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新课导入教学研究

时间:2022-09-09 11:51:36

初中数学新课导入教学研究

摘 要:众所周知,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对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都应该注重效率的提高。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新课导入是教学过程中重要的h节,教师应当对此进行思考和研究。

关键词:初中数学;新课导入;课堂教学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在于课堂教学改革,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同时,要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作为课堂教学的开始环节,课堂导入应该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课堂导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整堂课的顺利进行有重要的影响。成功的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并且可以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衔接更加自然,学生也更容易接受。另外,成功的导入能够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一开始就引导学生进入相关的情境中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正是因为课堂导入有很重要的作用,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初中数学的学科特点,认真思考和研究,采用有效的课堂导入形式,从而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课堂导入要有针对性

课堂导入的目的是服务于课堂教学,因此课堂导入要有针对性,这是新课导入设计的首要原则。有些教师为了营造气氛,课堂导入的形式很活泼,但是很多时候过于重视形式,容易偏离重点。学生被导入形式吸引,但是对引入的教学内容兴趣不大。这样课堂导入就不能达到既定的目标,因此,在进行导入时,教师要注意其针对性。

首先,新课导入要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是整堂课的重点和最终目的,只有围绕教学目标,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在进行新课导入设计时,教师应该认真阅读和研究教材,把握所有的知识点,并且找出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课堂导入应该与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关联,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一步步接受新知识。

其次,新课导入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每个教学环节都应该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新课导入设计时也是这样,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细致的了解,了解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然后按照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导入内容和导入方法。例如在进行新旧知识的衔接时,教师要保证学生对旧知识的熟练程度,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引入新知识,才能利于学生接受和学习。如果学生对旧知识不熟悉,教师要留出时间让学生重新对旧知识进行复习。

另外,在课堂导入的方法上也要有针对性,不同的教学内容有不同的特点,要根据具体内容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例如对于较为简单的内容,可以稍微营造下气氛,进行新课的导入。对于较难的内容,就要注意课堂导入的有效性,例如通过提问题、问答等方式,全面调动学生的好奇心,为新知识的学习和接受做准备。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是教师在设计课堂导入时应该考虑的问题,对于学生的差异性,教授要尊重,然后制定有效的方式满足学生的差异性。例如可以为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给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更多的时间理解等。这样课堂导入的设计才有价值性,并且有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课堂导入要注意问题的设置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思维性较强的学科,而数学的逻辑性和思维性都是通过做题体现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问题的重要性。“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课堂导入环节,要注意问题的提出。初中生对未知的事物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只有提出问题,才能在学生的求知心理上制造一种不平衡,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新课导入中提出问题要注意几个要素。首先,问题要针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只有这样,问题才有价值,才能在课堂教学一开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始终把握整堂课的重点和中心。并且问题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和贯通,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便于学习和掌握新知识。其次,提出的问题要有层次性,并且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设置问题时,要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和梯度性,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这样才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一步步进行深入,使学生始终处于思考状态。问题不能过于简单,否则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问题也不宜过难,否则会打击学生的信心。最理想的是在最近发展区内,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吃到果实”,也就是说问题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学生通过认真思考是可以得到答案的。有探索性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思考,让学生感受问题解决的过程。并且,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能够树立信心,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三、课堂导入要创设教学情境

由于很多数学知识都是枯燥无味的,因此,在新课导入设计时,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降低知识难度。把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具体性结合起来,利于学生理解,并且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这个环境中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积极主动去学习和接受数学知识。

很多种导入方法都可以在其中加入教学情境的因素,教师所营造的教学环境应该是宽松的、愉悦的,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下才能够产生兴趣,思维得到激活。相反,紧张的情境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要注重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良好课堂氛围的基础和前提。

教学情境中也不能缺少问题,否则教学情境是无效的。教师在营造教学情境时要与问题相结合,先是让学生被教学情境所吸引,产生兴趣,进入到相关情境中去。然后学生会不知不觉进入到问题中去。因此,在新课导入设计中,教师要注意教学情境的营造,可以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或者场景设置相关的教学情境。这样能够让初中数学教学更加生活化,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

总之,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应该予以重视。重视课堂导入也是新课改的要求,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和教学能力,对课堂导入进行思考和研究,积极进行实践,并且注意创新。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和学生的需求,在课堂导入设计中始终以学生为中心,适应学生实际情况的需要。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初中学生的数学水平。

上一篇:初中英语写作教学面临的困境与解决对策 下一篇:小学英语文本解读的思路与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