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汉语否定副词“不”

时间:2022-10-07 01:59:28

论现代汉语否定副词“不”

摘 要:否定是汉语中常常提到的一个概念。汉语中的否定有两种:一种是没有语法标记的;定,还有一种是含有语法标记的否定,如运用否定副词对说话内容进行否定。一般认为,否定副词“不、没、别”常用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前表否定。其中,“不”主要用于否定主观意愿,“没”主要用于对过去事件进行的否定。本文归纳出几种“不”的组合搭配,对否定副词“不”的语义分析总结出“不”的几种否定范畴。最后分析归纳“不”不适用的几种格式。希望通过这些分析,能够进一步丰富否定副词“不”在语义和用法上的特征。

关键词:否定副词;“不”;用法;语义

1 “不”的用法

“不”在句中的格式比较灵活,可以与不同词性的词语进行搭配,如:

1.1 不+动词

“不”放在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前充当状语,表示对动作本身进行否定。(1)我瞧他那长相,就知道他不是个好东西!(2)你这姑娘怎么那么糊涂不懂事?(3)这个我还真不记得,我只看报纸,他是哪电视剧里,是怎么着,我不知道。(4)叫我走,我还偏不走,这又不是你家,你管得着嘛!

“不”与动词性短语组合,可以表示否定动作本身,如例2中否定姑娘“懂事”,例3中否定“记得”这一动作。“不”还可以对动词关涉对象的属性、关系进行否定,例1否定的就是“他”的人物属性,例4中否定“家”与“你”的关系属性,即“这家不是你的”。

1.2 不+形容词,表示对形容事物的性质特征进行否定

(1)尤其是对于的杂牌军和地主武装,因其战斗力不强,官兵贪生怕死,遇到力量较强的部队一冲就乱,一乱就败。(2)老妇人的那句“大家都不容易”,其实是挺幽默的一句话,可我听了却鼻子一酸,差点流下了眼泪。例1中,笔者否定的是杂牌军和地主武装的战斗力,即否定其“战斗力强”。例2否定的内容则是“大家容易”。需指出,“不”所修饰的形容词必须是表示属性、状态的具有描写性的性质形容词,而对于表示程度的状态形容词,“不”不能与之组合,如:(3)太阳出来了,屋子里一点也不冷冰冰了。

1.3 “不”单独使用

“不”在对话省略形式中,往往可以独立成句。(1)有人问我们愿不愿意以此交换,或者选别的球员,我说,“ 不,我们要选姚明。”(2)“你也是河北的?”,“不,我是从山西来的。”(3)这是梦么,不,这是生活,是历史。那声音那形象久久地在我心中荡漾!在例句1中,“不”否定了“我们选别的球员”,降低了句子信息的冗余度,使句子更加简练。例2、3中的“不”实质是一种自我说话内容的修正,“不”后面的内容就是所修正的内容:“我是从山西来的”、“这是生活”。

1.4 “不”+名词

根据名词不能受副词的修饰的规则,“不”不能直接与名词组合。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语言也相应不断地发生变化,副词与名词的组合这一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如:(1)你怎么欺负女孩子,你也太不男人了!(2)她平时斯斯文文,谁知道吵起架来,一点也不淑女。

“不+名词”是“副词+名词”格式的一个代表。在此格式中,虽然副词修饰的是名词,但被修饰的名词往往除了本义以外,还带有某些描写性的特征。“男人”的意思指的是“男子汉气魄、勇敢”,“淑女”指“文静,贤淑”,用否定副词否定名词,实质是否定名词所代表的事物的属性特征。这种用法越来越常见于文学作品与日常口语中。

1.5 “V 不 X”

“不”常常放在动词后修饰补语。如“吃不下,睡不着,看不到”。既可以做可能补语“看不到”,也可以做结果补语“说得不好”。“不”否定的是动作的结果、趋向、可能性。

1.6 “不”的对举格式“X不X,X不X”

对举格式是汉语中比较特殊的一类格式,如下列句子:(1)瞧他那副打扮,人不人,鬼不鬼的。(2)办公室在九楼,高不高低不低,犹豫半天她还是决定徒步走上去。

1.7 “不”的非否定用法

我们常说的都是“不”的否定用法,然而“不”除了否定副词的用法外,有时放在句中并不表示否定:

(1)这不刚来了客人嘛,茶还是热的呢。(2)他不上个月炒股赚了一大笔么,还在这哭穷。(3)外面不下雨么,带件雨衣吧。(4)你不懂日语吗?帮我看看这说明书上写的什么。

“不”表示非否定的用法在口语中十分常见,一般来说,这一用法常常需要语气助词及上下文语境的烘托,如:(1)这不是王先生嘛!(2)这不是王先生。(3)他不退休吗,每天就在家种些花花草草的打发时间。(4)他不退休吗,都这么大年纪了还这样奔波。

例(1)中由于有语气助词“嘛”,表达的意思与“这不是王先生”完全相反。(3)所表示的意思是“已经退休”,而(4)所表达的意思是“他没有退休”,与前者截然相反。可见,上下文的具体语境对于否定副词“不”是否起否定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当“不”不在句中起否定意义时,大多表达的是一种语气,带有“解释、惊讶、肯定事实”等意味。

另外,在一些特定格式中,“不”的意义也与用作否定意义时不同:(1)他好不容易才考上大学。(2)他好容易才考上大学。(3)街上人山人海,真是好不热闹!(4)街上人山人海,真是好热闹!(5)对方只好笑着认输,个个都称赞她的厨艺了不得。(6)对方只好笑着认输,个个都称赞她的厨艺了得。

从对比的例句中可以看出,多一个“不”字并没有对句子的意思有任何改变,而是表达出完全相同的意思。在这里,“不”也没有否定的作用,而是口语中常见的一个语气成分。

上海话中,常常有“不要太+形容词”这一现象,如:(1)人家不要太有钱哦,房子买了一栋又一栋!(2)她每天回家都有饭菜等着,出门有车接送,不愁吃不愁穿的,日子不要太舒服哦!(3)这件衣服是专门找设计师定做的,穿上身效果不要太好哦!

