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校艺术管理教育探讨

时间:2022-10-20 02:20:00

美国高校艺术管理教育探讨

一、引言

艺术品商品化,在国内是近十年的事。随着艺术产品市场化不断深入,各类艺术组织数量大增,市场急需专业的管理人才。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开始注意到相关学科的建设,艺术管理(arts management or arts administration)专业在我国高校悄然兴起,迄今已为我国文化艺术产业培养了一批专才。

中央戏剧学院在国内的艺术院校中率先开始尝试培养艺术管理类人才。他们从1985年开始在舞美系中尝试开办舞台技术管理班,在艺术管理教学方面探索了十几年后,终于于2001年正式开设了艺术管理系,并于同年招收30名本科学生,这是国内第一个艺术管理专业。据统计,目前全国大约有 300多所院校开办了此类专业,“艺术管理”已经超出艺术院校的范畴而在综合类、文科类甚至理工类院校受到热捧。

尽管如此,“艺术管理”在我国目前尚不能成为一个完整而规范的专业。其专业名称还不统一,专业属性尚不明确,其“合法身份”至今还没有在教育部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里取得一席之地。“艺术管理专业”实际上只能在公共事业管理、文化产业管理以及美术学、音乐学、影视学等艺术理论类本科专业中以一个方向的形式存在。

相比之下,美国艺术管理教育在其百年艺术市场的传统背景下,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已经走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一个较为成熟、完整的教育体系。虽然国情不同,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国外经验,但它山之石,其中还是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之处。故本文将对美国高校艺术管理教育的历史和现状作一探讨,追究其教育中的特点和成功之处。

二、美国高校艺术管理教育的发展历程

1.初始阶段

艺术管理专业是在欧美艺术机构经验基础上诞生的。今天世界上最著名的两大艺术品拍卖公司,苏富比拍卖行(Sotheby’s)和克里斯蒂(或称佳士得)拍卖行(Christie’s)早在1744年和1766年的英国就成立了。1983年,美国人收购了苏富比。美术史上,著名的17世纪荷兰小画派的诞生,也来自于市民阶层构成的商品社会的需求推动,当时的荷兰已经画廊林立,作品买卖,司空见惯。

根据艺术管理培训工作的发展,有两个阶段可以得到确认:第一个阶段是缓慢成长的阶段,从1966年开始,持续到1980年;第二个阶段的发展要快的多,大约从1980年至今。

1946年,英国成立了大不列颠艺术委员会(ACGB),美国仿效其模式,建立了国家艺术基金会(NEA)。20世纪60年代,美国处于所谓的“美国世纪”,亦即经济大发展时代,把艺术和文化都直接纳入经济发展的对象,激励商业与艺术之间的联系。艺术史上的传统赞助和收藏制度已不能适应这一趋势了,需要更系统、更灵活的专业管理知识与技巧的支撑。美国耶鲁大学通常被认为是在这个领域开设第一个大学科目的学校,它从1966年就开始设立了艺术管理专业。[1]同年,哈佛商学院的托马斯•雷蒙德(Thomas Raymond)和斯蒂芬•格雷塞(Stephen A.Greyser),联手艺术管理者道格拉斯•施瓦尔贝(Douglas Schwalbe)创办了艺术经营管理研究所,四年后,这三位学者又创建了哈佛艺术管理夏季学院(Harvard Summer School Institute in Arts Administration),开始为艺术管理者提供夏季培训课程。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紧随其后,相继设置了该专业,训练新型的艺术管理专门人才。国际艺术管理教育者协会(AAAE)也应运而生。从此,艺术管理学作为一个学科在西方蓬勃兴起。

值得一提的是,1973年,也即哈佛艺术管理夏季学院建立3年后,由斯蒂芬•格雷塞主编出版了学生的学术论文集《文化政策与艺术管理》(Cultural Policy and Arts Administration),对3年来教学成果做了一次总结和展示。该论文集充分体现了在开展艺术管理教育初期,哈佛艺术管理夏季学院在教学思想和实践方面的探索过程。针对培训课程式的教学模式,这3年中,艺术管理夏季学院围绕了3个相关主题开展艺术管理专业的教学工作,分别是:政府赞助、艺术自由和公众义务(1970年);孤立艺术――寻找文化替代品(1971年);艺术与大众(1972年)。选择不同的主题开展教学说明课程设置是方向明确且分类细致的,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参加不同时期的短期培训。

