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研究:在教育教学中推进心理咨询工作

时间:2022-09-10 05:45:12

行动研究:在教育教学中推进心理咨询工作

一、问题发现与思考

笔者学的是学校心理教育,在幼师班担任幼儿心理学教学工作。观察中发现,中专生与普高生相比的特点是:追求成人生活,自卑敏感,脆弱易恕。2010年10月份,一个班主任说班里有个女生有自残行为,需要帮忙咨询。接触发现她不认为割腕不正常。心理咨询是个求与帮的过程,像这类没想求助的学生,心理老师要怎么帮她?心理工作者怎样利用有限的条件让学生“被动”咨询?为此,笔者做了这次研究。希望了解学生的咨询意向,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帮助,使他们在迷茫困惑时能找到对策或心理咨询。

二、行动研究的定义

行动研究的定义主要有:“行动研究是实践工作者试图科学地研究他们的问题以指导、纠正和评估他们的决策和行动的过程”( Stephen Corey,1953); “行动研究是一种自我反思的方式,社会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他们(1)对自身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事业的理性认识和正确评价;(2)对自己的工作过程的理性认识和正确评价;(3)对自己的工作环境的理性认识和正确评价”(Kemmis & McTaggart,1982)。

一般认为,行动研究有三个阶段:1.规划(包括搜集资料或观察);2.采取行动;3.搜集关于行动的后果的资料(Kurt Lewin,1947)。

三、行动计划与实施

(一)制定行动计划。

通过发放问卷、个别谈话、查阅资料等方式来了解学生咨询方面存在困难的原因:

1.中专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

本校中专生年龄在16-18岁之间,处在青春期。身体机能在快速发育,心理处在“断乳期”,表现为:独立性增强,情绪两极化,心理上“锁”,心理向成熟过渡,行为易冲动。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力度不够。

学校没有心理咨询室,没有开设心理健康课,学生不知道该去哪里咨询心理问题。

调查发现,本校36%的学生自行解决自己的烦恼,除了倾诉之外,65.2%的学生会选择不健康的情绪宣泄方式;63.1%的人不知道心理咨询可以帮他们;89.8%的学生写出需要求助于心理老师的各种情况。

针对上述现状及原因,课题组决定:

(1)针对学生的心理烦恼及咨询顾虑,通过“心灵之约”板报宣传心理知识、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及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要求。

(2)通过课堂教学,在接触到的学生中宣传心理咨询。

(3)开通网上心理咨询,公布咨询QQ号,设置心理信箱。

(二)实施行动计划――在教育教学中推进心理咨询工作。

1.培养学生对咨询工作者的好感,增进信任感。

由于学校专业不同,教师很少有机会接触其他专业的学生,所以计划从幼师班学生入手,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对心理教师的感情,增进信任感。充分利用学生手机聊天的有利条件,公开网上心理咨询QQ号,鼓励学生网上留言。

2.利用作品分析法发现有心理困扰的学生。

作品分析法是《幼儿心理学》的内容,又叫产品分析法,是对调查对象的各种产品,如笔记、作业、日记、文章、绘画作品等进行分析研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把握特点和规律的方法。可用于智商测试,了解人的知识、技能、技巧,对事物的态度、智力、能力的水平等。从作品的内容和质量中也能分析出个性品质特点、情绪状态等。笔者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作品体验该方法,趁机发现并留意有困扰的学生。

有心理困扰的学生在绘画作品中会出现阴雨、悬崖、流泪或矛盾的画面。像那个自残的女孩,画中有十字架、带着面具的行人,主人公背对着凌乱的琴谱,低头坐在角落里。可以看出她没有自己说的那样坚强,自残也没有解决她的困扰。

3.教学中有针对性地给出有益心理健康的方法。

观察和调查发现,有困扰的学生多敏感、自卑、情绪低落,遇到挫折就产生畏难和悲观情结。所以利用课堂空余时间补充一些健心策略、心理游戏等。包括疏导宣泄不良情绪的、培养自信的、人际交往技巧等。让心理困扰学生自然地学到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

(1)真诚关心敏感学生。

心理困扰学生多不敢回答问题,不敢直视老师,课下很少主动咨询。笔者在课上针对其实际表现及时夸奖、作业本上写些鼓励性批语、偶尔目光接触时自然的微笑和赞许等。课下和他们谈心,让他们“被动”地感受心理咨询的益处,欢迎他们随时求助。

(2)与班主任、其他任课老师交流,联手营造温暖的心理氛围。

除了在课上留意困扰学生,还与其他老师、班主任交流,以获取更多信息。同时提醒他们避免给这类学生带去伤害。有时还联系家长,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系统。比如和那个自残的女生交谈发现,父母忙于做生意,假日都是被反锁在家的。除了呵斥,他们很少和孩子沟通。所以去做父母的工作,希望他们多多理解孩子,用心呵护孩子。

经过半年的实施,学生的精神状态不似以前那样消沉,自卑的学生能举手发言、上台演讲。网上咨询已展开,有些同学留言或直接咨询,甚至其他专业的学生也加入进来。

四、行动反思与总结

研究最后发现,幼师班学生在心理学课堂上积极性提高,态度端正,形成健康的就业观,很多学生做出了心理咨询的尝试,QQ咨询有二十多人次。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网上咨询课题组不能准确获知求助者的情绪体验。

2.部分学生不愿透露真实姓名,无法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

3.某些学生咨询结束后不再露面,不能确切了解咨询效果。

4.对其他专业的学生影响较小。

总结:

1.本次研究较好地完成了计划,让课题组接触到的学生通过心理咨询成长起来。

2.行动研究要因地制宜,其他专业可以结合思品课开展。

3.一些不足和需要改进之处:

(1)“心灵之约”板报上公开咨询QQ号。

(2)通过讲座、广播、招募团辅成员等,让更多学生了解心理咨询。

(3)争取在学校开设咨询室。

(4)既然是课堂教学,应该多与教材内容融会贯通,不能顾此失彼。■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11.78.

2.张荣品.浅谈如何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品牌(理论月刊).2010.12.153.

3.美.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著.王垒 王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1.380.

上一篇:对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现状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素质教育需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