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锻炼幼儿交往能力研究

时间:2022-09-10 12:04:19

音乐教育锻炼幼儿交往能力研究

社会是一个相互依赖的群体,交往是必不可少的。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人们提高交往的能力,讲究交往的艺术。音乐作为一种审美活动,其特性就在于一种整体统一性和整体协调性,将这种特性融入幼儿教育的主题篇章,将为幼儿今后的成长与社会化交往打下坚实的基础。幼儿园音乐教育是以促进幼儿对美的愉悦和身心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而不是为了单纯掌握音乐技巧。

一、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幼儿的情感交流的能力

情感的建立是消除陌生感的首要条件。音乐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美感教育,它把旋律、节奏、和声、声调等音乐要素有机地组合起来,将美好的感情付诸声音的表达中,能拨动幼儿心灵中的琴弦。使他们自身以及相互之间产身强烈的情感体验,同时,音乐活动中总会展现出幼儿的表情、眼神以及动作,通过这些无声的语言能更好更多的传达出自己友好的感情,让别人来理解和接纳自己。如在韵律活动《洋娃娃和小熊跳舞》中,由男孩来扮演小熊,女孩来扮演洋娃娃,从开始的固定舞伴发展到后来的自由选择舞伴,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更多的是用表情和眼神在传达各自的内心世界:你和我跳舞快乐吗?你愿意被我邀请吗?又如在韵律活动《小雨和花》中一部分孩子要表演花,另一部分孩子要表演雨滴,小雨要不停的滴在消化的身上,这需要孩子之间更多的情感交流以及身体语言。当然,这种感情的交流并不只停留在活动中,要让它融到孩子的一日生活中,让它象空气和水一样,因为它们的存在是渗透性的、弥漫性的。

二、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协作意识和技能

在幼儿刚入园阶段,幼儿的社会化表现为明显的自我中心倾向,这种倾向严重的阻碍了幼儿与同伴的交往,而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可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使幼儿逐渐从自我中心状态中解脱出来,并慢慢学会有效的协作。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大多需要协作才能完成:歌唱以合唱为主;舞蹈以集体舞为主;打击乐合奏占主要地位;音乐游戏中集体游戏又最受欢迎。这些音乐形式对促进幼儿的协作意识与协作技能的发展都有其独特的作用。

要使全班幼儿的声音在歌唱活动中达到协调统一的状态,就让他们通过对比来自己分析不协调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引导幼儿寻找达到统一协调的途径。最后幼儿知道:音高的要放低一些,速度快的要慢一些,每个人要多关注整体而不是自己。歌唱活动《理发店的叔叔阿姨》中,有很多的象声词,起初在幼儿听琴演唱时,常常会发生速度不整齐的现象,在听过磁带演唱后,幼儿发现了问题的原因,得到了及时的改进。

演奏打击乐时,只有各种乐器的音色、节奏协调配合,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看指挥是演奏成败的关键所在,幼儿在演奏前必须清楚自己是乐队的重要成员,一点点的差错都会影响整体的效果,所以必须全神关注的看指挥,明白指挥的意图。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先让幼儿整体的学习乐曲,引导幼儿自己选择乐器,集体讨论分组的方法和演奏方法,最后引导幼儿倾听演奏的效果。这种自编、自奏、自我欣赏的活动,幼儿非常欢迎,因为他们可以从体会到协作的快乐,从而萌发出协作的意识。在大班活动《送我一支玫瑰花》的学习中,幼儿已有了良好的打击乐常规,大家的共同目标完全表现在如何把乐曲表现的更精彩,幼儿的注意力更多的是沉浸在音乐的旋律中。

集体音乐游戏和集体舞是很受幼儿欢迎的音乐活动形式,它们同样有促进幼儿协作技能的形成,如协调角色扮演的技能、共享空间的技能、协同动作的技能等。如在跳舞时,幼儿必须使双方相互乃至不同的动作协同一致,从而使他们逐步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

三、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音乐是培养孩子积极合作态度的活动。面对不同的孩子,我们应有针对性地区别对待。在集体舞活动中,幼儿的交往能力能更鲜明的体现。但也存在一个问题,能力较好的幼儿都能邀请到好朋友,个别能力弱、胆子小的幼儿往往没人邀请,这就需要老师们正确的引导和帮助。每次在跳集体舞时,对一些能力弱的幼儿要有意识的要求他们跳。这样不但可以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勇气,而且全班幼儿都知道老师喜欢和他们做朋友。更重要的是,这样不仅使全班孩子懂得了怎样与别人友好交往,而且,对今后他们健康心理和良好品质的形成也有积极的作用。在《友谊花开遍地香》优美的乐曲声中幼儿开展了积极的邀请活动,他们都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舞蹈中去,在伙伴相互的邀请中,他们更多的得到了关注和自信。

音乐活动培养幼儿与同伴交往能力,让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够在活动中获得肯定、欣赏、体谅、鼓励、支持和帮助等心理体验,对孩子情感健康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幼儿教师应该重视通过音乐教育强化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加快幼儿的社会化进程。

上一篇:在金融工作大会的发言 下一篇:信息化工全面推进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