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就应该多一些研究探究性思维

时间:2022-09-09 09:53:30

中学就应该多一些研究探究性思维

去年12月10日《北京青年报》报道,中学自编经济教材学炒股引争议。“一位富婆想周末去打高尔夫,同时又想去办公室出席企业战略会议,她遇到了稀缺……”这是育英学校《经济学》第一章关于稀缺性的解释。此事引起了争议。中学该不该开经济课?

虽然这个教材比较粗糙,但参与的老师和学生都情趣盎然,收获多多,“新经济学教材讲的很多东西,很有意思,也很实用。”所以,与其说这门课程是“经济学兴趣班”,不如说是一门校本课程;与其说让孩子得到经济学熏陶,不如说是对个性思维、研究性思维的呵护和挖掘。让更多孩子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比如文学、影视、音乐、经济学以及科学探索等,多一些这样的研究和挖掘,无论对于孩子的创造能力,还是未来发展,都是一种积极的推进。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中指出:学校应从实际出发,“积极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资源以及由学校安排的选修课资源,办出学校特色”。鼓励校本课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和评价制度,让个性孩子、创造力探究得到制度认同。

可“自编经济教材”竟然受到了质疑,认为,孩子应该学好基础知识。这种观点得到大面积认同,我们只能说,尽管我们一再说,要强化这种探究性性格、创造能力,可更多家长在兴趣探索和分数之间,还是残忍剥夺了孩子的兴趣和体验机会,不愿给孩子预留更多的兴趣探索机会,以至于青少年的创造能力不断下降,比如“上海青少年学生创造力发展状况”显示,支持青少年创造力行为的家长不足四成,青少年的想象力有待提高,创造力则随着年级升高而下降,其中,从小学到初中是青少年创造力下降最快的关键点。

没有了创造,扎实的知识积淀就难以发挥作用;没有了创造,鲜活思想就成为空白,而成为他人的附庸;没有了创造,学生就不再是“学生”,而成了为考试而学习的“考生”。这难道不是舍本逐末的“教育危机”吗?

探究性教育在西方早就被提升到了重要位置,比如美国,1995年,美国国家中学协会重申探究课程的重要性,呼吁具有挑战的、综合的探究课程。许多学校还设置了探究俱乐部、组织探究活动和开展小型课程,如艺术、音乐、技术和家庭消费科学。他们为什么乐此不疲呢?第一,一个探究项目能够保证学生发现他们的独特能力、天资、兴趣、价值和嗜好。学生对自身的了解可以帮助他们为成年生活做准备,为以后的职业生活和家庭生活以及公民生活做准备。第二,探究课程和活动应该为学生提供为社会做贡献的机会。还有,探究经历使学生熟悉诸如终身体育活动、艺术和社会服务等丰富健康的业余追求。而我们对于这样的课程,却仍然停留在讨论阶段!

研究和探究性学习,看似耽误了一点时间,却点燃了孩子的兴趣发展激情,让创造和想象的翅膀飞起来了。因此,对于这种探究性格、研究性学习,请让我们多一些支持和理解,将之放到研究意识、创造意识和探究能力的高度去认识,放到远景发展的高度去认识,多一些放手,少一些捆绑和钳制,给孩子和教育带来更多的创造个性、兴趣探索。

上一篇:电影为什么需要漫展好莱坞漫展指南 下一篇:应用型高校“数据结构”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