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大学生政治效能感

时间:2022-07-16 08:58:51

浅议大学生政治效能感

一、政治效能感

政治效能感指的是公众对于自己是否能够影响到政治活动的能力的信念或者信心。公众政治效能感的高低是体现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传统的政治效能感研究只考虑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影响,但近年来互联网等新媒介的崛起则为相关概念之间的关系探讨提出了新的课题,网络的独特意义在于它不仅像传统媒体一样具有信息传播功能,而且还为使用者提供了参与行动的平台——即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媒介使用”和“政治参与”之间的清晰区分——某些对网络的“使用”本身已经构成“参与”行动的一部分了。

概言之,深入研究在微博问政中公众的政治效能感,从而提出相应的培养方式,以期使得公众能够具备较高的政治效能感,这对于维系一个民主、文明的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大学生对政治效能感的理解

大学生是国家经济社会建设中最具潜质的人力资源,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成为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工作。

通过大量调查显示,目前大学生对政治效能感的理解,分为内在政治效能感,外在政治效能感,集体政治效能感,内在政治效能感是指个人相信自己可以影响政府的感觉,外在政治效能感是指个体相信当权者或者政府应该回应民众的感觉,集体政治效能感是指相信集体政治参与活动能够影响决策的共同感觉。

总体大学生目前对政治效能感的理解为政治效能感是指政治参与主体对自身的参与行为能够对政府和政治过程产生影响的能力感觉及对所能产生效果的主观判断和评估。

三、目前大学生参与政治的现状

大学生是为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但通过调查发现,将近50%的受访大学生最感无力的是社会政治参与,其次是学习和工作。政治效能感是融合社会学、心理学、政治精华理念,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全新研究视角。但是大学生政治参与具有很强的矛盾性,大学生在参与政治活动时,普遍存在憎恶公职人员的权力腐败,但有渴望成为其中一员,热衷于对时事政治的品评,却在现实的政治参与中游离其外;对许多政治问题充满困惑,但却往往懒于思考,浅尝辄止。

大学生目前政治参与的现状,具备一定的政治素养,具备基本常识,但缺乏自信。政治参与态度,比较务实动机趋利,相对消极,政治参与实践,基层政治校园管理,关注民生,呼吁层面,政治期望,维稳,对外,富民。

四、大学生政治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和研究发现,影响大学生政治效能感的因素可分为学校教育环境、家庭教育环境、社会政治经济环境、个体政治特征。

影响大学生政治效能感的社会政治环境主要有学校所在地、当地政府工作效率、社会组织状况,影响大学生政治效能感的家庭教育环境主要有父母受教育水平、父母职业、家庭收入,影响大学生政治效能感的学校教育环境主要有学校属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学校管理模式、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大学生政治效能感的个体政治特征主要有性别、政治面貌、学生干部身份、专业类别。

个体政治特征和家庭教育环境显著影响学生的内在政治效能感,即对自己“影响力”的感觉。学生干部身份、专业类别能够增强学生的参政意识和能力;父母若为公职人员,对子女参政也是一种鼓励。

学校教育环境和大的社会背景会显著影响学生的外在政治效能感,即对政府“回应度”的感觉。如果学校管理模式比较民主,尊重学生的意见,则会鼓励更多学生进行政治参与实践,如果学校在省会或者大城市,更为活跃的政治活动会形成积极氛围。

本文系华北电力大学2011年度部级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大学生政治效能感的培养机制研究”,编号20112142.

上一篇:利用现代网络技术辅助英语教学 下一篇:浅探兴趣与体育教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