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探究

时间:2022-09-09 06:57:10

如何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探究

摘 要:针对生物教学中知识点琐碎,生物学概念、名词、术语字眼相近,极易混淆等特点,同学们在学习和考试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经常出现思维混乱,知识错位等问题。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形成条理清晰的知识框架,思维路径,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识记、掌握和综合运用,降低学习难度。

关键词:知识结构体系 框架模式图 三维衔接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1(c)-0163-01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同等情景下面对一套试题,教师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做完,而同学们则需要三四倍的时间才能完成,还伴有较高的出错率。在做试卷分析时,同学们都会说:“知识点都认真记了,但考试时面对陌生的试题,猛然间不知运用哪个知识解答,脑海一片混乱。事后则懊悔不已,所考知识,自己是知道的,可是,考试时就是想不起来”。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认为:师生之间的差距并不单纯是知识上的,更主要的差异在于两者的知识结构体系。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已经形成牢固的知识结构体系。面对问题时思路通畅。而同学们作为初学者,脑海中没有宏观的知识框架,对知识的记忆是凌乱的。随着知识的增长,大脑存储空间变得拥挤,思维混乱程度逐渐加剧,使用时犹如大海捞针。可见,在日常教学中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体系是非常必要。以下是构建完整知识结构体系的大致流程,供大家参考。

1 在学习过程明确知识体系

在同学们刚接触一门新的课程或一章新的知识时,对他们来说是完全陌生的,课本内容怎么编排,任课教师怎么讲授,他们就怎么学习,整个学习过程中,学习目标不明确(这里所讲的目标是指所学知识的主干框架结构),各章节及各琐碎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清楚,知识的理解记忆是混乱的,松散的。就好比一栋大楼没有钢筋水泥构建的基本支架,只是砖块简单地堆彻,这样的建筑是极其不牢固的,且搭的越高,坍塌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在学习之初,教师首先应该向同学们宏观地清晰地介绍一下每一章每一节的主干知识框架,构建基本的支撑,然后在依附主干进行分支的蔓延,知识的细化。这样,我们的学习过程就符合认知的一般规律:先整体后局部,先简单后复杂。知识的增长,犹如发芽的种子一样,先长茎杆,再生枝叶,最后开花结子,先后有序,层次分明。当我们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不用刻意强求,顺其自然,必定会绽放奇葩,结出硕果。

2 独立创建自己的知识框架

在每个章节学习完成后,教师必须要求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结合老师之前提供的知识框架,绘制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精细框架模式图,将脑海中还不太清晰,朦胧的知识结构体系具体化、直观化,强化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当然各位同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绘框架图形式多样,有线条图,有集合图,有表格图,表达内容参差不齐,知识脉络呈现混乱,尽管如此,教师也欣喜地看到,每位同学对知识有了自己的认知体系,虽然它们是那么的拙劣,但是教师为它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石,明确了方向。再经过同学们之间相互对比,师生之间相互交流,逐渐修正,完善自己的框架模式图,映射大脑中的记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能引导,辅佐学生去完成,尽量不要完整归纳,通盘传授,那样的话,只是多了一个识记的知识图表,徒增学业负担,而不是帮助同学们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梳理自己掌握的知识。因此,同学们在构建知识框架模式图时,不必在意知识点全不全,而应该注重已掌握知识条理是否清晰。知识点不全,在今后的复习中可以不断补充,而知识一旦混乱,重新整治那就困难多了。好比城市建设,规划好了,越建越漂亮,规划混乱,建的越多越难看。

3 进一步巩固、修正、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

在日常的练习过程中将之前各章节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通过综合性习题的考查应用在大脑中进行空间三维衔接,融汇知识体系。随着知识的丰富和延伸,知识结构体系网络会变得越来越复杂,纵横交织的越来越紧密,这就需要教师养成良好的知识应用习惯,形成科学的知识索引流程,熟练知识结构体系中知识点的搜索定位路径,达到知识识记和应用的有机结合,使用时才能在最短时间内精确定位知识,节约时间。那么,教师在面对具体问题时该如何在知识网络中准确索引知识呢?答案很简单,和计算机网络一样,进行关键词搜索,通过仔细分析找到题目中的关键词,也就是教师俗称的“题眼”展开搜索,精确定位,合理应用。现在说起来虽然很抽象,但只要教师养成习惯了,模式路径熟练了,思维的空间转移,就非常具体了。就生物学而言,如果题目中出现S(硫元素),那大脑就会立即搜索到蛋白质,相关蛋白质结构、功能、合成过程等知识体系脉络图就像幻灯片一样在脑海一一呈现,层次分明,方便应用。因此,只有在脑海中构建清晰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才能在实践中准确应用,而要在脑海中构建,必须先通过纸币构建具体的知识框架模式图,才能映射大脑,降低思维难度,科学地梳理知识。

综上所述,只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及其在实践中地应用,不管知识的海洋多么浩瀚,多么艰险,也能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到达希望的彼岸。当下所提倡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等问题,不是靠几句口号和某些教学方法就能培养出来的,其实,奇思妙想每个人都会有的,只不过是教师不具备发现它的价值的科学素质而已。因此,所能做的只是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积淀丰厚的科学素养,让创新的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中去萌发。可见,培养学生科学的认知过程才是第一位的,是一线教师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6.

[2] 段继扬.创造性教学通论[M].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10.

[3] 李晓光.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J].科教创新导报,2014(6):144.

上一篇:应用型本科院校物理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与实践 下一篇:浅析情境教学法在《数字电子技术》课程中的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