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教育对策

时间:2022-09-10 11:00:58

初中数学学困生的教育对策

我在农村中学从事初中数学教学三十年,从七年级到九年级,循环往复,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数学成绩差、对数学学习感到特别困难的原因,并找到了一些教育对策.

一、初中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到困难的原因

1.基础差.有一届七年级的学生,我刚接手的时候,进行了一次小测验,想不到有部分学生对很基础的题目都做不出来.我找两个学生谈话,他们说小学的很多东西他们都不懂,我不太相信,随口出了一题:“0.5+12的得数是多少?”他俩你望着我,我望着你,都没能说出答案来,其中一位还反问:“一个数高,一个数矮,怎么加呀?”另有几个学生,我找来谈话时要求他们画一个面积是10平方厘米的长方形,结果仅有一个学生能画出来.部分七年级的学生,就是这样的学习基础.

2.厌学,学不进去.这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毫无兴趣,压根儿不想搞好学习,他们认为学一些加减乘除就可以了.他们迷恋游戏、上网.有些本来热爱学习的学生由于迷恋上了电脑游戏后,上课不认真听讲,东张西望,无精打采,甚至影响他人学习,作业马马虎虎,或干脆置之不理.这些学生在学习中完全处于消极的应付状态.

3、怕吃苦,懒动脑.现在的学生有不少娇生惯养,怕吃苦,遇事退缩,不愿动脑筋,学习不认真,他们对于学习普遍有畏难情绪,注意力极易分散,听课不专心.他们每次做作业时,总是问别的同学或者照抄,自己就是不动脑子.

4.学习方法不对.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学生上课没听清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二、教育对策

1.真诚帮助,打好基础.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问,不打好基础是学不好数学的.因此,我花了很多时间帮助学生补差补缺.首先,七年级教材涉及数、式、方程,这些内容与小学数学中的算术数、简易方程、算术应用题等知识有关.因此,我把小学数学的基本知识点,再详细地进行讲解.其次,辅导他们将教科资料的习题完成,并找出错因.最后,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温故知新,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巩固旧的知识.

2.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多鼓励,以增强其自信心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学困生由于智商、学习态度、教育环境等缘故,导致成绩低下,因此屡遭批评,其自尊心减退,情感淡漠,情绪低落,学习缺乏自信心.所以学困生常常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甚至表现出对抗心理.针对学困生这一不良心态,运用鼓励的方式来培养和提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多鼓励,能消除成绩差的学生的自卑心理,给学生以温暖.实践证明,原来那种对差生的作业成绩评价一味地采用“不及格”、“太差”等词语,挫伤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现在对凡60分以下的作业一律采用“加油”“使把劲”“有点进步”等评价语,再加上一些鼓励性的作业批语:“同学,你这次作业多对了两道题,老师真为你高兴,希望你以后更认真细心点,争取多对三道、四道行吗?老师相信你会成功的!”这样,能让学生从激发、鼓励性的无声语言中不仅看到自己的差距,而且让他们通过这些词语似乎看到了老师那亲切、信任和鼓励的目光,从而变自卑为动力.

3.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以培养学生顽强刻苦的学习精神.只有培养学生丰富的积极情感,才能使学生充满热情,不畏困难地去攀登数学知识的高峰.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教师在情感上真诚地关爱学生,面对学生时才会产生亲切感,形成自身的愉快心境和良好的教学情感,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在此基础上的师生双边活动,学生才能更主动地参与,更多地感受到被人欣赏、被人关爱的温暖与幸福.爱学生是教师教育学生的起点和基础.教师对学生的挚爱和期待,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激发他们刻苦、顽强学习的斗志.

4.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任何知识均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也不例外.在数学教学时如何将人类认识知识的过程简约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亲自感悟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是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前提条件.同时,学生在感悟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着积极的探索、思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源泉.比如,我在教三角形、四边形、圆周角和弦切角时联系木工工作时碰到的问题,让学生多想多动脑,这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事实证明,如果教师做个有心人,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联系生活实际,提炼数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促进知识内化,加深对新知的理解.教学实践证明:数学即生活,只有数学教学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学生才能够在一种互动与发展的氛围中想学、乐学、学会、会学,学生才会更加热爱数学,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5.多做练习.要求学生多做练习,熟悉各种基本题型并掌握其解法.课本上的每一道练习题,都是针对一个知识点出的,是最基本的题目,必须熟练掌握在解题过程中有意识地注重题目所体现出的思维方法,以形成正确的思维定式.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

数学是思维的世界,有着众多思维的技巧,所以每道题在命题、解题过程中,都会反映出一定的思维方法,如果我们有意识地注重这些思维方法,时间长了头脑中便形成了对每一类题型的“通用”解法,即正确的思维定式,这时在解这一类的题目时就易如反掌了;同时,掌握了更多的思维方法,为做综合题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6.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强调预习和复习.掌握课前预习方法,对预习中感到困难的问题要先思考.课堂上认真听讲,通过积极思考去解决.这样有利于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思维习惯.掌握复习方法,当天学习的功课当天必须复习,一定要克服不看书复习就做作业,把书当成工具书查阅的不良习惯.课后复习是课堂学习的延伸,既可解决在预习和课堂中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又能使知识系统化,加深和巩固对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一个单元后,应回过头阅读课本,对本单元的内容前后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概括、整理和归纳,写出知识小结,进行查缺补漏.

上一篇:初中数学高效教学策略浅探 下一篇:数学复习有效课堂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