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食管癌根治术后综合治疗的临床价值

时间:2022-09-10 12:53:24

早期食管癌根治术后综合治疗的临床价值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食管癌根治术后综合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早期食管癌根治术后Ⅰ期患者216例随机分为两组。综合治疗组94例给予新辅助化疗,对照组122例采用单纯手术治疗。结果 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1、3年生存率及血性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年生存率及区域淋巴结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食管肿瘤/外科学;化学疗法

早期食管癌是指病灶浸润深度较为表浅,尚未出现区域淋巴结或远处脏器转移的病变,亦即UICC分期为TIS-T1N0M0原位癌或Ⅰ期食管癌[1]。本文通过对我院10年间收治的早期食管癌根治术后Ⅰ期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旨在为提高早期食管癌远期生存率提供帮助。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自1995年2月至2005年3月共收治早期食管癌269例,其中Ⅰ期食管癌221例,按随机抽签方式进行分组,其中99例进入综合治疗组,给予新辅助化疗,5例因经济困难或在化疗期间出现血细胞下降、呕吐等不良反应放弃治疗出组,最终94例完成综合治疗。122例进入对照组。

1.2 手术方式 根据肿瘤部位采取左开胸食管胃胸顶或颈部吻合术,均行区域淋巴结清扫,清扫淋巴结116枚,术后病理证实均未发现阳性淋巴结。

1.3 综合治疗组治疗方法 94例采用5-FU+DDP 2个疗程新辅助化疗。2个半月疗程结束。

1.4 对照组治疗方法 122例患者均采用单纯手术治疗。

1.5 统计方法 组间差采用χ2检验分析。

1.6 随访情况 采用家访、电话和信件相结合方式。两组患者随访至2006年4月,随访间隔为第1年每半年1次,以后1年1次。随访率为100%。区域淋巴结转移率及血性转移率根据临床症状体征以及相应的检查如B超、胸透、CT、ECT等判断是否复发和转移。

2 结果 见表1。

综合治疗组1 、3 、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96.8%、94.7%,对照组为100%、95.9%、 81.1%,两组1 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年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性转移率综合治疗组为4.3%,明显低于对照组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食管癌是一种预后较差的肿瘤[2],早期食管癌的诊断比较困难,治疗方法主要是切除、胸腔镜微创治疗和内镜下黏膜下切除术(EMR)等局部治疗。研究发现,食管癌早期局限于黏膜时极少发生淋巴结转移,而一旦肿瘤浸润至黏膜下层,区域淋巴结转移率可达30%[1]。因此,对Ⅰ期食管癌应行彻底的淋巴结清扫,以保证手术的根治效果。但根治术后综合治疗的临床价值尚存争议。

早期食管癌综合治疗生存率可达90%~100%[3]。本研究显示,Ⅰ期食管癌根治术后的患者给予综合治疗,5年生存率达94.7%,明显高于单纯手术组(P

综上所述,早期食管癌尤其Ⅰ期食管癌根治术后的患者还需要综合治疗,防止区域淋巴结复发及血性脏器转移,以提高其远期生存率,改善术后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 方文涛,陈文虎.食管癌的外科治疗.医师进修杂志,2005,28(4):1-4.

2 Greenlee RT,Hill Harmon MB,Murray T,et al.Cancer statistics,2001.CA Cancer Ciln,2001,51(1):15-36.

3 张双红,朱萱.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3,30(6):450-452.

4 Altorki NK,Skinner DB.Occult cervical nodal metastases in esophageal cancer.J Thorac Cardionvasc Surg,1997,113(3):540-544.

5 Altorki NK.Thee-field lymphadenectomy for esophageal cancer.Chest Serg Clin N Am,2000,10(3):553-560.

6 Rice TW.Superficial esophageal carcinoma:Is there need for three-field lymphadenectomy,Lancet,1999,353(9181):792-794.

7 Nasser K,David B.Occult certvical nodal in esophagus cancer:preliminary result of three-field lymphademectomy.J Thorac Cardiovasc Surg,1997,113(3):540-544.

8 黄国俊.外科手术在胸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地位.中华外科杂志,2003,41(6):401-403.

9 刘刚,沈镇宙,邵志敏.肿瘤休眠研究进展.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3,30(3):166-168.

上一篇:老年患者术后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与护理 下一篇:产程活跃期应用间苯三酚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