2.形成教育体系

经过50多年的发展,美国艺术管理教育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较为完善的教育体系,囊括了连续性教育和非连续性教育,在职和全日制课程体现了美国联邦政府推行的教育大众化、平等化政策,保证每位成人能获得终身教育的机会。根据艺术管理网(www. ArtsManagement. Net)所提供的数据,目前美国共有约56所主要大学设立了艺术管理专业,如伯克利音乐学院、哥伦比亚大学、迈阿密大学,其中,2所大学设立了阶段性的培训课程教育,学时1周或1周以上;16所设有本科学位教育,学时3~4年;38所设有研究生(硕士或博士)学位教育,学时1~3年。另外还有一些学校提供远程教育课程,为有志于艺术管理的人们提供学位或者培训课程。

三、美国高校艺术管理教育的特点

1.以艺术为本的教育理念

和中国相类似,由于对艺术管理的理解不同,美国的艺术管理专业大致分别设立在两个领域:一是经济和管理领域,如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有的还授予MBA学位;二是艺术和人文领域,如艺术学院、人文学院、教育学院,授予MFA(艺术硕士)或MA学位。但是,当前越来越显现了向艺术人文方面倾斜的趋势。无论如何,他们意识到艺术管理涉及的面应该是很宽泛的,它与艺术、商业、法律、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都有联系。盈利性艺术组织和非盈利性艺术组织都是艺术市场中介的重要组成部分。过于重视盈利和消费,便会使艺术管理这个专业无论在研究还是教学领域都和商业靠得太近。如果过于向商业方面倾斜,那么人们所要考虑的问题就总会围绕如何让利益最大化,这当然不是一种绝对的过错,但是这同艺术本身已经没有关系了,艺术管理学科自身的发展规律就会被忽视,这个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就会产生偏离。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艺术管理学系创始人、美国国际艺术管理教育者协会前任主席琼•杰弗瑞(Joan Jeffri)教授指出:“艺术管理最核心的问题还是艺术,如果不了解艺术家,怎么能理解艺术,不理解艺术,又怎么去做艺术管理呢?”[2]2007年,琼带领她的研究生完成了关于纽约老年艺术家的生存状况报告《活着:艺术家咨询之三:特别关注纽约老年艺术家》(Above Ground:Information on Artists Ⅲ:Special Focus New York City Aging Artists),其目的是理解那些达到艺术上成熟和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艺术上不断得到满足的艺术家们如何在社区得到支持并与之交融,以及他们的关系网如何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改变。[3]琼让她的研究生参与这个项目,并不是为了告诉他们,艺术管理跟钱完全没有关系,而是想让他们知道,在商业之外,艺术管理还意味着很多。与其不谋而合的是,其他学者,如弗朗索瓦认为文化产品营销的目的是“使产品与足够多的消费者联系起来并实现与文化企业目标相一致的恒定目标的同时,使得艺术家的产品抵达可能对这些产品感兴趣的细分市场”。[4]艺术家和艺术家的作品被置于突出地位。

