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政治课在后进生转化中的作用

时间:2022-09-09 09:27:15

浅谈思想政治课在后进生转化中的作用

一、当前学校后进生存在的现状和转化后进生的重要意义

近些年来,全社会都出现学生越来越难教的现象,班级里面的学习、道德双落后也就是所谓的后进生也频繁出现,影响和制约着班级和学校的发展。教育转化后进生是维护学校稳定的重要措施。学校的稳定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学校要稳定就要做好全体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后进生的转化对学校和社会的稳定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长把孩子送进学校来读书,是想让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将来能在社会上站稳脚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对学校、对教师而言,加强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又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二、思想政治课在转化后进生中的作用

1.主渠道作用

思想政治课在转化后进生的道德观念,培养后进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方面有其特殊的作用。思想政治课是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主渠道,虽然中学其他科目都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但不是像政治课那样,整个教学都着力于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因此,思想政治课本质上应该是一门思想道德素质课程,义不容辞地发挥其思想道德素质的主渠道作用。思想政治课对转化后进生的这种特殊作用,首先是由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决定的。“思想政治课是中学的一门主要学科,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思想基本知识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这一性质决定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思想的基本常识教育,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规律性的知识,才能辨别是非,这就要求政治教师必须十分清楚地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体系,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是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前提。

2.奠基作用

思想政治课对学生进行道德素质、思想素质、政治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侧重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习惯的培养,思想素质侧重中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政治素质侧重于中学生的政治立场和观点的培养。可以说,中学政治课对确立学生坚定的政治方向、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德起着奠基作用,政治课的这种特殊作用是其他任何学科所不能替代的。

三、学科特点决定思想政治课在转化后进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对于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学科而言,思想政治课可以算是学科中的“轻工业”。后进生通过一小段时间的努力,就可以马上显现出明显的效果来。学生经常受到这种激励、鼓舞,会产生肯定、愉悦的心理体验,能够帮助学生特别是差生树立起学习信心,激发他们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向新的奋斗目标不断前进。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学生的道德教育缺乏实效性,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学生的道德知识不能转化为道德实践。在观念上,他们大都知道什么是对的,但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往往认识与实践相脱离,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只注重了道德知识的灌输,忽视道德行为的培养,致使道德知识与道德行为相脱节,在教学中对理论知识的讲解空洞、缺乏针对性。什么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不能与学生的实际、现实相结合,学生听来空洞,觉得这都是一些英雄人物才能做到的,自己只要认真学习就可以了,实效不明显,导致部分学生是非不明、善恶不分、美丑不辨,成为思想上的后进生。

四、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在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中作用的策略

思想政治课要加强道德教育功能最重要的是优化课堂教学。

1.情景教学法

从激情入手,以情明理。如,教学生掌握矛盾的基本含义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语言魅力给学生朗读下面一段话:“妈妈的腰弯了,她把挺直的脊梁给了我;妈妈的眼花了,她把明亮的双眸给了我;妈妈的皱纹深了,她把美丽的青春给了我;妈妈老了,她把不老的心灵给了我。”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利于净化心灵、感染学生。

2.榜样感染法

在榜样的感染推动下,学生会不断奋发向上、自我磨练、自我塑造、自我完善,成为其强大的内在动力。榜样可以是英雄模范,也可以是教师、家长,还可以是同学中的榜样。因为,这种榜样具体实际,学生最熟悉。由于年龄相似,环境条件大体相同,学生易于接受、信服并模仿。教师可以运用榜样形象唤起学生对榜样的崇敬和追求的情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改进思想道德行为。

3.道德辨析法

揭示大千世界是与非、正与误、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的内在本质,首先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进行道德辨析,可以让学生认清事物的本质。课堂上的讨论、辨析,学生主动思考、分析,做到有理有节,道德认知得到升华。

4.制约训练法

课堂教学过程也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一个直接体现与形成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须按照一定的行为规范上课,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规范执行的监督,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在课堂中学生群体会形成一定的舆论压力,制约着学生的行为,如上课迟到,会给教师、同学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学生们在行为上也会迫于舆论压力,减少迟到次数,甚至不迟到。

5.自我教育法

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道德养成教育要发生作用,就要通过教育的内因,即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我养成。

当然,后进生转化工作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必须有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的配合和努力。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楚州中学)

上一篇:以词汇学习为契机,培养职专生自主学习能力 下一篇:例析物理教学环节生活化的实施