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能力:刘震云们的手写时代

时间:2022-09-09 02:01:27

慢能力:刘震云们的手写时代

“前手机时代”:

牛三斤牛三斤,你的媳妇叫吕桂花

2003年,刘震云出版小说《手机》。第一部分讲述了三十年前的“慢生活”:

主人公严守一的表哥在矿上挖煤,好长时间没回家。他带着表嫂到镇上打电话,电话通了,接电话的老头说:你什么事?严守一说,我叫严守一,小名叫白石头,我嫂子叫吕桂花,我嫂子问一问矿上挖煤的表哥牛三斤还回来不回来?老头说:这事还用打电话?然后,就把电话挂了。

整个矿上就一部电话,全部通过广播喇叭播出去。老头打开广播喇叭说:牛三斤牛三斤,你的媳妇叫吕桂花,吕桂花问一问最近你还回来吗?当时傍晚天上下着雪,好多工人刚从矿井下钻出来,听到这个声音全都笑了。广播声音在山里不断的往复,后来就成了大家传唱的歌曲。

随后,故事跳到了现在,小时候的白石头成了著名的主持人严守一,他的节目以说真话见长,但他的生活中却四处埋遍了谎言。这些谎言和一个现代化的手机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手机就变成了手雷:上班时把手机忘在了家里,妻子于文娟发现了他与一个神秘女子的暧昧关系,因此离了婚;戏剧学院的老师沈雪是严守一的新女友,经过一段快乐时光后,沈雪通过手机震铃方式的变化,发觉他有私情,最终选择了离开严守一;慌乱的严守一为躲避问题而关机,结果却没有及时收到奶奶去世的消息,生活面临崩溃边缘……

“手机是为了给大家说话带来方便,但是慢慢地却发现手机本身似乎就有生命,它好像在控制着每一个人,控制着大家说话的时间,控制着话语量,甚至控制着话语里面所包含的成分。”刘震云如此解释创作初衷。

沈从文们的“家书抵万金”: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我真像从前等你的回信,不得回信时生气。我想打东西,骂粗话,让冷气吹冻自己全身。”这是沈从文写给张兆和的情书,烂漫而细腻表达的情话一封封用手撰写工整的寄了出去,因路途耽搁杳然无音。尽管,张兆和曾把沈从文排到追求者中的“癞蛤蟆十三”,但所有沈从文的书信她都整理收藏。

木心在《从前慢》里这么表述“慢生活”下的情感: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玉秀:你好!娘的身子骨也很壮实吧?”这是上世纪80年代火遍全中国的小说《高山下的花环》中梁三喜写给妻子的信。烽火连天的时代、物质贫瘠的时代,感人的家书、情书维系着几代人的婚姻爱情。老山前线同鲜血炮火一起飘飞的书笺为战争平添一抹浪漫色彩。

从卓文君的“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到陈皇后千金买来相如赋――无论痴情、绝情、热情、怨情、闺情,几千年来的爱恨情仇无不在一纸一笺里脉脉留存。甚至为了更好的书写情书,唐代女诗人薛涛设计出桃花色的浣花笺纸,好题词咏意。交通不便则成为所有有情人最大的苦恼,烽火连天的战乱时代,鸿雁传书成为最大的奢侈,杜甫写下“家书抵万金”的感叹,徐志摩常常为陆小曼不够及时的回信“肝肠寸寸的断了”。

“速食生活”与我们时代的交际窘境

一部电影《社交网络》讲述的便是“终极闷骚失恋青年”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利用网络获取爱情的故事。手机短信、相亲网站、社交软件成为我们结识异性的重要途径。2012年8月,据世纪佳缘网站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网站注册会员累计达到6800多万人,近几年来每年都呈近1000万人次的递增,中国此类大型网络相亲不下十个。

交际便利、信息途径多元。我们用键盘敲打,用拇指传情,一句爱恨轻柔的只需要一秒钟。熟悉网友的爱好习惯、却不记得人家名字;谈情说爱到指天誓地,却不知道对方的面容。这种看似更大的人际圈却形成了人和人之间交流的壁垒:躲在网络背后的爱情、友情,让我们过上一种有隐私的生活,欲望造成了这种爱情隔断,便利削减了爱情的成本。

我们开始怀念“爱情天梯”上的执著,痴迷于沈从文情书里的情意绵绵――然而,改变的从来不是爱情,而是这个世界,和在这个世界里动摇的人性半径。生产方式、生产资料的变化从来改变着制度、文明,爱情在此之中难免被裹挟。爱情从不会因为表达形式的改变而贬值,贬值的是我们的情感在这样丰富的生活资源里的分配比例。

上一篇:引“活水”源泉,灌教学之田野 下一篇:试论职务分析理论下的高职社会科学公共基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