除了短期培训课程之外,美国各高校设立的艺术管理学科必修或选修课程都涉及了各种艺术学、美学甚至短期艺术实践,盈利性和非盈利性艺术组织管理。

非盈利性艺术组织并非指不能盈利,而是不以盈利为目的,但是同样能够公司化、市场化管理。根据美国的法律,非赢利性组织能够享受多种税收优惠,但是必须将盈利重新投入“再生产项目”,即员工只能得到固定的工资报酬,而不能得到利润分红或其他实物的分享。非盈利性艺术组织在美国同样受到重视。美国学者很早就认识到艺术的力量,詹姆斯•杰克逊•贾威斯在其《艺论》中就指出,他确信艺术的展示不但可以提高民众的修养,也可带动国家工业生产设计水平的提高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美国民众积极参与投资公共艺术场馆、城市雕塑、音乐厅和艺术家广场,创造城市艺术氛围,为大众和教学服务。例如,耶鲁大学1832年建立的特鲁布尔画廊,开创了为艺术教学服务的先河。仿照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费城1805年也建立了宾西法尼亚美术学院,并于6年后举办一年一度的公共展览。纽约市1802年成立的美国美术学院,则成为后来国家设计学院的前身。纽约所有博物馆、画廊的成立,都是市民自发的结果,均为非盈利机构的运作,有私人组成的终身制理事(受托管理人)会管理。

2.灵活多样的办学制度

美国的艺术管理教育之所以能够得到健康发展,与其灵活多样的办学制度是分不开的。艺术管理自教育职业培训的领域发展而来,现在不仅提供学位教育和非学位的证书课程教育,还分别设有普通的全日制教学、兼职教学和远程教学课程(Distance Course)可供选择。例如上文所提到的美国哈佛大学夏季学院提供的短期培训课程,就是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最早实践之一;美国Goucher College所设立的两年制艺术硕士(MA)学位的远程艺术管理教学课程,在美国就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可见,艺术管理教育可以向社会输送不同程度的人才,也可以为社会不同状况的需求提供不同形式的服务。

另外,美国艺术管理学科的部分课程在大学中逐渐泛化成为其他专业也可获取学分的选修课程。这使得这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获得更多社会认可和社会影响,也便于其他专业中有兴趣的学生了解该领域的基本状况。

3.跨学科的教育内容

美国高校艺术管理学科课程大多由多个学院共同完成。艺术管理是一门跨学科的专业,反映了文化研究机构和艺术组织的管理需要策略计划、艺术创造和社会支持。艺术管理者要想有能力应对挑战和责任心,必须掌握管理和金融技巧、熟知他们所投身的艺术创造过程、敏锐感知他们为之服务的社会动态需求。它是为了满足未来十年的专业需求,这些挑战包括如何保持艺术组织长期健康发展,他们的职责、管理和经营,收入来源和税收制度。在艺术领域,例如言论自由、艺术家对作品的修改权(First Amendment right)、审查制度和政府介入,已经是重要的、国际的、教育的和文化政策的组成部分,也是该专业的组成部分。

例如,哥伦比亚大学艺术管理学系除了系主任,还有9位与该领域相关的专业教师,以及来自商学院研究生院、教育学院和其他选修学院的全职指导员对学生的专业负责。其中一些是哥伦比亚研究生院的专业艺术管理专业的教师。另外还有来自专业领域的客座教授等讲演者定期开展讲座,提高该课程的水平。必修课程开设在三个长年相关的专业学院中:教育学院、商学院研究生院和哥伦比亚法学院。

4.强调实践的教育方法

美国大部分大学在录取学生、培养学生的审核评估过程中都十分强调实践部分,艺术管理专业同样如此。学以致用、产学研结合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

学生在入学前,必须提供一份简历,介绍自己已经接受过的正式或非正式的艺术训练、有关艺术方面的工作或志愿者经历。要获得学位,学生必须在完成毕业论文和其他学分的同时,投身艺术组织参与实习。实习为学生提供了利用和提高他们技巧的机会,发展职业计划。大多数实习是有偿的,大约有3种不同的类型:参与以学校所在地为基础的、国内的或者国际的一些与我们的专业紧密结合的组织活动。学生在实习的同时,接受艺术研究组织辅导员的辅导,并由专业的学校内部合作组织负责引导学生的选择。每次实习,都要求学生工作一定的时间,比如,哥伦比亚大学要求至少320小时。

