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存在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09-10 06:50:20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存在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生态旅游已经成为了我国人民消费的重要方式。生态旅游具有亲近自然、利于身心健康的特点。对于提升游客精神面貌具有极大促进作用。在发展生态旅游时,游客也给当地生态带来负面影响。文章详细地介绍了生态旅游对自然保护区的干扰,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期待生态旅游与自然保护可以和谐发展。

【关键词】生态旅游;自然保护区;游客

根据我国权威部门统计,截止到2016年底,全国自然保护区已达到1832个,总面积占国土的13%,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自然保护区呈快速发展趋势,但是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并没有跟上,很多自然保护区存在缺少资金、缺少人员等问题。到了二十世纪,国家对于自然保护区的投入也在加大,对自然保护区进行盗伐、开矿等破坏性事件已经很少见到。但是,游客不文明行为给自然保护区带来的伤害却越来越严重。

一、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

第一,自然保护区拥有众多特点,无论是山林还是湿地都有很强自然性。对于森林保护区,无论是树木花草还是奇特地貌都是人们向往的圣地,是人们度假旅游首选。对于城市居民来说,长时间处于拥挤城市状态,急切渴望c自然环境相接触,去享受宁静优美、空气清新的自然环境,以疏散长期以来压抑的神经。由此可见,自然保护区旅游可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保障人们身心健康。

第二,当人们置身于自然环境中时,人们可以欣赏优美的自然环境,也可以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在导游讲解下,人们可以获取很多自然界知识,了解生物进化规律,并加深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更加热爱自然。在很多大城市的自然保护区中,普遍建有国家科普训练基地,每年寒暑假时都有大量学生进入。在这期间,学生们学到了书本上不可能获得的知识,培养了与大自然交往的兴趣。

第三,很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虽然加大投入,但是费用还是相对紧张,管理人员待遇相对较低,科研与调查经费更加无保障,地方政府支持也很有限。在很多条件艰苦的自然保护区,很多工作人员依靠自然保护区进行生活,这对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势必造成影响。

二、生态旅游对自然保护区的干扰与破坏

随着生态旅游的兴起,生态旅游对自然保护区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在一项针对全国自然保护区的调查中,我们发现44%的保护区存在垃圾污染,15%的保护区存在水污染,6%的保护区存在空气污染,其他保护区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国家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一把双刃剑,给保护区当地经济带来了繁荣,但是给保护区自身带来破坏。主要的破坏因素有以下几种:

第一,保护区为了获得更高收益,将旅游线路延伸到保护核心区,甚至修建了直达核心区域的公路,使得保护区周围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第二,在保护区周围兴建了大量人工设施,如餐馆、娱乐场所等。这些人工设施给游客带来了方便,但是给当地环境带来了巨大污染,如产生了废水污染,噪音污染和环境污染。

第三,为了修建更多公路改变保护区的地理环境,如开山修路。有些保护区设置缆车,严重破坏了自然景观的和谐。

第四,很多游客随意乱丢垃圾,在保护区随意大小便。这些行为都严重影响到保护区的自然环境风光。

第五,保护区当地的土地权属未有具体规定,很多主体竞相争抢,在保护区设置重重关卡,严重影响自然保护区的和谐。有些自然保护区与开发公司合作,对于自然景观优美的地区采取重点开发模式,这种开发模式使得景观遭到严重破坏。一些景区在保护区内修建寺庙,以此招揽香火钱,使得保护区已经失去了原有风貌。

三、防控生态旅游对自然保护区破坏的对策

要想促进保护区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保护保护区内动植物多样性,还要保护保护区内资源不受破坏。为了做好生态规划,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必须与规划公司加强对国家法律法规政策的了解,在开发自然保护区时,决不能采取破坏式方法,而应以保护为前提,在实验区内进行开发,开发线路不能太多,环境容量必须进行精确计算,绝不能为了经济利益而失去环境利益。在设计线路时,不应该随意改变自然景观,应当尽可能维护原有自然风貌。

第二,在进行规划时,应当对生态景区进行全方位了解,对于生态环境、生态质量和动植物资源进行综合评价。在设计自然风光时,必须考虑到形状、质地等其他因素,自然风光应当保持原貌,而不应随意添加人为因素。在进行调查时,还需要对自然景区中的危险事项进行排查,例如泥石流、滑坡、放射性物质等等危险性事项发生概率进行调查,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危险事故发生。还需要对自然景观中生态脆弱部分进行调查,防止旅客侵入生态脆弱区,保障生态环境的原貌。

第三,在规划时应当按照三控制原则进行。自然保护区与其他的环境区有很大不同,自然保护区拥有生物多样性特点,为了更好地开发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首先必须保障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随后才能进行适度科学开发,促进旅游业发展。为此,我们应当贯彻三控制原则,促进旅游业发展。其一,对旅游开发区域进行严格控制,只能在实验区域开发旅游产品,绝对不能在核心区域开发旅游产品。其二,设计旅游产品项目应当受到严格控制,不能随意设置宾馆饭店,更不能建设游乐园等大型游乐设施。其三,开发强度应当严格控制,对于景区每日招待游客人数也应当有所限制,防止景区超载招待游客。

第四,在开发自然保护区的同时,也应当加强当地社区发展。在第七次世界自然保护区大会上,与会者提出了保护区与社区共管共发展理念,两者可以相互结合,共同发展。在开发自然保护区时,应当适当提升私人保护区内人员生活水平,使自然保护区内人员生活水平与自然保护区外人们生活水平相一致。在开发生态旅游时,必须促进自然保护区人民生活水平与精神水平双提高,使得当地人民能够自觉地投入到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工作中来。

第五,加强对生态保护项目的管理。首先,可以对生态管理项目人员进行培训,使人员懂得基本知识,懂得如何引导游客在不破坏环境的情况下继续旅游。其次,培训当地导游,使当地导游不仅具有导游知识,还必须具有基础生态学知识。最后,必须加强对当地景区生物资源生态环境的监控,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并予以改正。

参考文献:

[1]中国绿色时报.我国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达1766处[N].中国绿色时报,2008-02-04(1).

[2]王献溥,崔国发.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M].北京: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249-321.

[3]梁锦海.生态旅游地开发与管理研究[J].经济地理,2001,21(5):625-632.

上一篇:企业文化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主要作用 下一篇:浅析西门子PLC控制网络的配置策略及具体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