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全麻后侧卧位护理

时间:2022-09-10 12:34:33

老年人全麻后侧卧位护理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0-0092-01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人全麻后侧卧位手术的护理。方法 通过105例老年人侧卧位手术,总结分析从术前准备和术中针对老年人的生理特征,采取安全的方法提高老年人侧卧位手术的耐受力,正确的安置体会。结果 均顺利完成手术,仅出现神经损伤1例。其余104例手术未发生由于护理不当导致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病例。结论 术中合理安置患者,可有效减少与有关的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关键词】老年人 全麻 侧卧位

手术护理据资料报道,我国现在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患者越来越多。随着医学的发展进步,老年人的手术范围不断扩大,手术适应证逐步放宽,因此老年人侧卧位的手术也在增多。老年人器官功能减退、病患较多、营养不良、血容量不足等不利因素,对麻醉和手术耐受力降低,尤其对全麻侧卧位手术耐受力更为减低,故加强手术中稳定地安置老年人侧卧位手术,便于术者操作,充分暴露手术视野以及使麻醉师正确地观察病人生命体征,为病人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让病人平稳渡过手术期。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需全麻侧卧位手术的老年患者105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05例,男74例,女31例;年龄65~85岁,平均75岁,其中>70岁者61例;手术时间最长5 h,最短2 h。

2 方法

2.1 侧卧用物 软垫、头托、头架、棉垫、约束带等。 2.2 术前访视患者 如是择期手术,于术前一日去病房探视患者,了解患者的身体情况,老年患者更应注意患者的心脏功能、肝肾功能、血压、血糖、血电解质情况;仔细观察老年患者全身皮肤情况,有无皮肤压红、破溃、炎症等;做好解释工作并说明手术注意事项,安慰患者,取得其信任和合作,消除紧张心理和不必要的顾虑。

2.3 术前30 min准备事项 洗手护士准备手术所用无菌物品和器械,连接并调试各种仪器,做到术前认真检查,避免术中出现故障。

2.4 其他 巡回护士在洗手护士做好准备后到病房接手术患者,认真核对病人,仔细检查备皮情况、是否已摘掉义齿、更衣情况等,着重检查是否已注射术前针。

3 术中护理

3.1 患者入手术间后要做的事情 巡回护士时刻陪伴患者,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睡眠情况等,并做好心理护理。

3.2 静脉穿刺的注意事项 协助麻醉医师进行麻醉,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尽量选择较粗的静脉,如双侧大隐静脉,以便术中快速输血输液等。在静脉穿刺过程中由于老年人的静脉血管弹性较差,要注意保护静脉,力争一次穿刺成功,同时注意无菌操作,静脉穿刺成功后妥善固定避免脱出,静脉穿刺完毕后,配合麻醉医师进行静脉复合麻醉插管。

3.3 待患者气管插管麻醉平稳后,巡回护士与麻醉医师、手术医师将患者翻身摆放成侧卧位:麻醉医师在患者头侧,注意观察保护患者的气管插管,巡回护士在患者的脚侧,注意保护患者的静脉,手术医师分别站在患者的头颈部、胸部、腰和下肢处,统一步调,一起进行,使患者头颈胸腰部始终保持在一条直线上。摆时需将患者先抱起再侧卧,避免患者皮肤与床垫产生摩擦。 侧卧位 头、颈、胸下放置整体侧卧位垫支持,防止耳廓、臂丛神经及腋窝血管受压,并使头与身体保持水平,勿扭转、前屈或后伸;双上肢置于垫有软垫的可调节托手架上,外展≤90°。下位上肢远端关节高于近端关节,上位上肢稍抬高,使肘关节稍高于肩关节,双手臂似抱球状,有利于上肢及肩背部肌肉放松及功能的维持;骨盆处用前后挡板固定,挡板分别置于耻骨联合和骶尾部,挡板与支撑点之间垫上厚海棉垫。不宜过紧,以免引起下腔静脉回流受阻,血容量减少,引起生命体征改变。避免压迫股静脉,诱发静脉血栓形成。男性应避免压迫外生殖器;双下肢屈髋屈膝70°,似跑步状,用中空支腿垫支撑,上下分开放置;女性还避免挤压损伤;头部固定时要放置头圈,耳廓置头圈中空处;侧卧位一定要注意肩部、臀部牢固固定,防止身体过度前俯、前驱,压迫下位上肢,导致桡神经损伤及头静脉和腋静脉回流受阻。妥善粘贴电灼负极板。3.4 压疮的护理 老年患者皮肤弹性差,一些骨突处的肌肉脂肪较薄,易发生压疮,注意在骨突处垫中空软垫。 3.5 手术中护理 手术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保持良好的呼吸循环功能,确保各种仪器性能良好,密切配合手术和麻醉。

3.6 手术后护理 手术结束后,应避免侧卧位直接改变为平卧位,由巡回护士、手术医师、麻醉医师共同配合将患者平稳逐步放身体的方法,在变换时动作要轻柔缓慢,对患者循环系统影响较小。配合麻醉医师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待清醒后拔去气管导管,保持呼吸通畅,保护患者安全。

