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研究的新进展

时间:2022-09-10 07:06:57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研究的新进展

摘 要 近几年,我国学者对大学生政治化的研究不断深化和具体,表现出至少三个方面的新动向,即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内在心理机制的研究逐渐兴起、对政治文化传导新介体的研究成为热点以及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机制研究初现端倪。

关键词 大学生 政治社会化 机制 动向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New Progress in College Students'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Research

HE Xiaojie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Xi'an Physical Education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68)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Chinese scholars to study the deepening politiciz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and specific, showing new trends in at least three aspects, namely the study of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mechanisms inherent gradual rise, a new study of the political and cultural mediator conduction become a hot political and social mechanisms of undergraduate studies emerged.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mechanism; trend

1 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内在心理机制的研究逐渐兴起

西方政治社会化理论重视对个体心理因素的分析,试图通过微观的定量分析对象的心理结构和精神结构来揭示个体心理动因对其政治社会化的作用,而我国的政治社会化研究,一直将重心放在政治化的传播者(教育者)、政治化内容等方面,却忽视了政治社会化的接受主体――大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和内在心理机制问题。但几年来,这种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

首先,对大学生与政治社会化有关的个性发展阶段及特点的研究已经开始。近年来,学者对处于特殊的大学发展阶段的大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进行了研究。学者邱平静认为大学生对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法治化要求空前迫切,但由于学生自身思维的批判性与认识事物的狭窄性,导致他们在观察事物、看待社会时容易走极端。①朱忠祥,李公根认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存在着政治信仰淡化、政治情感冷漠、政治取向功利化等问题。②以上研究较准确地把握了大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肯定了大学阶段政治社会化对一个人政治观的重要影响,并探讨了这个阶段政治社会化过程存在的问题,但对于大学生个性如何影响其政治社会化的跨学科研究还很少见。

其次,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内在心理机制研究不断深入。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在自身的内化机制和外在教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内在的心理机制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关键。陈祥贵[2011]认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内在心理机制由认知的三个层次和四个过程体现。认知的三个层次是顺从、认同、内化,四个心理过程为注意、感知阶段、理解、思维阶段选择、接受阶段和巩固、外显阶段。激发青年政治社会化内在心理机制要重视“注意”心理因素、政治认知能力、政治实践的重要作用,同时,坚持外部教育因素传播的政治信息的内容的前后一致性和刺激的持续性。③刘隆将接受理论应用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研究中,认为政治社会化本质上反映了接受主体和接受客体之间的认识和实践关系。④王怡,吴晓明,陈国良将政治社会化接受的规律概括为需求律、差异律、情感律、环境律和反复律。⑤可以看出,以上研究借用心理学、社会学的有关理论成果,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内在心理机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正确地把握了大学生政治认知心理机制,总结了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接受心理规律,其研究具有可靠性和科学性,对引导大学生达到更高层次的社会化具有积极的意义。

2 对政治文化传导新介体的研究成为热点

首先,网络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研究成为热点。

近几年,对网络背景下的青少年的政治社会化研究成为热点。黄晓晔从戈夫曼角色表演前台、后台理论分析了网络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模式的影响。⑥王子坤,孙波(2011)认为网络技术的产生发展促进了政治社会化载体的变迁,网络:“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快捷性、平等性、交互性的特征,使政治文明传播发生了一次更为深刻的转型”。⑦这些研究充分论述了网络对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分析了网络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影响的方式。

其次,学者们对如何应对网络影响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

以上研究更多的是侧重于政治社会化的内容因网络而受到的冲击以及由此可能带来的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方向的影响,但是对网络普及化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危机的对策的研究较为粗略。具体来说,网络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特别是大学生政治人格的形成,影响方式主要有哪些;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如何抑制网络的消极影响,以及如何营造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等,对这些问题学者们只提出些粗略的构想,还没有具体的措施。目前,对处于网络包围中的政治社会化对象――大学生的网络生活方式、趣味、习惯等问题的深入研究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

第三,继续强调社会性的政治参与的重要性。

社会性的政治实践参与是实现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参与的过程中,大学生能够提高身份意识,加深对自身在政治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黄平认为社会实践将大学生置于真实社会环境,使其行为最大限度接近其真实政治社会化水平。乔雪梅(2009)认为学校“要创造条件使大学生积极投身到火热的社会实践中去,在实践中认识社会和了解社会,以亲身经历修正自己的政治观点和政治主张,缩小与现实的社会政治生活的差距,从而在实践中锻炼成长”。⑧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同样存在重理论轻实证的问题,即理论研究较多,而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进行的实证研究非常少。学者们重点阐述论证了社会性的政治参与对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性,认为应大力提倡和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促成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提供有效途径,但对于社会参与的具体途径和方法以及参与性实践的效果评估等问题的实证研究较为少见。

3 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机制研究初现端倪

政治社会化机制理论(Mechanism Theory on Political Socialization)是研究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在个体自主发展、自愿选择,而教育设计者把握信息不完全及决策相对分散化的条件下,能否设计并推行一套机制(制度安排与动力构造的整合)来达到既定目标的理论。即研究对有着输入、输出、反馈等动态过程的政治社会化进行控制的理论。

国内首先提出政治社会化动力机制的是李元书教授,他认为,社会政治互动中蕴含着诸多矛盾,正是这些矛盾的运动,推动着政治社会化的形成和发展。通过对政治社会化的动力机制分析,揭示出社会政治互动中的各种矛盾的运动规律及其对政治社会化输入、输出、反馈这三个基本过程的促进作用。

开云则将政治社会化这个输入、输出、反馈的动态系统具体化为若干 “关节点”,阻碍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目标达成的因素大都隐含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机制的诸多关节点上,“对这些“关节点”进行控制、效果评估和及时调试对于提高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效果非常重要。”⑨政治社会化机制是制度安排、动力构造以及两者交互方式的复杂过程。学者们探讨了政治社会化机制的内在结构、运转机理、运行过程及实现条件,政治社会化机制运行效果的评估、反馈及调整。但对政治社会化过程的内在机理认识与把握还处于定性的理论研究阶段,案例分析、抽样调查和统计等实证研究还非常少见。对个体政治社会化机制的整体面貌与完整性的研究也有待深入。

综上,探求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内在心理机制、应对国际全球化、国内社会变革及网络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以及完善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机制等方面是近几年来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研究的新动向。虽然存在缺乏实证研究而导致的可靠性和科学性不足的缺点,但在借鉴西方政治社会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国学者对政治社会化的研究正走向深入和具体。

基金项目:2012年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与发展研究》12JK1087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 邱平静.当代中国社会变革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

② 朱忠祥,李公根.“90”后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若干思考.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③ 陈祥贵.浅析青年政治社会化的内在心理机制与激发.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6.

④ 刘隆.接受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长治学院学报,2006.2.

⑤ 王怡,吴晓明,陈国良.借鉴接受理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唯实,2011(6).

⑥ 黄晓晔.从一元主导到二元对等――网络对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模式的影响[J].扬州大学学报,2005.6:74-76.

⑦ 王子坤,孙波.网络技术背景下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探析.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2.

⑧ 乔雪梅.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问题探析[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9.1.

⑨ 开云.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机制解析与调试.教育探索,2011.6.

上一篇:初中生学业可能自我现状分析 下一篇:清水出蒹葭 天然去雕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