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9-11 06:17:33

浅议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同志在《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不断培养大批合格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不断造就大批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历史任务。要完成这一历史任务,必须不断推进教育创新。”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脚踏实地,大胆改革,锐意进取,与时俱进,为祖国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而不懈努力。思想品德课作为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也必须把创新作为目标,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主旨。下面就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结合学生道德品质的现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分析当今学生现状,我们不难看出,一些学生道德品质出现滑坡,许多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相应而产生的新问题,如果还是用以往那种单一以教师为主、一味的说教、灌输、浮于表面不深入了解学生内在需求,脱离社会的教育形式来教育学生,看来是行不通了。因此,教师要确立“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育人思想。我们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时,还要深入了解学生内心世界,将德育与心育相结合。才能使他们的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才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更好地适应社会,积极向上,勇于创新,成为新世纪人才。应试教育下的教师教条条,学生背条条,考试考条条的模式还没有根本改变。从而使学生感觉学习枯燥无味,缺乏兴趣,以至影响学习。作为一名思想品德课的老师是无力去改变一些客观因素,而我们也并非无能为力,怎样在现有条件下,尽力去改变这种现状,促进教学教育工作的开展,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内涵,联系08年的四川5•12抗震救灾、08年年初的南方凝冻雪灾,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让他们多说说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关注社会,加深学生对自我、对他人、对国家、对社会、对自然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达到热爱祖国的表现。

二、改变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贬低发现和探究,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把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传授书本知识,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课堂上,学生的认识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学生的这个认识过程的发生、发展是通过实践活动和思维活动来实现的。这就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对学生的好奇和求异,加以引导和鼓励。没有求异就没有创造,求异往往成为创造的开始。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的求异,要敢于提出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设想,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质疑、去创新,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意志的含义与表现”这一内容时,可以设计一组图片,借以讲述“李时珍与《本草纲目》”的故事,并通过设置一系列深入浅出的问题,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为开阔的空间中去,帮助学生在新知与旧知、已知与未知的矛盾冲突中明确坚强意志的表现。这样,通过直观的认知将深刻的道理和抽象的内容简单化、通俗化,并在声色俱佳的讲述中,色彩鲜明的画面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一开始便投身于教学情境中,为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开端。

三、教学过程中适当运用现有多媒体手段教学,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无疑为应试教育转变提供一个良好的契机。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告别单一的粉笔、黑板,走向视听结合的高效率思品课教学方式,以成为时代和社会的迫切要求。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重要特点是集光、声、色、像为一体,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效果,并能满足学生心理的不同需求,起到极佳的教学效果。通过多媒体可以变抽象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为形象的直观的知识,加深知识理解 思品课的基础知识比较抽象,加大了教与学的难度。多媒体可以将声音、图像、文字等融为一体,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利于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具体。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提供丰富、生动、有趣的感知材料,激发他们的兴趣,引起他们的丰富想象。如:我们在教学中提到“可持续发展”时,展示漫画“举不动”,表明世界人口总数2000年已达60 亿;展示漫画“垃圾包地球”、播放动画“这样就合法了”,表明环境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再播放实况录像“在中国……”,看人们是如何浪费水资源,如何污染江河湖海,如何乱砍滥伐森林等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我们面临严峻的资源、人口、环境形势,从而落实到教学目标:我们必须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整节课,学生在惊叹、感慨中,踊跃发言,激烈讨论。下课铃响了,同学们还沉浸其中,依依不舍。

四、充分联系学生实际生活,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要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行为实践,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式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真实生活的典型化。在教学中我们围绕教学目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发动学生充分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小故事,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表演,从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指导学生行为实践,促进知识内化,做到知行统一。例如,再讲到九年级思想品德中“维护祖国统一”这一节时,就要联系到分子破坏祖国统一的言行的危害等;讲正确对待挫折时,就应联系学生在学业、生活、人际关系中遇到的挫折等;在讲消费者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时,可列举一些假冒伪劣产品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案例,拿出一些商品让学生当场鉴别,再让同学们谈谈自己买到假冒伪劣商品时的感受,最后引导学生回答提出解决办法。只有学以致用,才能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教师要热爱学生,给学生一颗爱的心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在所有的东西中间,人最需要的东西是爱。”学生最需要教师的爱,需要与人交往,需要得到教师的尊重和理解。教师要热爱学生,就要做到“理智公正” 、“不挖苦学生”、“不体罚与变相体罚学生”、“不心罚学生”、“严爱结合”。在课程改革理念的支撑下,教师要带着鼓励,带着微笑走向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要善于运用鼓励性评价,要善于以商量的口气和学生说话,激励学生,鼓励学生,宽容学生,等待学生,赋予他们思想的自由,感情的自由,给他们一片自由翱翔的蓝天。从而使教师与学生之间有一座心通的桥梁,充分体现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性。

总之,上好一堂课,是教师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教师要从教育事业出发,从学生本身出发,从实际出发,不断总结教学经验,不断锐意进取,为实现素质教育和提高课堂效率开拓出一条有效的途径。

上一篇:浅谈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下一篇:新课改视野下的作文教学个性化缺乏的表现及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