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之关键词“学习”的解析

时间:2022-09-09 11:15:07

关于小学语文“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之关键词“学习”的解析

“2011版课标”把语文课程的性质重新界定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突出强调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揭示语文教学本质的全新理念,从此,语文教学呈现了由语文知识传授到言语能力建构的华丽转身。作为语文教学的主体――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到底“学习”些什么呢?本文将结合具体的课例来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理解”借助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基本规律

1.抓关键词语,品文意。

教学中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捕捉作者用词的精准,品味关键词语在作者表情达意中的作用。如六年级的《半截蜡烛》一课,其中有一句:“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似乎”一词能不能去掉,为什么?通过探究这个话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这个词准确的反映了危机的过去只是暂时的,为下文更紧急的情况出现埋下了伏笔,从中我们不得不赞叹作者遣词造句的严谨,通过这个环节教学潜移默化影响着学生自己表达时用词的严谨。

2.抓篇章结构,析文趣。

每篇文章作者选用不同特点的句法、段法和篇法都是有讲究的。如三年级教材中有一课《北大荒的秋天》,其中第3自然段总分结构的构段方式是学生学习围绕中心句写一段话的开始,抓住非常典型的语言结构进行言语能力训练是践行课标理念的有效途径。

3.抓表达方法,悟文情。

每篇课文的作者总是根据内容的需要寻找最恰当的方法来完美地表达,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特别像“学界泰斗”季羡林老先生的作品《夹竹桃》,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课文毋容置疑是写夹竹桃的,但课文的第3自然段只字未提夹竹桃,却足足写了与之毫无关系的另外十四种花,为了让学生捕捉到季老先生这种衬托对比表现手法的独特魅力,我在学完描写夹竹桃的所有段落后,请学生质疑。学生自然就落到我事先设想到的陷阱里来了,“课文明白着是写夹竹桃的,那作者为什么要花费那么多的笔墨去写另外的花,增加一个毫无意义的第3自然段呢?”当这位学生一提出这样的观点,另外一些有反对意见的学生就不服气了,立刻提出了反驳的理由。“如果没有第3自然段来写其它的花,怎么能够衬托出第4自然段中夹竹桃花期长和韧性可贵呢?”甚至有学生立即联系起了以前学过的《青海高原一株柳》,“你忘了在《青海高原一株柳》这篇课文中,不是作者也花费了很多笔墨写家乡灞河边的柳树,为的就是衬托出青海高原一株柳的坚强不屈吗?这篇课文的作者当然也是为了达到这样的表达效果啊!”听着同学们的争论,我在一旁偷着乐呢,这不就达到了从学生的“学”出发,学会衬托对比这种表达方式了吗?学会了表达方式,领悟了作者在文字中蕴含的情感,又使得学生言语能力的建构在相互争鸣中得到发展、提升。

二、“运用”言语经验和语用方法尝试表达

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不经过历练是不可能实现的,言语能力的建构也不例外。成功的读写结合,应该是引导学生学习把文本中学到的言语经验和语用方法付诸于实践,而且要根据年级的不同提出相应的训练要求。

1.低年级模仿式表达。

低年级学生的表达以模仿语言为主。《木兰从军》课后有一道练习:展开想象,说说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木兰说服家人的理由可以学习课文中木兰“想”的语言:“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以及“做”的语言:“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这样一个读写训练的设计,既抓住了课文的重难点,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化解了学生在语言组织上的难点,又让学生学会了运用文本语言合理规范表达自己内心真实感受的方法,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

2.中年级迁移式表达。

中年级的训练应该着重在语言表达形式的迁移运用中,强调思维的独特性。在《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时,学生学习到了叶圣陶爷爷写金华双龙洞的一种方法,教者引导学生进行练笔,写一写身边周围的特色景点,一方面抓住景点的特点把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另一方面把当时的感受真实地表达出来。如此,以后学生来写参观的习作、游览的习作,就自然会用上见闻外加感受的表达形式了。

3.高年级创造式表达。

高年级学生具有自我的思维方式和能力,语文教学中如果只是一味地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去寻求答案,这种指向内容理解而非文本语言的阅读教学,是无助于学生言语能力的提升的。唯有以课文为例子,引导学生体味语言情趣,深化阅读理解,创造出自己的表达才是可贵的。如教学《爱如茉莉》时,教者提出这节课不仅要品味爸爸妈妈之间的爱,更要研究作者是如何在文章的字里行间表达出这份爱意的。然后就以课文的第9自然段为例,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这一段,用“爱藏在……”的句式练说一句话,让学生感受到爸爸妈妈之间爱的细节,同时体会到细节描写对表情达意的作用。接着,就请学生默读全文,寻找细节中的真爱,继续完成“爱藏在……”的句式。最后分别把同学们交流的句子连起来就形成了一首首清新自然、温馨诗意的充满爱的小诗了,我想欣赏着同学们自创的表达真爱的小诗,作为语文教师的幸福感一定会油然而生。这样的设计体现了“教材无非就是一个例子”的理念,像学习这类散文类型的课文,无需老师过多的讲解,只要学生从阅读中产生自己的体悟,并把这种感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就能获得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双丰收。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揭示了语文教学的本质是言语能力建构,而非语文知识传授,因而2011版课标理念引领下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关注言语训练的智慧课堂,凸显个性表达的灵动课堂,充盈和谐本真的生态课堂。

上一篇: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的个性化作文教学探讨 下一篇:深入解读教材文本,挖掘议论文写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