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财务 第12期

时间:2022-09-10 11:21:53

行为财务 第12期

在解释真实世界的财务问题时,您是否也经常面临“并非合理有效”的尴尬局面?这是一个跳出财务的“财务话题”,也是CFO们谈论颇多的话题。

主流财务理论在数理化、模型化的发展过程中,忽略了对财务问题进行心理的、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深刻理解。而在具体的财务实践中,人们又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这些因素的深刻影响,也正是这种影响,导致了人们在从事财务活动时的典型差异性。

在这种境况下,研究和探索心理和行为因素到底如何影响人类的财务行为,以便更好地解释和预测人们所从事的财务决策行为,填补主流财务理论在解释真实世界财务问题时所形成的“空隙”,就显得必要且重要,由此产生了一种新的财务思想―行为财务。

行为财务的核心是财务主体的价值观念及其影响因素,而价值观念又必然会对财务信息的处理流程和管理产生影响,包括对人们的动机形成、生产水平、决策行为、利益分配的影响。为此,行为财务理论更加侧重于,帮助人们认识和了解在财务决策过程中存在的心理缺陷或心理影响因子,以便意识到参与财务决策的博弈各方,存在的心理活动变化及其对决策结果会产生的一定影响和作用。

行为财务以人类行为的有限理性为基础,解释经济活动中与理性选择相悖的财务实践,是在接受主流财务理论关于人类行为具有“效用最大化”取向的前提下,以“现实人假设”为依据,所进行的理论修正和补充,丰富其分析问题的视角,解释异常财务行为或财务现象。

公司管理者的非理性往往体现在过度乐观和自信,影响资本配置行为及绩效评价,有可能导致过度的兼并收购和过高的收购价格。诚然,乐观和自信的投资行为有增加公司价值的一面,但在产品市场竞争和资本市场不完美的条件下,与理性的融资行为整合,很可能增加公司财务危机的可能性,从而破坏公司长期健康发展和资本增值。

实际工作中,运用行为财务的思想,调整管理思想与管理手段,能够化解财务行为的“偏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规范管理层对现金流的支配、约束管理层的非理、增强资本市场的有效性以及加强投资者教育和管理层培训力度,提升财务行为的有效性。

上一篇:环境会计 第12期 下一篇:内控上路 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