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时间:2022-09-10 02:08:49

浅谈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摘 要 素质教育旨在 “以人为本”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堂教学不仅要传播物理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要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突出其主体作用。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课堂教学 激发兴趣 科学方法 学会学习

课堂教学要把教学的侧重点由教师的“教”转到学生的“学”上来,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学会学习,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这是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怎样更好地转变这一侧重点,我认为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也告诉我们,兴趣是组成学习动机的因系之一,是产生注意的基础,

求知的动力。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其途径是多方面的,而课堂教学则是主要形式。好的课堂教学可使学生对本门学科产生较大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抓好入门教育

物理课对于初二年级的学生而言是一门新学科,学生拿到教材后有一种新奇感和迫切求知的欲望,但这种新奇感和欲望是短暂的。如不及时深化,“热”会马上消失。所以第一节科学之旅的教学十分重要,教师要认真设计教案,上好第一节课。比如通过演示“纸盒烧开水”,“三棱镜分解白光”,“停止沸腾的水,浇上冷水后又重新沸腾”等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到物理是有趣的,为今后的奋发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

(二)培养师生情感

科学研究来源于好奇心,对某现象有了好奇心,就对他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了兴趣才有科研的动力。兴趣总是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紧密相联,当人们接触到事物,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时,就会对它产生向往的心理,进而对它发生兴趣。没有这种情感,就不可能形成兴趣。因此,教师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放下架子,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患,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的热爱之情。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三)展示物理趣味

中学生学习物理的水平大致处在直接兴趣阶段,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解释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处理等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如:初中学“声现象”后问:声音是如何产生和传播的?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学习“物态变化”后,问:自然现象中的“雾”,“露”,“雪”,“霜”是怎样形成的?学习“电学”后,提出为什么家庭电路是并联的?小鸟站在电线上为什么不会触等。由于这些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或发生的物理现象,所以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稳定了学生对物理的浓厚兴趣。

二、突出物理知识的实用性

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突出知识的实用性。物理知识,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现象的总结和抽象。通过对这些知识的介绍,使学生更加认识到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乃至高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更加相信科学,热爱科学,树立良好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积极组织学生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开展各种科技制作活动。如自制“土电话”,自制“乳牛自动饮水器”,自制“电铃”,制作量筒,制作潜望镜等,并组织展评。科技活动的开展,能锻炼学生的科技制作能力,真正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学用结合,突出物理知识的实用性。

三、加强科学方法的指导

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向学生展示学习过程和方法,着重展示思维活动的过程而不是结果。“教”是手段,而学生潜能的开发,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运用才是目的。

科学方法可以促进知识的转换,变通,加速知识的迁移。比如物理学中关于密度,电阻的定义式 P=m/v,R=u/I等问题,都是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它们的有相似之处。式子本身只是个定义式而不是决定式,故不能说密度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跟物体的体积成反比。其它式子也是如此。首先帮助学生找到不同类的知识的共同特点,分清楚它们的类型,这就是科学的分析,归纳,推理的方法。其次帮助学生克服:只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死记硬背,不动脑筋;只知听讲,不善思考的不科学的学习方法。

总之,初中物理课堂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传授知识,和提高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比单纯传授知识更重要。作为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把自己的教法和指导学生的学法有机统一起来,同步进行,实现教学的最大优化,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旭远主编:《新课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廖伯琴,张大昌主编:《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3、乔宗方,《初中物理情感教学研究》2003。6。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浅议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