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时间:2022-09-10 05:23:50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摘要:如何优化化学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是深化化学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是高中化学教学要求的核心。教师要从创设情境,优化课堂等角度进行多维优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教学效果。高效课堂,顾名思义就是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的追求,表现为教师教得轻松、高效,学生学得愉快、高效。那么,如何才能构建高效课堂呢?作者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了以下几点,供广大同仁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3-0242-01

1.转变观念,科学施教

化学课堂教学是化学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教学本身是围绕着学习展开,教是为学服务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起引导、组织的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主动学习意识,改变过去的满堂灌。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课堂不再是格式化程序的场所,而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优化教学过程,实施开放式教学,为学生提供探究学习的机会,把化学知识的学习运用过程设计成一定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索求知、在活动中发现创新、在活动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探究活动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活动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并能对自己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对新知进行自主建构,掌握科学探索和研究的方法。

2.树立教材范例观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但不是唯一的依据。我们应该把教材看做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它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而是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事物并进行反思、批判和建构意义的中介,是案例或范例。因此,我们应该强调教材是学生发展的"文化中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师生进行教学活动的目的不是记住"话题"本身,而是通过"话题"这一中介进行交流,获得发展。例如,在进行《原子的构成》这一课题的教学中,教师如果按照教材的呈现形式,按部就班地向学生介绍原子的结构,显然极为单调,有的学生可能会昏昏欲睡。2009年浙江省化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获得者、杭州四中的李甲虎老师在执教《原子的构成》这一课题时,将人类认识原子的过程介绍给学生,引领学生重走原子结构的发现之旅。其教学过程如下:教师首先将人类认识原子的过程介绍给学生,从德谟克里特的朴素原子学说,到道尔顿的近代原子学说,到汤姆逊发现电子、想象建立起原子的"葡萄干布丁"模型,从而揭开了原子的神秘面纱,再到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最终确立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引导学生站在科学家或研究者的角度,思考或评价科学家的实验结果。尤其对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中"极为不可思议的"实验现象只有极少数的α粒子反弹回来这一现象提出质疑,进行深入的思考,最后启发学生得出原子核质量大、体积小、带正电等基本特征。李老师这样做,既能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同时又对学生进行了一次很好的化学史教育,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质疑精神和科学态度,使学生自我完成了知识的建构。

3.营造启发式学习氛围,创设情感教学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包含着多方面教学要求的教学观。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勿牵,强而勿抑,开而勿达。循循善诱是一切教学原则,强调要掌握其法的时机。所谓"喻",就是启发、诱导。引导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走;鼓励学生,而不是压抑学生;启发学生,而不是代替学生作结论。教师如果能够这样教学,就能使学生产生"和、易以思"的效果,即是说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学习感到容易,又能进行独立思考,发展思维能力。从教育心理学可知人的情感特征直接表现在对学习的态度上,愉悦的情感体验可以转变成他们的内在学习动力。反之会阻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化学教学中情感教学情境有:师生间情感交流,如教师对学生满腔的热忱,学生回答问题时予以鼓励的目光。多表扬鼓励。在教学中教师用语生动形象,风趣幽默,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乐于学习。对于激发学生思维。可以分成小组学习和让学生扮演老师,体验讲授者的角色,采取多种手段进行教学实践。老师应当适当的缩短自己的讲解时间,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以激发学生表现心理。在实验中生活中书本中主动获得信息,如以图例为载体,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组织学生进行抢答实验反应的结果等。创设一些新的情景,使死板的知识变得富有生机和趣味。培养学生的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入学习状态,让他们在自主自觉追求知识的心态下,在乐中发问,理解。

4.开展与生活中化学知识相关的实验探究教学

化学实验是进行研究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化学实验的基础上,学生从具体的形象思维转入抽象的逻辑思维,从而提高理性认识。化学实验还可以培养学生谨慎的科学态度,以贴近生活和发生在身边的化学现象为素材,组织探究实验活动,既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在国民及生活中的实际运用。例如选取日常生活的素材可进行"自制肥皂与肥皂的洗涤作用"、"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电池"、"温度对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影响"等实验。选取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为实验内容可进行"用氧化还原滴定法或电化学分析法测定污水中的化学耗氧量"、"用淀粉自制吸水材料,并进行模拟保水试验"等实验。通过化学实验来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问题,对于拓展化学实验的功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5.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科技的发展,为新时代的教育提供了现代化的教学平台,老师除了采用对学生提问,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查资料,写小论文等等传统的教学方式之外,还可以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如网络、投影仪、录音录像、制作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制作复杂化学过程的演示动画,它除了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视觉上的冲击以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表现客观事物和各种化学现象,能在短时间内展示事物的运动和发展的全过程,为学生提供大量而丰富的感性材料,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能将传统教学手段不能表现的许多现象和过程进行形象而生动的模拟表现,它是传统教学手段的补充和延伸,两者协调配合,就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分子、原子、分子的极性、原电池原理等概念时,实验很少,内容又较抽象,学生理解往往比较困难,如原电池原理,课堂演示实验结束后,学生仍然对于原电池放电过程中正、负两极电子得失顺序和电子、电流的运动方向等内容不甚了解,这时可利用计算机模拟其放电过程,整个过程相当直观有趣,学生易于接受。再如分子的极性判断,一直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难点,内容抽象,教师不易教,学生不易学,此时也可用软件模拟。从而使只能通过口头语言描述的抽象问题,变成动态的直观图示,有效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上一篇:浅析"读――思――练"理念下物理教学中教师的... 下一篇:谈生物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