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词“径直”的词汇化问题

时间:2022-09-10 05:55:44

副词“径直”的词汇化问题

【摘要】“径直”作为一个副词,经历了一个词汇化的过程。本文旨在通过语料考察来探究副词“径直”的词汇化过程及其原因。

【关键词】“径直”;词汇化;过程;动因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11-0010-01

一、“径直”在共时平面的分布情况

《现代汉语词典》①“径直”作副词有两种用法:(一)表示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道,不在中途耽搁。如:登山队员径直地攀登主峰。(二)表示直接进行某事,不在事前费工夫。如:你径直写下去吧,等写完了再讨论。

另外,我们在北大语料库中检索到副词“径直”共1038例,通过考察,我们可以发现“径直”还有以下几个特点:

(1)可以与动态动词同现②,这类动态动词又可以分为:

a.持续动词,如“跑、走写”等,如:曹小妹没有理他,径直走到台前。

b.瞬间动词,如:“取、倒”等,例句:她径直倒了下去。

(2)通常与介词“朝、向、到、往”等连用,如:回到坑口,同往常一样,他没有急于回家,径直向队部走去。

(3)在与动态动词连用时,动态动词后往往带有趋向补语,如:

他们不敲门径直走进去,在同亲友谈话之前,先拨弄壁炉的火。

(4)“径直”后一般可以加“地”③,例如:他们不仅不嫉妒报复对手,而且会径直地问对手:"我想赶过你,和你一样有成就,请你告诉我成功的秘诀。

(5)“径直”可与其他副词连用且经常位于其他副词之后,例如:寒暄了一阵,他就径直地向办公室走去。

二、“径直”的词汇化过程

《说文解字》④对“径”的解释是“径,步道也。从彳,声”。其中对“直”的解释是“正也。”“径”最初是个名词,“直”最初是个形容词,但后来二者又发生了虚化。我们可以发现,“径”虚化后有“径直、直接”的意思,“直”虚化后有“仅仅、只是、竟然、径直、简直”的意思,两者作副词都有“径直”的意思。由此我们可以推测“径直”的词汇化并不是开始于“径”和“直”各自词汇化的完成,而是有所交叉。

在分析语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径直”的历史演变比较复杂,历史上存在两种词性不同的“径直”:形容词和副词。

通过语料考察,我们了解到“径直”结构的出现是源于“径”与“直”这两个词的高频紧邻共现:

1.接径直施,以推本朴,而兆见得失之变,利病之反。(《淮南子》)。

2.郭璞曰:坑衡,径直貌。(《昭明文选》)。

3.径直千官拥,溪长万骑容。(《全唐诗》)。

在例1中,“径”与“直”是独立的两个词,在语法上并没有直接联系,例2、例3中的“径直”则是短语。

从东汉到隋唐五代,“径直”最典型的用法则是组合在一起高频出现在定语位置上,如:

4.失平常之事,有怪异之说,径直之文,有曲折之义,非孔子之心。(《论衡》)。

5.师因在账里坐,僧问:“乍入丛林,乞师指示个径直之路!”(《祖堂集》)。

通过上述的例句我们可以看出“径直”已经逐渐从短语凝固成了一个词,且具有形容词的一些特性。

到北宋时期,“径直”承袭了以前作谓语的用法,其作定语的用法较之前面几个朝代更加普遍,其使用频率增加,“径直”在句子中的位置也更加灵活了,如:

6.其河东西径直,长五里余,阔四五丈,深二丈三丈至五六丈,皆凿坚石。(《太平广记》)

7.屈之则首尾相就,舒之则径直如绳。(同上)。

8.张丞相谓,其应机接物,孤峭径直,不犯刊削。(《禅林僧宝传》)南宋是一个转折点,在这个时代已经可以非常肯定地说“径直”是一个形容词了。此时的“径直”可以受“甚”、“甚生”等词或词组修饰以及灵活的作谓语和定语,也可作状语,如:

9.上堂:“老胡开一条路,甚生径直。”(《五灯会元》)。

10.古人为人处甚径直。(同上)。

11.问:“不假言诠,请师径直。”(同上)。

12.问:“如何是径直之言?”师曰:“千迂万曲。”(同上)。

另外,“径直”作为副词的用法也在南宋初露端倪,如:

13.何如且一径直截去,到此处了,却往他所,何害?(《朱子语类》)。

14.读书理会义理,须是勇猛径直理会将去。(同上)。

15.师云:“若有提诲,即埋没足下。”又问:“请和尚径直指示。”(《古尊佛语录》)。

通过上述例句我们可以看出“径直”的语义功能、句法功能等几乎都与当前我们所使用的副词“径直”重合,我们可以说“径直”的词汇化完成了,然而“径直”作形容词在这一时期仍有出现,虽然使用频率较低,但在少数文献中仍有例证,如:

16.黄道内外,各自有其道,视日远近为迟疾,其变数之加减,如里路之径直斜曲也。(《二十五史・明史》)。

17.今黄、淮交会之口过於径直。(《二十五史・清史稿》)

民国时期,“径直”作形容词的用法基本不再出现,“径直”完全确立为一个副词,还出现了“径直”与其他副词如“却”、“便”等副词的连用的用法,如:

18.她们一见门开,便径直跑进王家中堂内。(《古今情海》)。

三、“径直”词汇化的动因

1.双音化的普及与思维组块的驱动

汉语在发展过程中,双音节词汇不断增加,由于“径”、“直”的高频紧邻共现,这可能使人们在思维中无意的把它们组成了一个模块。学者董秀芳就在其著作中提到“心理上的组块过程使得原来分立的单位变得互相依赖,相应地,原结构的较为清晰地理据模糊甚至最终消失”,我们可以推断“径直”就是在这样地在不停的组合使用中最终完成了其词汇化。

2.句法位置的灵活多变

从上述语料中我们可以发现,“径直”组合在句子中作过主语、谓语、定语及状语,其句法位置从底层逐渐演变到了高层,而且越来越灵活,这也为其语法化提供了条件。

本文通过共时描写与历史比较阐述了“径直”的词汇化过程,但对其词汇化的动因研究得不够透彻,这是本文的不足之处。今后我们要继续研究副词的词汇化问题,以便人们可以了解和更好地运用这类词语。

注释:

①中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②肖应平.现代汉语情态副词与动词情状的同现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10).44-46.

③蒲晓红. 情态副词多维考察[D].西北师范大学,2010.

上一篇:建筑节能玻璃膜的应用与建筑节能效果分析 下一篇:河源市客家民俗文化旅游产业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