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默读的作用

时间:2022-03-19 12:45:33

内容摘要:阅读教学的本质就是对话,“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多重对话关系中的核心。

关键词:默读 个性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而且在四个学段中都有明确的界定和要求。朗读和默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两种阅读方法。在提升学生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上,两者应只是在各自的侧重点上有所不同,但决无孰轻孰重之区别。尽管如此,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对两者的重视却存在着严重的偏失。

朗读被放到了一个无以至极的高度,甚至可以说是朗读代替了阅读。无论是常规课还是公开课上无不为“热闹”和“生动”的朗朗书声所主宰。课堂上不乏反反复复的不同形式的精彩朗读和精心指导,却鲜见默读相关方面的训练与培养。默读在阅读教学中的弱化甚至缺失,已经造成了语文教学的失衡。长此以往,要达成“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的课程目标,实在是很难。

造成这种失衡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对默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缺乏深刻的认识。那么,默读在阅读教学中有哪些重要作用呢?

一、默读是学生未来学习发展的需要

阅读是人们获取的必需信息主要方式。当今社会已步入信息化时代,人们的生活、工作已与阅读息息相关,随着社会节奏日趋加快,对人的阅读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快速、高效”的阅读方法也就成为了人们的必要。在众多的阅读方法中默读因其实用范围广、阅读速度快、持续时间长等特点便成为人们的首要选项。一个现代人,必须善于默读,善于广泛吸收知识,善于捕捉各种信息,善于在读中思考、比较、鉴别获取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一个缺乏默读能力的人自然不会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也不可能有浓郁的阅读兴趣,很难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同时,默读也是其他学科在学习中普遍采用的方式,学生的各科学习都与默读相关。学生默读能力和默读习惯关系着学生的整个乃至一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进程。语文教学肩负着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和默读习惯的特殊任务,在阅读教学加强默读训练和默读习惯的培养是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和终身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默读是发展学思维和培养综合能力的需要。

阅读过程也是思维活动参与的复杂过程,没有思维活动参与,阅读便失去其本质意义。思维参与的广度与深度就决定学生对文本“感悟、理解、欣赏、评价”的效度。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又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默读是一个多种思维活动参与的过程。在默读过程中学生边读边思,质疑解难,通过比较和分析、推敲和揣摩、品味和感悟、联想和想象等思维活动,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准确把握文本的蕴蓄,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并对文本作出自己的赏析和评价。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思维也不断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表象的感知进入实质的体验。由此可见,不仅学生思维得到了多方面的发展,而且学生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在默读过程中,学生不仅容易产生创新思维的火花,也能够进行大量语文实践活动。

三、默读是实现个性化阅读的需要。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这就是说,学生阅读具有自主性、独立性和不可替代性。只有给学生一定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沉浸于文,潜心会文,才能调动起个人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从不同的角度对文本作出不同的解读,产生独特的体验,才能让学生越来越深入地走进语言文字描绘的境界之中,为有效对话做好必要的铺垫。这样,学生的思维才能自由辐射,想象才能自由放飞,学生才能真正读出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

默读是个体的阅读实践行为,不受时间、地点、场所的局限,随时都可以进行。默读过程形式灵活,便于自由掌握,可以按照读者自己所需要的阅读速度,边读边思考,有利于正确而深入地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思路和表达方法。因此,阅读过程中的心理活动都可以在默读过程中形成个性。这种不出声的阅读形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地独立地阅读态度和习惯。

四、是实现与文本对话的需要。

阅读教学的本质就是对话,“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多重对话关系中的核心。

实现与文本对话的基础是走进文本,让学生“潜心会文”,“切己体察”,只有全身心浸染于文本语境之中,方能知其意、明其趣、得其情、悟其神,只有通过学生反复的“品味”、“揣摩”才能加深对文本的感悟,产生独特的感受、理解和体验。这些都不是任何“教师的分析”、“模式化的解读”、集体讨论”所能代替得了的。默读就是让他们沉浸在文本中,用心去感悟、揣摩文本,与作者的心灵去碰撞。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获得来自心灵深处的体验并散发思维的火花,才能与文本实现跨越时空的真情对话。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室里一片寂静,学生都在聚精会神地思考,这将是课堂最真最美的时刻。教师要珍视这样的时刻,课堂上应当经常出现这样的寂静。”假如你想看到那“最真最美的时刻”,就请你抛却形式,摈弃浮躁,让“默读”来悄然扮靓我们的课堂。

李代仲,教师,现居四川江油。

上一篇:诵读经典 品味书香 下一篇:中美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