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情绪的调节

时间:2022-09-10 08:17:13

浅谈中学生情绪的调节

我国医学书上记载:“怒伤肝”、“悲伤肺”、“恐伤肾”、“虑伤脾”,这说明情绪对人的重要性。情绪实质上是一种心理状态,它与身体健康有密切关系。情绪能影响人的方方面面,积极的情绪如愉快、满意、兴奋、赞赏、幸福等对人体活动常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会明显提高人的活动能力,提高体力和脑力劳动的效率,使人保持健康;消极的情绪如愤怒、怨恨、焦虑、忧郁、恐惧、痛苦、不快等,如强度过大或持续过久,可导致神经活动机能的失调,精神不振,心灰意懒,人的各方面能力就不能正常发挥,有可能好事办坏,甚至造成严重的恶果。人的情绪不仅影响人的身体,而且会影响人的学习、工作、交往等方面。中学生的情绪关系着他们生理的发育、心理的健康成长以及日常的学习与生活。本文简要分析了中学生情绪不稳的原因,提出了调节中学生情绪的一些方法,试图为中学生情绪的调节提供一些参考。

一、中学生情绪不稳定的原因

1.中学生正值生理发育期

中学生正处在少年期向青年期发展阶段,身体迅速成长,性腺机能发生作用并日趋成熟,以至带来身体各器官各系统有明显的生成发育。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皮层的结构和机能有显著发展,日臻发育完全,此时高级神经活动的主要特点是兴奋较高,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由于这一生理特征,中学生的情绪显露出动荡性和敏感性。

2.性格、兴趣、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期

在中学阶段,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还不成熟、不稳定,表现为好动感情,情绪、情感强烈而丰富,情绪易生易息。他们时常因为一句话、一件小事,或者振奋、激动、感激涕零,或者泄气消沉、呕气、大动干戈甚至轻生。他们可以为公德、正义做出惊人的舍己为公的见义勇为行为,也可能由于一时的狂热、情绪不稳、愤怒而做出一些事后追悔莫及的蠢事或坏事。也可能受到歧视、打击,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封闭起来,长期压抑、郁闷导致严重的心理问题。因而对中学生青春期情绪的调节格外重要。

3.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不断更新,学生学习知识容量的加大,学习负担加重,稍有疏忽,就要落伍,急于求成的焦急情绪困扰着学生;学生面临着升学、就业的竞争,来自家长、教师、社会的压力,会使其情绪长期处于紧张、恐惧的状态;对学生的评价体系虽已建立,但现实中学校由于升学率的驱使,不公正、不全面的评价学生会导致学生的不满情绪;学生遇到问题,不能得到很好地解决,家长、教师又不能及时与学生沟通,会迫使学生出现过激情绪。这些情绪的产生会造成学生厌学、出走、服毒或暴力事件的发生,严重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

二、对中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

情绪调节是指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者他人情绪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一定的策略和机制,情绪在生理反应、主观体验和表情行为等方面发生一定的变化。情绪调节是为了使个体在情绪唤醒的情境中保持功能上的适应状态,帮助个体将内部的唤醒维持在可管理的、最佳的表现范围里;同时在面临干扰事件时,情绪调节促进任务定向行为,避免和减弱由于失败和创伤带来的负情绪压力。总之,情绪调节是为了协调情绪与认知、行为,使情绪在生理唤醒、主观体验和表情行为等方面达到良好的、适应的、可管理的状态,促进任务和认知活动,提高作业成绩。中学生情绪的调节,不仅需要中学生自己,更要靠学校、教师、家长多方共同的努力才能有效。

1.让学生掌握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

学生情绪的调节能否及时有效,学生的自我调节至关重要,应该让学生掌握以下几种方法。

(1)自我教育调节法。要让学生有意识地塑造自己,培养自己乐观主义精神和坚强的意志。树立远大理想,有宽阔的胸怀,要站得高,看的远,以先进模范、英雄人物为榜样,才不会为点滴成绩而得意忘形,也不因区区小事而忧伤烦恼,才能在困难时看到光明。

(2)自我言语暗示法。言语的词句和语调的选择都会影响人的情绪,有的使人恐惧、忧虑,有的则能起到平静情绪、解除紧张之奇效。如:踏入考场,心情紧张或面对难题“手足无措”时,用言语暗示自己:“要沉住气,认真思考,一定会成功!”心情就会轻松些,头脑就会冷静下来;当自己的火气上升到怒不可遏时,用理智的言语提醒自己:“暴怒易产生恶果,会给父母、亲人造成痛苦”,就会遏制感情冲动;当自己高兴得忘乎所以时,提醒自己“乐极生悲”,就会平静自己兴奋的情绪。运用适当的言语暗示自己,有利于情绪的平静。

(3)主动与人沟通法。幸福与人共享,痛苦大家分担,这是人类所具有的特性。教师、父母、朋友、同学、周围的绝大多数人都是有爱心,有互助之心的,愿共享喜悦,共分忧愁。当自己情绪不稳定时,要主动与人交流,通过交流思想,可发泄内心的不满情绪,可让他人平息愤怒情绪,可获得解除忧愁的办法,可学到正确的思维方法,可弥合分歧,融合感情,达到相互理解、支持和信任的目的,从而平静自己的情绪。

(4)自我活动转移法。人的喜、怒、哀、乐等七情时常会表露出来,当产生一种对己或对他人不利的情绪时就要控制。可有意地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如听听音乐、打打球,或参加一些公益活动,转移视线,起到自我调节情绪的作用。

2.学校、教师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遏制其消极情绪

(1)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环境。学生学习、生活在一个集体环境中,如能敢于畅所欲言,同学、师生间相互沟通、理解、信任、关爱,紧密团结、拼搏向上,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样定能营造出一个民主、和谐、宽松的环境,在这种温馨的氛围中,学生的情绪会得到平稳的发展。民主、和谐的环境需要学校、教师用心去打造,需要调动学生的聪明、智慧、积极性共同营造。

(2)激发学生的兴奋点,燃起学生的积极情绪。学校、班级定期开展一些全体师生参加的、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活动,如举行有奖知识竞赛,体育运动会,技能、特长、才艺展示,演讲活动,故事会等,学生天天有盼头,月月有活动,就会兴奋,就能燃起学生的积极情绪,从而尽心尽力地做好每一件事,以达到提高自身素质的目的。

3.家长要经常与孩子沟通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及成长非常重要。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升学与就业的激烈竞争,生活与成长过程中的一些烦恼,使现在的中学生情绪长期处于紧张、焦虑、恐惧的状态,如果家长不及时与孩子沟通,极容易导致子女这些消极情绪的积淀,造成学生厌学、出走、服毒甚至暴力事件的发生。家长与子女一起生活,有便利的条件和亲情这个感情基础,所以更容易与子女交流与沟通。家长与子女经常交流,可消除孩子的紧张情绪,平息愤怒情绪,弥合分歧,促进理解,融洽感情,帮助中学生树立学习与生活的信心,引导中学生健康成长。

总之,我们对中学生情绪进行调节,就是要激发其积极情绪,转化其消极情绪,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增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实践活动能力,从而适应新时展的客观要求。

(作者单位:河南省罗山高级中学)

上一篇:农村高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对策 下一篇:让小学生习作从“回忆”走向“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