5.方向明确的教育分工

教育分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总体上,美国艺术管理教育体制多种多样,但是每个学校有各自明确的选择。无论提供远程教育课程、短期培训课程或者专门为具体单位、具体要求制作的订单式课程,还是连续性的学位教育,每所学校的教育体制类别是比较集中的。也就是说,一个学校并不会既开设短期培训又开设学位教育,甚至授予本科学位和硕士学位的大学都是分开的。其二,每个开设艺术管理课程的院校都有自己明确的培养方向,尤其是在研究生教育阶段,音乐管理、造型艺术管理、舞台管理、博物馆管理、公共艺术管理等面向实践性的专业方向,以及偏向艺术管理相关法律、政策研究等的理论性的专业方向,各所院校一般都各有侧重,或者进一步在学院内细分为不同的专业方向。例如,南尤他州大学(Southern Utah University)艺术管理专业专门面向留学生,为非盈利组织培养合格的管理人员。哥伦比亚大学艺术管理专业分为四个学位课程研究方向:媒体管理(Media Management)、音乐商业管理(Music Business Management)、表演艺术管理(Performing Arts Management)、视觉艺术管理(Visual Arts Management)。

6.多方合作的教育途径

美国艺术管理教育集合了政府、学校、社会艺术团体、民众多方合作。除了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提供了教育大环境外,美国民众一向有热衷于向博物馆等艺术收藏机构捐献艺术品的传统,即使近年来政府一再降低税率也没有影响这种捐献的热情。学校不但自己成立各种艺术团体,也积极和社会艺术团体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经济资助和实习机会。

2006年秋季,哥伦比亚艺术管理系与Harlem艺术联盟(Harlem Arts Alliance,Harlem在此特指纽约黑人居住区)和纽约艺术组织(Alliance of New York State Arts Organizations)合作,以“投身未来艺术”(Advocating for the Arts of the Future)为主题,提供专门的实习课程,以培养下一代艺术爱好者。在四个月的实习期内,学生采访和报道Harlem艺术联盟的管理者、艺术家和艺术组织形式。最后,有关Harlem艺术联盟的调查报告中的一部分公开向几百名Harlem社区居民汇报。

四、借鉴与小结

美国艺术管理教育可以说已经成为一种样板,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之处。在这个充分市场化和城市化的国家里,如何避免艺术被过分商业化,艺术管理者如何更好地为艺术家和大众服务,是艺术管理教育和研究继续探讨的课题。目前中国的情况应当引起艺术管理教育者的注意。

第一,由艺术市场火爆而引发的艺术管理专业热门导致了一种教育方向上的失衡。艺术管理被大众甚至院校理解为就是培养那些艺术经纪人、拍卖师、策划人、节目制作人、剧目管理等人才的专业,而失去了对非盈利性艺术组织管理以及更加宏观的艺术政策制定、艺术的社会服务功能等的注视。从各类院校举办的短期培训到提供学位教育的普通课程,都存在这样培养目标狭窄的倾向。艺术管理发展得越来越像一个产业,艺术管理的重点越来越放在消费者身上。这一方面是由于市场化状态下,拍卖行、画廊、演出等商业组织获得优先发展的机会,导致这方面人才匮乏的事实;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我国非盈利性的博物馆、公共美术馆、城市艺术中心等免费面向公众的艺术设施还不够完善的现状。这样又会导致一轮新的负循环,就是政策的制定者可能不了解艺术或艺术事业的运行规律,而艺术领域的从业人员也不十分清楚政策制定者的预期目标,所以这两方面知识在人才培养上需要完成更多的交流。

第二,目前国内一些艺术管理专业已经将自身作为一种产业进行经营管理了。不仅在本科、研究生学位教育上开设课程,还设计了短期证书式的培训市场,过于倾向商业方面需求。这样不仅大量分散了连续性教育的师资力量,还在教育思想上进一步加强了商业化的力量。

我国文化艺术历史绵长、底蕴深厚,如何保护和开发我国传统艺术、繁荣现当代艺术,提高民众的艺术修养、为社会大众服务,还需要艺术管理教育具有更宏观的视野,也需要政府和民众更多的支持。

注释:

[1]罗钢等.消费文化读本[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8.

[2][4][加]弗朗索瓦•科尔伯特.文化产业营销与管理[M].高福进等.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21,24.

[3]赵志红.艺术管理的核心是艺术[J].艺术教育,2007(8):8~9.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文化产业管理研究中心)

上一篇:教育应该是绿色的 下一篇:谈电工实习的指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