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师的反思型教学

时间:2022-09-10 05:47:46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师的反思型教学

我廊下小学正在进行的三部曲实践课校本研究提倡教师的课前、课中、课后反思,反思性教学逐渐在我校教学中盛行开来,老师们正逐渐向自觉的反思教学转变,教学效率和质量都有很大幅度的提升,教师理论素养也有很大提升,作为青年教师,反思型教学对我的帮助非常大,在此我想就新课改背景下的反思型教学谈一些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一、 反思型教学的内涵

反思最初是一个哲学概念。在教育界,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在1933 年将反思界定为“ 对于任何信念或假设性的知识, 按其所依据的基础和进一步结论而进行的主动的、持久的、周密的思考”。那么反思就教育而言, 就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 并据此采取相应对策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的过程。所以,教师行业应有自己的行业标准, 学科知识只是教师专业能力的一部分, 教师应该是问题的研究者和解决者, 应该具有反思能力。

二、反思型教学对小学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反思对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能力具有重大的意义。近几年, 我校小学英语教学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综合看来, 以下几个方面还需付出较大的努力:

( 一) 努力提高专业化程度

我校小学英语教师的职业特性在实践中并没有明显地显现出来, 主要原因之一是教师对条件性知识掌握不够。目前我国师范院校开设的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等课程, 仅占全部课程的6%, 而在英美国家, 教育理论课程的开设占全部课程的25%以上。此外, 就我校范围内来说,很多教师认为教学是一种个人的、经验性的活动, 将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寄托在自身经验的积累上和对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的模仿上而往往忽略了教师专业化的再提高,就我自身而言就存在这种误区。

( 二) 加强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小学英语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忽视理论对实践教学的指导意义, 将教学能力的发展完全归于教学经验的积累, 倾向于用直觉的观点来看待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另一方面, 教师对语言学理论有着过强的依赖性。事实上, 教学是一项人格化的活动, 教育情境总是复杂多变的、不确定的。教师应凭借自己对教育理论和知识的理解, 对不确定的情境作出灵活的分析。否则, 就会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节。小的课堂方面,预设与生成也是如此道理。

( 三) 增强提升专业能力的自主性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教师应清醒认识到传统意义上的专业能力已不能满足教学改革的需要, 教师应通过系统的自我研究和在实践教学中对有关理论的检验, 实现专业能力的自我提高。这种教师自我提升专业能力的过程是教师发展( teacher development) 的过程, 只能由教师自己进行而且是为了自身的需求而进行的研究行为。

总之, 反思不是某种具体的教学法, 它是教师立足于自我之外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的方式。在反思型教学中, 作为语言教师的小学英语教师不再局限于语言问题, 他们同样关注教育原理、教育目的和教育效果等深层次问题。反思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方法, 它代表了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新观念。

三、反思型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首先, 进行教学反思, 教师需要有一定的条件性知识。教学反思按照“ 思” 的深度可分为直觉反思和理性反思。直觉反思是指某种教学行为的合理或是不合理, 教师只需凭直觉或常理就能判断, 无需进行较为深入的思考。理性反思是指有些教学行为本身的对与错很难断定, 需要凭借一定的理论进行分析。一般来说, 和直觉反思相比, 进行理性反思需要更多的条件性知识。这些条件性知识就是语言教育所涉及到的教育学、心理学和应用语言学方面的知识。

其次, 教师要进行教学反思, 需要具备相应的能力: 较强的课堂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文字陈述能力和交往能力。反思是从观察开始的, 没有观察, 反思就无从谈起, 而且教学现象又是复杂的, 教师在同一时间内观察的对象往往不止一个, 所要观察的内容也常常不止一个方面。由此看出, 反思者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力, 应该善于细致和敏锐地观察教学现象, 特别是要善于从别人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问题。

再次, 反思不只是内隐的思维活动, 反思需要外部言语活动参与。反思需要叙述, 叙述自己的所想和所做、所得和所失。而且“ 叙” 和“ 思” 是紧密相连的, 叙的过程同时也是思的过程, 是反思的过程。这种叙述不只是自我的对话, 还包括把自己所经历的事件过程及心理活动过程向他人倾诉, 以获得他人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评价。所以, 思维能力, 特别是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是进行教学反思所不可缺少的。

另外, 反思不只是自己对自己行为的思考, 还包括借助别人的思考和判断来反思自己的行为。反思不只是个人的行为, 它也是集体的行为。这就意味着,进行教学反思需要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 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支持和帮助。

需要强调的是, 虽然说反思型教学依赖于一定的条件, 但不等于说, 只有具备一定条件的教师才能进行教学反思。反思的行为和反思的条件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一方面, 教师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理论素养有助于教师进行教学反思, 提高教师反思的效率。另一方面, 教师经常对教学行为进行观察和思考, 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课堂观察能力和对教育现象的思维能力。而且, 在观察和思考中, 教师有意识地把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 有助于增强教师对教育理论的理解和应用意识, 从而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

上一篇: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中的应用及要求 下一篇:试论高中物理学习法则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