3.7 其他 详细记录各种护理记录单,护送患者回病房。

4 小结

老年患者身体各系统功能较差,手术不安全因素较多,所以在围术期加强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很重要,手术室护士掌握正确的手术摆放原则技巧放置方法,可有效防止手术损伤,提高手术治疗安全性,因此巡回护士和洗手护士要增强责任心,密切配合手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提高手术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姚月华.90度侧卧位手术患者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现代医院,2008,8(11):8

[2] 张金风,李冉.老年患者手术安全问题分析及对策.现代护理,2006,12:4

作者单位:221300 江苏省邳州市第四人民医院手术室

(上接第91页)

的等长收缩,足趾的主动屈伸和髌骨的被动活动。内固定术后3天作膝关节的屈曲,5~7天后可以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扶双拐下床活动,注意不负重,还要积极进行膝关节和踝关节的屈伸活动锻炼,以便恢复良好的功能。禁止患肢旋转活动,预防并发症。[3]

3.5 营养支持:控制血糖营养配方,嘱患者多吃水果蔬菜粗纤维,高钙、高维生素食物。早期( 1~ 2 周) : 受伤部位淤血肿胀,此期治疗以活血化瘀, 行气消散为主。饮食以清淡为主, 如蔬菜、蛋类、豆制品、水果、鱼汤、瘦肉等, 忌食酸辣、燥热、油腻, 尤不可过早施以肥腻滋补之。中期( 2~ 4 周) : 瘀肿大部分吸收, 此期治疗以止痛、祛瘀生新为主。饮食上由清淡转为适当的高营养补充, 以满足骨痂生长的需要,可在初期的食谱上加以骨头汤、田七煲鸡、动物肝脏之类, 以补给更多的维生素、钙及蛋白质。后期( 5 周以上): 受伤5 周以后,骨折部瘀肿基本吸收,已经开始骨痂生长。治疗宜补,,通过补益肝肾、气血,以促进更牢固的骨痂生成,以及舒筋活络, 使骨折部的邻近关节能自由灵活运动, 恢复往日的功能。饮食上可以解除禁忌,食谱可再配以老母鸡汤、猪骨汤、羊骨汤、炖水鱼等。

3.6 预防便秘:老年人骨科手术后因长期卧床致肠蠕动减慢易引起便秘,嘱患者注意多喝水,给予缓泻剂,饮食清淡易消化高纤维食物。

3.7 泌尿系感染:老年患者年龄大,骨折后怕疼痛,故尽量少喝水,由此易引起泌尿系感染。卧床后出现尿潴留,而发生泌尿系感染。应鼓励患者多饮水,排尿时手压下腹部使膀胱残余尿下降至最低水平。有留置尿管患者,每日消毒尿道口,定期更换尿袋和尿管,发现尿液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留取尿常规,给予膀胱冲洗或早期拔尿管。术后早期拔除尿管,鼓励患者自行排尿,也是防止尿道感染的重要措施。

3.8 预防深静脉血栓:骨科手术后患者年龄大活动量小,术后易发生深静脉血栓。预防静脉血栓形成异常重要,观察术肢的血液循环,比较双足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如明显肿胀、肢端皮肤颜色加深、温度下降等应及时通知医生。

3.9 切口疼痛护理: 手术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手术当日晚间疼痛最剧烈,病人伤口疼痛而不敢活动、深呼吸和咳嗽,易发生肺部感染。病人术后3d 内,尤其第1 天给予适量的镇痛药,并给予心理支持。

4 小结

本组40例老年糖尿病胫腓骨骨折患者, 并配合常规护理、康复功能护理, 获得92%的良好效果, 表明了合理护理方案是手术成功率的关键作用。[4]护士对每位患者均制定活动量指标,遵循由小到大、由轻到重、循序渐进的原则,给予正确指导及督促。活动次数及时间以患者感觉能耐受为度。早期运动可改善营养,可增厚骨皮质, 降低骨组织脱钙, 使骨的支撑和承重能力增强, 预防骨质疏松。疼痛、心理、康复护理,可减轻病痛, 增加患者的信心, 减少功能障碍和并发症。提高护理依从性, 有利于临床治疗护理方案实施。

参考文献

[1] 覃杏香. 舒适护理对老年骨牵引患者功能康复效果的影响[J] . 西南军医, 2010, 12( 6) : 1244.

[2] 温日芳, 温春平. 骨牵引术后针孔护理的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 2010, 8( 26) : 77.

[3] 余秀芹.牵引患者护理及并发症防治体会.中国骨伤,1998,11 ( 2) :64.

[4] 徐进红.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药咨讯,2009,1(6):262-263.

作者单位:519000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内分泌皮肤介入科

上一篇:4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胫腓骨骨折的护理 下一篇:ICU病人气管插管意外拔管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