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作业优化

时间:2022-09-09 10:05:29

浅谈数学作业优化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作业既是教师了解学生的一种方式,也是训练学生思维和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方式。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作业的功能定位于“知识的巩固”与“技能的强化”上,是导致作业陷入了题型呆板、形式单调、内容封闭的误区。使学生在作业时没有了积极性,变成了为“完成”而完成,从而严重禁锢了学生思维和潜能发展,这和当今的教育方针背道而驰。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应从作业的主体--学生出发,让学生想做作业、乐于做作业,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所以,我们设计作业时,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数学知识生活化是现代数学教学的改革方向。下面谈谈对数学知识生活化的几点看法。

1.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注重数学知识生活化

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带着问题接触生活实际,指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加深学生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理解。例如,教学“圆的认识”一课中,我向学生提出一个生活问题:“下水道的盖子为什么是圆形的,而不是正方形的呢?”有的学生很快说出,因为圆形盖子美观等。我适时引导他们:“能否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去解释这个问题呢?”学生及时地联系所学过的知识去思考、交流。最后得出:“因为圆的直径相等,圆形的盖子翻起时,不怕掉下去”这个结论。经常这样指导,让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生活问题,用数学的知识和头脑去想生活中的现象,不但使学生加深对数学知识理解,而且能够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意识。

2.在练习、作业中,尽量体现数学知识生活化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归宿。我们应该指导学生把学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让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有趣,使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例如:学完“最大公约数”后,我让学生设计一个用方砖铺地面的方案。(教室长7.5米,宽6.5米。)经过小组的研究、计算后,设计出:用30cm×30cm、40cm×40cm、50cm×50cm、60cm×60cm等规格的方砖铺地几种方案,可以全部都用整个的方砖,既美观、又便于铺贴。还有的学生说出:不用浪费方砖,比较经济实惠的创造性说法。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不仅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学会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就来自于我们身边的生活世界,是认识和解决我们生活和工作中问题的有力武器;同时也获得进行数学探究的切身体验和能力。

3.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使之生活化

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经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学生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是学生理解数学的重要条件。正如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所说:“数学是人的一种活动,如同游泳一样,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因此,我们必须鼓励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做数学”,让学生在“做”中发现,“做”中感悟,“做”中理解,“做”中解决。学完“利息的计算”后,我鼓励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把自己的零用钱存入银行。通过实践,学生不但从银行了解了存款的类别、各种存款种类的利率,而且还考虑了存款的方式:“是逐年存再逐年把本金和税后利息存入,还是两年整存整取?”该怎样存比较合算?有的学生还选择了购买国债。在生活实践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在实践运用中获取数学知识和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更重要的是学会运用数学思维方式去分析现实生活问题,解决生活问题,从而促进自身的主动发展。

总之,数学离不开生活,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出生活中的数学素材。数学来源于生活、而超出生活,最终又重归于生活,这才是最有价值的知识。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让我们的数学也焕发出生命的色彩。

上一篇:如何激发中学体育课堂有效性教学 下一篇: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