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O崛起

时间:2022-04-08 05:00:01

中国CFO崛起了吗?原天狮集团副总裁、CFO焦文军说,作为一种新兴的职业团体,中国本土的CFO挺直了腰杆,犹如睡狮方醒,并呈现冉冉崛起之势,一往无前。他的理由是,资本市场越是快速成长,越是刺激与促进了中国本土CFO的快速崛起;出于企业战略与资本的需要,作为企业老板战略合作伙伴的高参与资本运作的操盘手的CFO,也由默默无闻的后台账房先生,快速奔向了战略、上市、融资、并购与重组的显赫地位的前台,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此外,越来越多的中国CFO开始了华丽转型的进程。原新浪CFO曹国伟;原亚洲杰出CFO、联想集团CFO马雪珍;原中海油CFO邱子磊;原携程CFO沈南鹏;纷纷华丽转身,成为各行业优秀的CEO。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国、内外不断发生的并购、上市、融资、战略管控重大实例中总可以看到中国CFO们的快速崛起的身影。

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财务总监杨庆贵认为,从宏观层面来看,由于中国整体经济结构转型尚未完成,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也在推进过程中,所以CFO这个角色在企业中的地位虽然有了很大的改观,但距离崛起的状态还有不少的差距,但CFO的崛起是当下的一种发展趋势。

与大多数企业的财务负责人不同,既不是学财务专业出身,也没有过做会计的工作经历,德邦物流财务副总裁黄华波却说,从他自身的角度看,CFO还并没有真正崛起,没有达到他理想中的状态。然而我们不难看出,很多像黄华波一样的中国企业的CFO们,已经意识到了自己角色的重要性,正在经历着从传统财务管理者向现代企业CFO转变的过程,并在通过学习努力达到理想状态。

但是,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我国CFO培养土壤与成长空间及市场成熟度尚存不足,本土CFO国际化视野的亦有受限,故也面临着我国CFO崛起与壮大的忧虑。

与此同时,在中国CFO的冉冉崛起的进程之中,也存在CFO的不利的生存环境之担忧。从当初的会计工作犹如“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的口头禅; 时值今日,CFO已成为敢做敢为的CEO的战略伙伴,尤其是那些奋斗在民企或上市公司的本土CFO,在享受“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优越感的同时,深悟“伴君如伴虎”之凄凉;并自嘲为“干的好,进医院;干不好,进法院”的所谓“两院院士”。

由此可见,部分本土CFO已陷入“囚徒困境式”的尴尬两难境地,给原本稀缺的中国本土CFO人才资源雪上添霜,亦留下了深深的忧患。

有句话说:“你改变不了环境,但你可以改变自己;你改变不了过去,但你可以改变现在”。财务工作所能实现的价值其实可以更高,财务管理者的发展其实可以更精彩,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找到柳暗花明的那条路。

CFO的崛起到底有多远?崛起之路在哪里?在第三届CFO中国年会上,来自北京国家会计学院的教授秦荣生说,关键还在于CFO转型。

会计的未来与CFO的转型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国际金融环境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事实显示,会计行业的规模日剧缩小,会计人员的需求在逐渐减少,并不断的高端化。作为会计高端人才的CFO面临着重大转型。

为什么说规模在缩小,人员在减少?

1会计人员观念的变化。中国经济已经和世界经济唇齿相依了。 一个合格的CFO要用全球眼光思考问题。具有这种眼光的人在中国不是很多,要培养一大批这样的人恐怕很难。所以高端人才也只是少数。另外,很多跨国公司财务的外包、集中核算,这些都预示着我们的规模在缩小,我们的人员需求在减少。

2技术进步会有很多会计干的事情不用那么多会计。比如很多企业上了ERP,上了以后,大量的会计人员会减下来。

3会计准则国际化。拥有A+H股的上市公司,2010年的中报和香港基本上没有差异了。原来调整会计准则差异的这帮人要省下,如中国银行有30多人做调整差异的,现在没有了。

4会计集中化核算。国内大企业已经走这种趋势。比如中石油原来18000多个核算单位,到2008年的时候只有一个核算单位,所以几千人要低端化。本来子公司每期都要编报表,会计集中化管理以后很多都不需要了,只需要提供原始数据。会计集中化核算使大量的会计人员失业.

5一批中小企业就不一定要去聘请会计做帐,特别是沿海有一些小企业都是请记帐。会计师事务所就是做记帐、做会计外包服务的。

会计未来的发展会走高端化的道路,这客观上要求CFO必须进行转型。

现实中,中国CFO圈发生了很多有趣的“怪”现象。中国神华的CFO开始兼任一个项目的“项目经理”,并着手神华集团的全价值链整合。而在一家名为神雾集团的循环经济企业中,人力资源部门竟然向其CFO钱学杰汇报。

表面上,这些CF0是在“不务正业”,但同时也显示,CFO转型已然开始。且不仅仅限于业务转型,机制、体制、人员来源都面临着重大转型。

在体制方面,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上市公司,中国CFO一般都是由CEO提名,由董事会来聘用,这样它的很多作用就会受制于CEO,形成“如果你不听话我就不提你的名”的现状。

在CFO形成机制上,尤其是国有企业,选拔机制僵化。一个经典的例子,就是一个大型央企在招CFO时,珠海一家企业的CFO过关斩将,并顺利通过面试。但最后这名CFO就是因为级别只是正科而无法成为总会计师,最后只让他到财务公司去当副总会计师。

在CFO的人员构成上,变化也相当明显。比如在央企里,有许多CFO不是学会计的。最典型的是中海油的总会计师吴孟飞,他被认为是中海油历史上做得最好的总会计师。但是,他却是一个“三无”人员:没有学过会计,也没有会计职称,更没有会计文凭。

无独有偶,航天科技的总会计师吴燕华是学自动化控制的,正是专业的优势,使其比较清楚哪里需要钱,哪里要重点发展。

一个更积极的案例是,武钢有一个很大胆的决定,把100名工程师集中起来,送他们到大学去学两年会计,然后,回来负责成本管理,这一招也出了奇效,使武铜在全行业内实现成本领先的优势。

抛开这些个案现象,CFO转型的更深层次原因是,宏观经济形势的改变,这就要求CFO们能与时俱进。毕竟,国际经济的格局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国内经济发展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变、无视这种变化,CFO何谈能做好企业价值的工程师。

当然,新时期CFO转型也对其能力框架提出要求。来自国外的调查也显示,CFO的重点工作是决策、支持和风险控制,占到75%。这无疑也是中国CFO未来的工作重点。

除此之外,CFO还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职业价值观和操守:其次是知识结构。CFO不仅要懂会计,还要懂行业知识,更要洞悉宏观经济。不容忽视的是,CFO还要有领导艺术和沟通技能;当然更重要的是,CFO要在公司财务转型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基本前提是理念要转型。

(本文系秦荣生在第三届CFO年会上的演讲,题目为编者所加,未经本人审阅)

上一篇:财务战略 第12期 下一篇:中钢乱象 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