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地区初中汉语文教学的困难及对策分析

时间:2022-09-10 11:44:31

藏族地区初中汉语文教学的困难及对策分析

摘要: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方针的贯彻落实,西部地区民族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国家对西部地区实行的资金、技术、人才和政策倾斜,最终主要还得靠西部地区自身来内化和转化为生产力。而提高当地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青少年的科学文化水平,则是其中一个重要而根本的环节。本文立足于藏族地区初中教学现状,试图分析藏族地区初中汉语教学的问题,并从多方面探究其原因,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藏族地区;汉语文教学;困难;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9-0041-01

藏族是我国人口分布较广的一个少数民族,除青海、两省是藏族人民的主要居住区外,在甘肃、云南等省也居住着一大批藏族人民。由于藏族地区地域广阔,使得藏族人口居住比较分散,加上学生在文化信仰等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藏族地区的学生极少用汉语交流,导致学生语文基础大都比较薄弱,对汉语言的运用能力比较差,不仅限制了他们汉语言知识能力的培养,也给藏族地区的汉语言教学造成诸多困难。本文立足于藏族地区初中教学现状,试图分析藏族地区初中汉语教学的问题,并从多方面探究其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藏族地区教学困难与原因

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藏族地区初中学生的汉语言基础还比较薄弱,汉语言运用能力较差,这不仅限制了他们汉语言知识能力的培养,也剥夺了学生们未来发展的诸多可能性。总的来说,制约藏族地区初中汉语文教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文化背景的制约。

(1)以藏语为母语的生活与学习环境限制了学生汉语的使用与学习。作为以藏族人口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把藏语当作他们的母语,在生活的藏族家庭,都把藏语作为他们日常沟通和交流的语言。他们从小说藏语,即使父母汉语水平都较高的家庭,虽然想从小培养孩子的汉语能力,但也是藏语与汉语并用。而父母汉语水平较低的农牧区的藏族家庭,对汉语言更加忽略,学生更是缺乏基本的汉语学习环境。因此,学习汉语时就更加困难,学生只有通过系统的汉语言学习才能获得汉语言的应用能力。

(2)固有的语言习惯干扰学生的汉语学习。藏语言的语言背景和文化背景在藏族学生中产生着深厚的影响,这种文化和语言背景与所要学的汉语言文化背景差异很大,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这种差异必然产生重要影响,对他们的学习造成干扰。他们常会自觉不自觉地把藏语的语言习惯和文化习惯生搬硬套到汉语言的学习与应用之中。

(3)特殊的地理位置限制了汉语言的实践与应用。地理位置偏远,自然环境相对闭塞,阻碍了与内地广泛的交流,造成汉语学习环境缺失。这一地域环境的特殊性,也决定了藏族学生除了课堂上使用汉语外,其余大部分时间都使用藏语。农牧区藏族学生更甚,学习汉语往往只限于课堂,课堂外基本上接触不到汉语的使用环境,更谈不上自觉实践汉语的习惯和能力。

2.学生的不同汉语言学习基础给汉语教学造成困难。在藏族地区,学生的汉语学习基础是不同的。一个班的学生汉语能力差异很大。农牧区的学生大多居住在偏远山区,由于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很少,他们即使经过了小学阶段的汉语学习,初中仍然只能进行简单的汉语交流。县城内和地市上的学生尽管能基本听懂汉语,但还不能用汉语表达。这对于初中的汉语言教学也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

3.较差的教学状况制约了藏族地区的汉语教学。

(1)初中汉语教师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师资力量还比较薄弱,部分教师的学历和知识结构不足以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也比较传统,且部分教师缺乏教学积极性、责任感和主动精神。

(2)部分教师错误的认为考试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未能准确把握教学目的,没有明确考试仅是考察学生做题的能力。因此,很多教师不注重学生实际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破坏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改善藏族地区教学困境的方法

藏语和汉语知识结构有较大差异,因此教学方式和方法也各不相同。要正确把握语文教学,就是要坚持以下原则:抛弃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维,把学生当作教学活动的主体,注重学生的汉语言实践运用,让学生在主动实践中掌握汉语知识,提高汉语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倡启发式教学,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只有做好以上几点,初中语文教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口语交际是获取新信息的重要途径,目前藏族地区初中学生还存在发音不准、口语交际能力差的问题。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汉语的主要场所,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应该坚持普通话教学,通过提问的方式来鼓励学生说汉语,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指导学生阅读,通过阅读来培养语感,力求做到语音准确。老师还可在每节课上安排十分钟时间让学生自己进行普通话对话和朗诵。此外,还可以开展多种课外语文实践活动,如讲故事、诗歌朗诵、演讲比赛等,给学生尽情说话的空间。

2.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教师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多进行汉语课外阅读,内容可以不拘于文学,还可以包括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老师可以根据学生汉语能力的差别灵活选择阅读材料。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阅读材料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讲解阅读技巧。要注重精读和略读的配合,对那些比较好的文章可以进行反复阅读提高语感,对一些课外读物可适当略读。通过学生的广泛大量阅读,学生能够提高汉语阅读能力以及应用能力。

3.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良好的语言学习素材,其语言都贴近生活,符合规范的汉语表达方式。因此,这些文章都是学生进行口语能力训练的良好语言材料,学生也更容易投入到课文的学习中来。要想学生学好教材,语文老师就应该精心备课,努力创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投入到学习中,激发他们说话的动力。在藏族汉语文教学中,应努力做到教学功能、结构、文化的结合。学生年龄大都偏小,假如他们能学有所用,定能培养起学习积极性和主动精神。因此,语文教师应该长期坚持课前几分钟说话训练,通过精心备课来优化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内语言训练之余,还应该注重课外语言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4.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实际教学中,老师应该树立学生的主体观念,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发现和创新,激发创造力。教师应该想方设法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愉快思考,主动探索,活跃思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达到最佳学习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效率。

5.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由于诸多原因,藏族地区学生习惯用母语的思维模式来组织第二语言,在初中生的作文与口语中依然可以看见病语、倒装句连篇等语法错误。因此,教师要结合语言结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注重引导和激发藏族学生创造性思维,用笔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从而写出一手好文章。

总而言之,藏族地区语文教师要结合学生自身特点,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完善和创新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藏族地区初中学生汉语言能力的提高,实现语文教学水平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尼珍.浅析藏医学院汉语文教学探究性学习的方法[J].科技,2009,(7).

[2]肖慧.浅谈如何提高初中汉语教学效率[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0).

上一篇:家庭情境下小学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下一篇:高中物理教学的创新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