容是属于语言的,而不是属于语言加以描述的事情的。

三、语言反映现实

语言反映现实,反映可以分成两个层面:一是在语词的层面上反映;一是在语句的层面上反映。语词反映现实,是说语词把现实分离成一些因素以便现实能够以某种因素相结合的方式得到反映,也就是说,是现实能以语句的方式得到反映。因此语词和语句这两个层面上的反映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句子完整地传达或报导一个事态,是经过了把事态分解又综合的方式完成的。在句子中,现实才在恰当的意义上得到反映。在语言这种成像方式中,现实不再是一道浊流,而是一个由各种因素构成的世界。我们的现实世界只是种种可能世界之中的一个,语言分解、结合的机制,构筑起了逻辑空间,世界是在这个逻辑空间中显现的现实。

语词怎样显示事物的本质呢?苏格拉底引入他的模仿说,音乐家和画家用音调和色彩模仿事物的外表,哑巴用向上的手势来表示轻扬,语词则用字母的组合来模仿事物的本质,苏格拉底猜测说,每个字母本身就有某种特征,例如,a这个字母表示大小,o这个字母模仿圆。苏格拉底认为如果语词能够完全模仿事物的本性,我们就得到完善的语言,然而实际语言却总是由约定来加以补充的。亚里士多德表明了他对语言的一般看法,口语是内心经验的符号,文字是口语的符号。

(亚里士多德《修辞学》1994)语词由约定产生,各民族的口语和文字都是不同的,然而,虽然各个民族的语言有不同的约定,但内心经验对所有人都是相同的,由这种内心经验所表现的对象也是相同的。对象构成世界的实体,世界是一切发生的事情,世界为诸事实所规定,在逻辑空间中的诸事实就是世界。一个想象的世界,无论它怎样不同于实在的世界,必有某种东西即一种形式为它与实在的世界所共有,存在的事态的总体即是世界。任何图像,无论具有什么形式,为了能够一般地以某种方式正确或错误地图示实在而必须和实在共有的东西,就是逻辑形式,即实在的形式。事实的逻辑图像是思想,真的思想的总体就是一幅世界的图像。我们毋须通过语言才接触得到现实,语言只是使得现实在语言水平上得到理解。

语词的声音直接指现实的东西,但这现实的东西现在是从它能被指来说的,是在语词层面上具有了意义、在语词层面上处于相互关系之中的现实。语言的基本职能是断言或者否认事实。给定一种语言的句法,只要知道各组分语词的意指,一个语句的意指即随之确定。为使某个语句能断言某个事实,不论语言如何构成,在语句的结构和事实的结构之间必须有某种共同的东西。按照维特根斯坦先生的理解,语句和事实之间的共同的东西本身反过来是不能在语言中被说出来的,只能被显示,因为无论我们说什么,仍然需要有这同样的结构。(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1999)语言的表达式可以比作几何学中的投影,一个几何图形可以用许多方式来投影:其中每一种方式相当于一种不同的语言。但是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原有图形的投影性质仍保持不变。如果命题是断言事实,那么这些投影 性质就相当于对命题和事实必须为共同的东西。

即使每一个事实由无数的原子事实组成,而且每一个原子事实有无数的对象组成,也仍然有对象和原子事实。断言一定的复合物存在,归结为断言它的一些成分以一定的方式发生关系,也就是断言一个事实。假如所有的原子事实都已知道,同时还知道一件事,即这些就是原子事实的全部,世界就能被完全地描述出来。语言的功能在于构筑现实而不是单纯地表现和传递生活实际,一种语言既体现又造就一种世界观。说一种语言的人约定经过某种方式认识和思考世界,即使对同一现实(物质的或社会的),人们也是通过特定思维模式选择词语和安排结构加以表达。事物与生活的关系越密切,给人的印象就越深,就越易于用来打比方或描述他物,与其他类型与之相仿的事物联系也就越广,久而久之,就会变得抽象化和形象化,开始具有某种象征意念,最终成为不一样的形象。事物本身及其特征可能随着时间的流失而变化或消亡,形象却会沿用下去。

四、结论

语言是所有事物的生成因。语言是各种事物和现象形象化、名称化、名义化、情感化、存在化、否定化等的肯定的唯一前提,也是它们的肯定的总和。语言是人类思维和自我表达的主要手段,通过语言这一媒介式载体,社会个体成员本能地促使其他成员分享其思想、感受、经历、情感乃至广而言之的文化,从而逐步形成一个较大区域跨度的同一群体,一个具有同质文化的独特交际集团。语言通过其纵向和横向的交际,成为人体基因外人类另一重要的遗传根。语言是天公杰作,也是人造奇迹;是自然遗产,也是人类智慧的硕果和文明的结晶。现实其实就是语言符号化的事物或现象。

参考文献

【1】艾耶尔:《语言、真理与逻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

【2】布隆菲尔德:《语言论》,商务印书馆,1997年。

【3】陈嘉映:《语言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4】格雷林:《哲学逻辑引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

【5】胡壮麟:《语言的系统与功能》,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

【6】罗素:《逻辑与知识》,商务印书馆,1996年。

【7】维特根斯坦:《逻辑哲学论》,商务印书馆,1999年。

【8】亚里士多德:《修辞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

【9】张首映:《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10】朱文俊:《人类语言学论题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年。

【11】朱永生:《系统功能语言学多维思考》,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年。

上一篇: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关系的浅议 下一篇:孤儿关爱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