在这些句子中的“不要太”并不是否定的意思,而是肯定的意思。“日子不要太舒服”的意思即是“日子太舒服”。吴语上海话比较倾向于用这种结构,能够起到加强肯定语气的作用。

2 “不”的语义分析

通常来说,“不”用于否定主观意愿和态度,表示说话人的某种决心;“没”主要否定过去发生的事件。

2.1 “不”表示对主观意愿、态度的否定

(1)我不喜欢父母干涉自己的事情,但在心理上又依赖父母。(2)我不想再跟她谈这个话题,她似乎也看出了我的心思,于是便堆起笑容问我要不要来杯茶。(3)有的人当挫折损害了自尊心以后,往往不去承认客观事实而编造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

在这些例句中,“不”否定的是人的主观意愿,往往表示说话人对某事持有的态度、看法,如“不喜欢父母干涉自己的事情”是说话人对待此事的一种态度,这个时候否定副词只能用“不”。

2.2 表示对动作本身进行的否定

(1)昨天我不在家。(2)昨天我没在家。这两个句子都是对过去进行的否定。比较这两个句子,不难发现,“不在家”是对“在家”这一动作本身的否定,更加强调动作本身;而“没在家”否定的是一个事件,带有客观性陈述色彩。

2.3 表示对关涉对象的属性、关系进行的否定

(1)我看自己的头发实在是不好看,就到的理发室请他们帮我重新理一理。(2)尽管人们已发现了很多的化学元素,但对这些元素之间的关系并不清楚,更没有找到元素性质的基本变化规律。(3)一般不要称其中某人为“我的朋友”,因为这似乎暗示另外一个人不是你的朋友,显得不友善,也不礼貌。

例句(1)中,不好看是说“我的头发不美观”,是对头发美观属性的否定。(2)中的“不清楚”指的是元素之间的关系模糊不易区分,是对关系的描述。(3)的“不是”否定的是“另一个人”与“你”的关系,是对两者之间关系归属的否定。

2.4 “不”用于阐明一般规律

(1)太阳不从西边升起,你是哪根筋搭错了?(2)有星星的晚上就不会有月亮。(3)一种文化的发展从来不是孤立进行的,它势必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获得新的生命。(4)好面子的人是不会承认自己要面子的。

这几个句子都是用“不”来阐明事物发展的规律和倾向,带有肯定、断言的语气。

2.5 否定常见性、习惯性的行为

(1)他既不抽烟,也不喝酒,绝对是个顾家的好男人。(2)她不说人家闲话,不管人家的闲事,安安分分规规矩矩地做他自己本分的事,大家自然也都喜欢她。(3)他有车却从不开车上班,而是每天早起半小时走路去公司。

以上三个句子都是对象日常生活习惯行为的否定,即“通常情况下较习惯发生的行为”如“通常他不抽烟,通常她不说人家闲话”。

2.6 静态的否定

“不”进行的否定一般是静态的否定,否定的是某个静态的属性或状态,而“没”则是对动态过程的否定,否定的是事件的发展过程未开始,或过程尚未发展到预期阶段,例如:(2)壶里的水不开,你别拿来喝。(2)壶里的水没开,你再等它烧几分钟吧。

例(1)是对水的静态性质进行否定,(例2)是对水的变化动态过程进行否定。一般不强调事物的变化过程时,我们选用“不”来做否定。

3 “不”不能适用的情况

3.1 “不”+V+过

现代汉语中,表示未经历过某件事一般用“没+V+过”,不能出现“不+V+过”这样的格式,如:(1)我没骂过人,更别说打过人了。(2)我不骂过人,更别说打过人了。(3)我没穿过这么贵的衣服,价钱都够我买好几件了。(4)我不穿过这么贵的衣服,价钱都够我买好几件了。

3.2 “不”用在否定过去时,通常只能否定状态或是常规性的事,不能用于否定具体的某个动作

(1)我昨天不在家。(2)我昨天不去菜市场买菜。(3)我以前不看电视。(4)我前天不看电视。

例(1)中,不在家只是过去一个静止的状态,所以可以用“不”来否定。而“去菜市场买菜”是一个具体的动作,不能用“不”对其进行否定;(3)中“看电视”是指一件常规性的事,一般情况下可以用“不”,然而加上时间“前天”就把常规性的“看电视”具体化为某个具体事件了,这时就不能再用“不”了。

对于“不”这一否定副词,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充分掌握其用法和规律,并将其与“没、非”等近义词做了详尽对比。本文仅以粗略的角度概括分析否定副词“不”的一般知识,希望能够提供有限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梁文琴.现代汉语中的“不”和“没”[J].新余高专学报,2007(5).

[2] 刘丹青.语法调查研究手册[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3] 刘金梅.汉语肯定与否定格式同义例释[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9(6).

[4] 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5] 马真.现代汉语虚词研究方法论[M].商务印书馆,2007.

[6] 吴艳.“不”与“没”的比较研究[J].渝西学院学报,2005(2).

作者简介:欧怡韵(1988―),女,上海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语法。

上一篇:论版式设计中的“留白”艺术 下一篇:资源枯竭城市艺术化再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