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预习设计 提高课堂效率

时间:2022-09-10 12:00:17

优化预习设计 提高课堂效率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这个全体是有差异的每个个体)在大教学班教学的条件下,要在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是有一定难度的,一方面受时间的限制,另一方面受学生个体差异悬殊的影响,特别是中下层生的影响,为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优化预习设计,提高课堂效率.

预习设计的练习既要紧紧扣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又要注意练习的坡度. 不能只是同一题型的堆砌,要扣住新旧知识的生长点,有层次、有思考性地设计练习题,还要防止把预习设计得太难,以预习代替新课. 导致学生旧知识还没掌握好,就过早进入新课,影响教学新课的效果. 预习的关键是依据所授新知的重点,找出新知需知什么?需知的知识属于己知知识的哪一属类,怎样设计复习题最易找到己知与新知的联系. 预习的设计,要求教师通过认真钻研教材,仔细分析编写意图和教材前后联系,进行新旧知识对比,找出异同,提示矛盾,引发学生对新知的探求欲望. 预习的方法要根据教材的性质、特点,以及新旧知识的联结方式,合理设计. 通常采用下述方法进行;

一、直接用学过的概念(定义、性质、法则)作预习

如教授“三、四位数的笔算加法”时,就要以两位数的笔算加法法则作为预习,抓住两位数加法和三、四位数加法的相同点进行复习,以第四册求809与3764的和为例. 先复习两位数加法38 + 25,26 + 18,演算后,复习法则,试题和法则对照:(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引入新课时,与复习题比较,相同的数位对齐,和从个位加起完全相同,不同的是得数是二位数的两个数相加,只出现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而三、四位数的加法可能是个位满十,也可能是十位满十,或百位满十,或者是个位、十位、百位都满十. 矛盾摆出来了,通过前面的预习,理解掌握三、四位数的法则就有了较强的针对性.

二、用实际操作预习

有些概念的形成,理解需要掌握特殊的方法技巧,实际操作形成的表象最深刻,因而新课预习常采用操作活动进行,如学圆的面积时,教学伊始,教师就提出:前面我们学习了圆的有关知识,今天我们先来进行一项剪圆的手工劳作,看通过剪圆能发现什么奥秘. 然后让同学拿出事先准备的圆纸片和剪刀,按下述过程操作. (1)沿一条直径对折,再对折,共折4次. (2)数数折痕,看把圆分成了几等份(16等份).(3)沿一条直径把圆分成两个半圆. 再沿每一个半圆每一条折痕剪开(圆周处不剪断). 操作完后设问:把剪开的半圆展开,像一个什么图形,把两个展开的半圆交错拼在一起得到一个什么图形(长方形),想想圆的面积应该怎样计算. 这样的预习,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知了圆面积公式的形成过程,再推导公式,学生容易理解. 又如教授梯形的面积计算,分析教材可知,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由拼图法推算出来的,即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是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要发现理解这个推导过程,难点就在发现运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拼成一个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这种技巧. 为突破这一难点,以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作复习,每名同学都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进行拼图. 强化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拼成一个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因为拼图操作这一技巧抓住了两个公式推导的共同点,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操作拼图,联系梯形面积公式与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的共同特征,就可以使课堂教学化难为易.

三、复习与新知有某种共同特征的旧知

对于延伸型教材,新知往往只是旧知某方面特征的发展变化. 只要把新知的单独特征纳入原有认知结构,形成新的知识系统即可,而原有的认知结构在接纳新知的过程中仍起主导作用. 例如,教授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时. 这种题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形式相同,只是程度上有所加深. 不同的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得数要化成百分数. 教学时,先复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明确谁跟谁比,谁做单位“1”,教学新课时只要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换成百分之几就自然发展成新课,使学生觉得轻松易学.

四、把新知分解成几个单一知识点

综合性教材往往是由几个原来学过的知识点复合而成的,学生的难点在于不会把新学的综合性问题分解成单一的简单问题,找不到简单问题之间的联系,不会由单一问题过渡到综合性问题,不会由简单问题过渡到复杂的问题. 这类教材的预习要引导学生掌握由综合型到单一型的知识点分解方法,通过铺垫练习引导学生发现新知综合的关键步骤. 如教学两步计算应用题,学生原来只学过一步计算的应用题,要求直接计算. 产生这种方法障碍,是因为学生暂时还没有理解两步应用题实际上是由两个有联系的简单应用题组合而成的,它隐藏了第一个简单应用题要解答的问题(中间问题),而解答的关键在于根据题中己知条件提出中间问题,因此预习要从此处着手. 例1:“同学们做黄花25朵,做紫花18朵,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问做了多少朵红花?”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新知时尽快发现,要求出几朵红花必须知道黄花和紫花的总数. 设计复习题:

1. 同学们做黄花25朵,做紫花18朵,两种花一共做了多少朵?

2. 同学们一共做黄花和紫花43朵,红花比这两种花的总数少了3朵,做了多少朵红花?

预习了上述问题,学生会立刻明白新课中的例题不能一步作出,但可以分解成两道一步应用题,两步计算实质上就是把一道应用题分做两道一步应用题来做,用第一道题来求出题中隐含的中间问题,第二步再求出题中所问的问题.

优化预习设计,对广大中下层生而言,能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从怕学数学到爱学数学. 那么课堂效率一定能提高.

上一篇:浅析联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下一篇:情境激趣 引领学生自主探究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