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颅内出血外科治疗28例分析

时间:2022-09-10 06:35:42

新生儿颅内出血外科治疗28例分析

摘要 目的:探讨手术对新生儿颅内出血的疗效。方法:根据出血量、出血部位和类型的不同,对28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分别实施抽吸引流或开颅血肿清除治疗。结果:治愈13例,好转6例,放弃治疗4例,死亡5例。14例进行了随访。有智能、语言、肌力障碍等脑损害后遗症者5例,完全康复者9例。结论:外科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改善生存质量。

关键词 颅内出血 神经外科手术 维生素K1

颅内出血是新生儿常见的一种严重疾病,不仅能引起脑积水、皮质广泛软化、癫痫和智能障碍等脑损害后遗症,也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我院1995年6月-2005年6月收治新生儿颅内出血950例,对其中28例进行了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男17例,女11例。出生天数:1~10天4例,11~20d12例,21~33天例。围产期因素:足月儿21例,早产儿7例;有宫内窒息6例,助产lO例,剖宫产5例。临床表现:嗜睡5例,浅昏迷14例,中、重度昏迷9例;高热16例,惊厥15例,肌张力和先天性反射消失6例,一侧瞳孔散大5例,呼吸不规则3例;全部病例都有前囟饱满和不同程度的贫血。CT:所有患儿均行CT扫描,呈现颅内巨大血肿为主的混和性出血,主血肿30~55ml,脑内血肿16例,硬膜下血肿9例,小脑血肿3例,合并缺氧性脑病8例,术前已有脑梗塞改变4例。

方法:抽吸引流:对近前囟处的血肿、较小的硬膜下血肿及小脑血肿进行置管抽吸引流治疗,引流时间3~5天,共19例。开颅血肿清除术:巨大的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或病情进展迅速,出现脑疝表现的患儿,实施开颅术,血肿清除后骨瓣原位固定,共9例。

结果

本组28例中,治愈13例,好转6例,术后放弃治疗4例,死亡5例。对14例患儿进行了8月-9年随访,有不同程度智能、语言、肌力障碍等脑损害后遗症者5例,完全康复者9例。

讨论

新生儿颅内出血多见于早产、难产、窒息的患儿,产钳或胎头吸引器助产,更加重脑损伤,产生严重的缺氧及缺血状态;早产儿出生第1周内凝血功能尚不完善,缺乏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而这些因子均需有足够维生素K方能合成。新生儿肝内维生素K储备不足,加之母亲哺乳期偏食摄入不足,肠道内缺乏细菌,致使维生素K合成不足,这些因素导致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脑血管自主调节能力的损伤,脑血管壁通透性增高,极易发生颅内广泛出血。

临床新生儿颅内出血主要表现为兴奋症状和抑制症状,或交替出现。早期可见到贫血、体温改变、惊厥、嗜睡,严重时出现意识恶化、前囟隆起,骨缝开裂,呼吸不规则,瞳孔散大等危重表现。CT扫描可见到硬脑膜下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内出血、脑室及其周围出血、小脑出血及混合性出血。出血范围广,有时形成巨大血肿。

对早产儿凝血因子缺乏患儿,常规注射维生素K1预防颅内出血,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治疗也有了长足的进步,而预后不良的重症患儿,由于观念的影响多数家属难以配合外科治疗,选择了放弃。我们对28例患儿实施了手术治疗,治愈好转率达67.8%。新生儿手术耐受性差,术中必须尽量减少失血,并适量输血,控制手术时间,不宜去除颅骨瓣减压。

上一篇:婴儿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症致颅内出血20例分析 下一篇:鼻饲辅以安慰奶嘴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